首頁>科技>資訊
信息化讓教育 從“經驗主義”走向“數據主義”
如何在教育決策中,從“經驗主義”向“數據主義”轉變?又如何讓決策不再“拍腦袋”,評價不再“憑印象”,管理不再“講大概”?4月8日,在南京舉辦的“推廣落實《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暨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項目總結會”中,有發言人表示,要提升信息化條件、數據治理能力、信息化教學水平、教師學生信息素養,特別是要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四大挑戰助推教育信息化
2015年,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項目啟動,如今,中央電化教育館已在全國分3批遴選確定了428所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
“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不會停歇,只會越走越快。”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職業院校發展處工作人員在大會發言中表示,持續推進信息化,基于4個挑戰。
第一個是現代治理的挑戰。如何將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全過程;如何消除信息孤島,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學校管理方式變革,這需要不斷強化數字治理理念,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學校治理能力。
第二個挑戰來自生源多樣化。進入新發展階段,特別是高職擴招后,生源從原來的中職生、普高生為主,逐步過渡到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在辦學條件稀釋、師資隊伍緊缺的情況下,適應不同生源的學習需求,保證培養質量,必須依靠信息技術。
第三個挑戰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挑戰。職業教育要增強適應性,就必須以“信息技術+”升級傳統專業,及時發展數字經濟催生的新興專業。
第四個是教育均衡發展的挑戰。受區域經濟、產業、教育基礎制約,我國東中西部教育資源還不均衡,特別是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差距。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師生之間的教育資源均衡,讓人民享有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面向未來,如果推動教育信息化,就要提升信息化條件、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提升教師學生信息素養、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就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而言,要推進“互聯網+”“智能+”職業教育新形態,服務課程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探索建設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職業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特別是要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深化基于教學信息化的模塊化教學改革,加強實習實訓的信息化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效果。
縮小實際培養效果與預期偏差
在中央電化教育館職業教育教學資源部主任趙林看來,信息化要與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教學模式改革等相結合。“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起步晚,但相比中小學,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應用場景更豐富,可探索的內容更多元。僅就虛擬仿真軟件的應用來說,它可以模擬一些危險崗位的工作場景,甚至模擬一般實訓中難以遇到的棘手問題和場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趙林說。
數字校園是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的一個窗口。2020年12月,全國評選出116所“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樣板校”,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位列其中。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丹中介紹說,近年來,學校加快推進基礎硬件與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完成GPON光網絡接入改造,實現無線網絡WiFi-6全覆蓋,建成百TB容量國家標準數據中心。
其中,“馬上辦”綜合服務平臺,當前上線127項服務,歷史上提供的總服務約300項。師生每日訪問服務大廳比例達100%,發起服務總數超過185萬次,面向教師的事務流程平均辦理時間從2天縮短至3小時左右。
在傳統的專業建設中,培養目標往往與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實施脫節,預設成果和實際培養效果之間經常出現類似“賣家秀”和“買家秀”的偏差。
如何保證培養目標不折不扣地落實到教學中,讓課程的動態調整更具可視性和科學性,使學生進入職場時更有競爭力?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教院專業建設研究室主任王曉秋介紹,他們聯合一家公司,共同研發出一款“OBE教學運行系統”。“系統分成專業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持續改進和達成度分析與畫像4個階段,覆蓋了專業建設全鏈條的各個環節,建立了從校級培養目標到課程單元目標逐層細化的人才培養目標鏈,并全面采集專業設計、專業教學以及教學過程與結果的數據,實現了專業建設全面的數據貫通。”王曉秋舉例說,通信技術專業有一門涉及數據庫結構設計的課程,在經過系統分析后,學校發現它與其他多門課程相似度較高,后來就取消了這門課。
“系統的運行,提高了課程體系設置的科學性,以信息化固化專業建設流程和質量標準,便捷有效地保障了培養目標的契合度和落實的一致性。”王曉秋說。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信息化 教育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