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商談>最新政策
嘉定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和工作要求,為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嘉定新城新一輪規劃建設,使其成為引領高品質生活的未來之城,成為上海未來發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戰略支點,根據《關于上海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及6個重點領域專項工作文件,制定嘉定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
一、 堅持高點站位,明確新城未來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
“十三五”以來,嘉定新城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高內涵發展,城市功能、整體面貌、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不斷提升,基本實現“出好形象”的階段性目標。一是城市框架初步形成。軌交11號線穿城而過,滬寧城際鐵、滬蘇通鐵路輻射長三角,基本形成滬寧、沿江兩條對外通道,先后建成S6、嘉閔高架等主干路網。嘉定新城已開發面積約75平方公里,現狀常住人口約48.6萬。二是產業發展初步成勢。提升產業能級,初步形成以汽車產業為支撐、以高端制造和電子商務為特色的產業體系。2020年,新城范圍內完成稅收收入165.3億元,完成屬地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約410億元,工商登記企業數7.4萬戶,高新技術企業680家,約占全區總量的1/3。三是公共服務初步集聚。先后開辦交大附中嘉定分校、華二初中、中福會幼兒園等名校,布局瑞金醫院北部院區、市中醫醫院嘉定院區兩所三甲醫院,建成保利大劇院、嘉定圖書館、F1賽車場、上海市民體育公園等高品質設施。四是生態空間初步構建。新城核心區建成遠香湖、紫氣東來、環城林帶、石岡門塘“四大景觀”,“千米一湖、百米一林”初步呈現,新城核心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榮獲“中國最佳生態宜居城市”稱號。
面向“十四五”,對標市委、市政府關于新城要“建設成為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嘉定打造“創新活力充沛、融合發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的現代化新型城市”的目標要求,嘉定新城將堅持“謀定后動、謀定快動、邊謀邊動、謀后齊動”,固本培基、增強補弱,全面融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規劃布局,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努力將嘉定新城建設成為長三角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和上海超大城市副中心。
(二)發展理念和導向
1. 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拓寬全球眼光、國際視野,對標巴黎、東京、倫敦等國際化大都市新城發展模式,率先踐行智慧城市、低碳城市、韌性城市等“最現代”“最生態”“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理念,運用最前沿的技術、發展最先進的產業、打造最宜居的環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嘉定新城。
2. 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牽引,通過空間布局的優化重塑,推動資源要素的科學分布和高效組合,推動發展布局更加均衡、人口分布更加合理、擴大投資有更廣闊空間、功能提升獲得更有力支撐,更好實現“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
3. 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為人建城,努力成為人民城市建設的實踐者和領跑者,把以產興城和依城興業結合起來,以強大的產業功能吸引人,靠完善的城市功能留住人,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人文品質、人居環境的優質化均衡化水平,使工作生活扎根在嘉定新城成為更多人的優先選擇,努力使嘉定新城成為“五個人人”的重要實踐地。
4. 融入國家和全市戰略布局。全面對接落實“三大任務一大平臺”,全面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積極推廣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創新經驗,加快打造服務輻射能力強的交通樞紐;結合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深化創新協同、產業協同、治理協同,努力把嘉定新城建設成為上海承擔國家戰略、服務國內循環、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載體。
5. 凸顯未來城市特質。注重用代表未來方向的現代化城市建設理念引領新城建設,讓新城展現科技范、充滿未來感、更具人本價值。以智慧交通為先行示范,在城市數字化轉型上搶占先機,把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理念和要求貫徹新城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運行管理、社區建設治理等各方面,努力實現對既往城市建設實踐的借鑒超越,打造令人向往的未來之城。
(三)戰略定位和主要指標
對標上海將新城建設成為“引領高品質生活的未來之城,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的創新實踐區,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示范區和上海服務輻射長三角的戰略支撐點”的要求,嘉定新城將發揮滬寧發展軸上的樞紐節點作用,建設國家智慧交通先導試驗區,2025年初步具備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地位,到2035年基本建成長三角城市群中的綜合性節點城市,成為科技創新高地、智慧交通高地、融合發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成為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上海新城樣板。從“十四五”具體目標來看,奮力在“比學趕超”中加快新一輪建設,體現嘉定新城應有的地位和作為,比出新水平、比上新臺階,在長三角城市群中占據重要一席。
1. 產業能級大幅提升。筑牢高端制造業主陣地,聯動推進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以打造“國際汽車智慧城”和長三角新能源智能汽車“硅谷”為契機,構建以汽車“新四化”、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等千億級產業和在線新經濟為引領的新動能體系,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增長極、“五型經濟”的重要承載區和產城融合發展的示范標桿。到2025年,嘉定區GDP規模達到3600億元,年均增長8%;嘉定新城產業總產出達到萬億級規模,其中先進制造業達到3500億元,商貿服務業達到6500億元。
2. 科創策源功能凸顯。依托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深化院地、校地合作,打造千億級科技園,在攻克核心技術、率先轉化應用、引領技術標準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成為長三角城市群中的“創新技術策源地、創新要素集散地、創新成果轉化地”。到2025年,嘉定新城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400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增加值比重保持在5%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0件。
3. 交通樞紐功能確立。爭創國家智慧交通先導試驗區,開展國家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先行先試,成為長三角智慧交通最佳實踐區和示范體驗區。交通樞紐功能基本確立,初步建成長三角滬寧和沿江廊道的銜接樞紐、嘉昆太一體化區域交通樞紐、上海西北翼城市級客運樞紐。到2025年,嘉定新城智慧交通覆蓋率達到100%,30分鐘實現內部通勤及聯系周邊中心鎮,45分鐘到達近滬城市、中心城和相鄰新城,60分鐘銜接國際級樞紐。
4. 公共服務品質優化。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集聚相匹配、人口集聚與資源集聚相匹配,公共服務水平達到全市一流、長三角領先。推動一批高能級公共服務設施建成運營,多樣化的住房保障供應更加有力,基本實現普惠性公共服務優質均衡布局,建成一批高品質公共空間,舉辦一批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文體賽事和節慶活動,成為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重要承載區。到2025年,嘉定新城普惠性托育點覆蓋率達到90%,社區綜合服務圈覆蓋率達到100%,加快推進鄉村生活服務圈覆蓋,形成5個國際國內和長三角知名的品牌賽事和活動。
5. 生態環境全齡友好。率先建成“公園城市”“低碳城市”“韌性城市”“無廢城市”,形成以橫瀝文化水脈為中軸,串聯遠香湖、環城河等湖泊水面,共同構成藍綠交織、開放貫通的大生態格局。保護并完善嘉定新城河網水系,穩步提高河湖水面率,以蕰藻浜、郊環切向線、瀏翔公路、嘉松北路周邊生態廊道建設為綠色生態環廊,形成森林繞城、林浜共生的生態間隔帶。到2025年,新城范圍內環境空氣質量(AQI)優良率達到85%以上,PM2.5年日均濃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5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21%以上;受污染場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利用率達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50%。
表1“十四五”嘉定新城建設指標表
類別 | 序號 | 指標名稱 | 單位 | 2025年目標 |
發展規模 | 1 | 常住人口 | 萬人 | 70 |
2 | 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 | 平方公里 | 106 | |
3 | 嘉定區GDP | 億元 | 3600 | |
產業功能 | 4 |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 | % | 11以上 |
5 | 三個千億級產業總產出年均增幅 | % | 15左右 | |
6 | 新引進企業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數量 | 家 | 50 | |
7 |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增加值比 | % | 高于全市平均 | |
8 | 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 | 件 | 60 | |
綜合交通 | 9 | 新城內部通勤及聯系周邊中心鎮,到近滬城市、中心城和相鄰新城,銜接 國際級樞紐的出行時間 | 分鐘 | 30,45,60 |
10 | 主次干路規劃實施率 | % | 90 | |
11 | 慢行網絡密度 | km/km2 | 10 | |
12 | 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服務半徑覆蓋 | % | 100 | |
公共服務 | 13 | 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 | % | 85以上 |
14 | 普惠性托育點覆蓋率 | % | 90 | |
15 | 小學和初中每百名學生擁有區級以上骨干教師數 | 人 | ≧1 | |
16 | 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 | 人 | 3 | |
17 | 每十萬人擁有文化場館擁有數量 | 個 | 4. 5 | |
18 |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 | 平方米 | 4. 4 | |
人居環境 | 19 |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 平方米 | 11. 5 |
20 | 森林覆蓋率 | % | 21以上 | |
21 | 規劃公園綠地實施率 | % | 40 | |
22 | 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 % | 95 | |
23 | 河湖水面率 | % | 8. 93 | |
24 | 5G覆蓋率 | % | 100 | |
25 | 數字化應用場景數量 | 個 | 20 |
(四)功能布局和空間格局
“十四五”時期,按照“四個高地”的發展目標,立足打通長三角一體化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鏈接通道,實施新城“北拓西聯”擴區計劃:向北,拓展至嘉定工業區北區,規劃面積由122.4平方公里擴大至159.5平方公里;向西,聯動安亭樞紐,以安亭北站+安亭西站為核心,形成2.2平方公里的交通樞紐功能聯動區,有力帶動嘉定新城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進一步優化,構建“一核一樞紐、兩軸四片區”的新格局。
“一核”即嘉定新城核心區。聚焦遠香湖中央活動區,以城市數字化轉型為導向,以打造國家智慧交通先導實驗區為引擎,積極推進科技創新總部園建設,率先形成無人駕駛、智慧車列等“獨一份”應用場景,全面提升研發總部、公共服務、智慧治理、生態休閑等綜合功能,打造新城“智核中心”。
“一樞紐”即安亭樞紐。以安亭北站、安亭西站為核心,無縫連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滬蘇城市帶和滬寧合產業創新帶,以提升長三角滬寧和沿江廊道的銜接樞紐、嘉昆太一體化區域交通樞紐、上海西北翼城市級客運樞紐功能為重點,打造站城一體化、輻射長三角的綜合交通樞紐。
“兩軸”即滬寧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依托滬寧城際鐵和軌道交通11號線,打造西向輻射的滬寧發展軸;依托滬蘇通鐵路和軌交嘉閔線及北延伸,打造西北向輻射的沿江發展軸。
“四片區”即馬東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科技城自主創新產業承載區、全球著名體育城市重要承載區和老城風貌區。東部馬東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圍繞站點綜合開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植入高端產業功能,打造高強度開發、高密度產出、高效率運營的新城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北部科技城自主創新產業承載區,圍繞“卡脖子”技術突破和先導產業發展,發揮國家級科研院所集聚優勢,服務輻射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打造新城高端產業發展“腹地”;西部全球著名體育城市重要承載區,圍繞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創建,放大F1賽車場和市民體育公園等資源優勢,打造公共體育、運動休閑和賽事活動中心,不斷提升嘉定體育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中部老城風貌區,圍繞西門、州橋保護性開發,深入挖掘歷史人文底蘊,推動嘉定傳統的教化文脈與全國文明城區的時代新風交相輝映。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形成具有顯示度的新城新地標和標志性的核心集聚區的工作要求,“十四五”時期,將聚焦嘉定新城核心區和科技城自主創新產業承載區兩大區域建設,率先打造遠香湖中央活動區、嘉寶智慧灣未來城市實踐區、西門歷史文化街區三大示范樣板區。
二、 堅持綜合賦能,著力培育獨立節點城市的核心功能
立足于服務全市“四大功能”和“五個中心”建設大局,堅持面向國際、對標一流、輻射長三角,把“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作為嘉定新城新一輪建設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推動特色功能集聚,不斷提升嘉定新城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競爭力。
(一)突出產城融合,打造最具競爭力的高端產業功能
1. 做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動承接國家戰略、上海方案,全力打造汽車“新四化”、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三大千億級產業,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積極引入汽車“新四化”領域頭部企業,聚焦氫燃料電池、新型車載智能終端、車路協同等核心技術,加大研發、測試、應用力度,推動傳統汽車企業向“新四化”方向轉型,引領全市汽車產業發展。依托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平臺優勢,聚焦智能感知微系統、超導量子器件與電路、人工智能芯片等重點領域,推進禾賽科技超級工廠、MEMS中試研發線等項目建設,率先構建集聚的智能傳感器產業生態。聚焦高性能醫療設備、細胞免疫技術、腫瘤精準醫療等重點,支持聯影醫療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進首臺國產質子治療裝置、超微研發中心等項目建設,打造健康醫療產業特色功能區。到2025年,汽車“新四化”和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產業產出規模達到千億級,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產業產出年均增長15%,三個千億級產業規模以上企業數實現翻一番,新增專精特新企業30家左右。
2. 做強特色產業園。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承載空間,加快建設一批市、區級特色產業園,推動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向2.0版本升級,加快嘉定工業區生命健康集聚區、新城醫療科技產業園規劃建設。聯動推進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圍繞打造具有標桿效應的“國際汽車智慧城”,以嘉定氫能港、汽車新能港和汽車創新港等為重要載體,強化政策支持和資源統籌,持續提升“一城一名園”品牌效應,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基本形成國內一流、長三角領先的新能源智能汽車自主創新示范區。實施傳統園區“二次開發”和整體轉型,積極推進存量用地“騰籠換鳥”和“零增地”改擴建,帶動產業鏈、創新鏈上下游企業和機構集聚發展,營造良好產業生態圈。到2025年,新增2個百億級特色產業園和5家百億級領軍企業。
3. 做優“五型經濟”。把完備的城市功能轉化為吸引產業集聚發展的特色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流量型經濟,持續提升嘉定新城現代服務業能級。實施在線新經濟倍增計劃,聚焦電子商務、在線文娛、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加快升級打造京東無人倉等5-6家智能制造標桿工廠,推動短視頻、直播等新業態集聚發展。積極發展總部經濟,打造嘉定新城總部集聚區,吸引先進制造業的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功能平臺率先在新城集聚,引進一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聚集一批長三角民營企業總部。加快嘉定綜合保稅區建設,用足用好“保稅+”政策,做強高端制造、保稅研發、檢測維修、跨境貿易、國際分撥五大功能,打造開放型經濟新平臺。深化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建設,引導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到2025年,在線新經濟總產出達到4000億元左右,新引進企業總部和功能性機構50家,新增上市企業20家左右。
4. 做實創新策源功能。實施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聚焦關鍵技術突破,推進技術攻關“揭榜掛帥”制度,支持新城內外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和龍頭企業等創新主體,加強創新協同與合作,組建長三角企業創新聯合體,加快推動先進技術成果就地轉移轉化。放大區域內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集聚優勢,深化園區、校區和社區“三區聯動”,支持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等有條件的科研院所開展“一所一園”試點,協同推進嘉定同濟大學科技園等建設,加快打造院地合作、校地合作兩個千億級科技園。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做強一批“大又尖”的卓越創新型企業,做大一批“小升高”的高新技術企業,育成一批“新小微”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嘉定新城在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中的影響力與輻射力,加快推進溫州(嘉定)科創園建設,提升長三角科交會規模和能級。到2025年,嘉定新城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400家,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到160家左右,長三角科交會科技成果轉化合同交易額達到10億元以上。
(二)突出功能完備,打造全市一流的公共服務體系
1. 構建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體系。構筑與“教化嘉定”相匹配、與中心城教學水平相比肩的教育體系,夯實“百年名校”根基。加快引入和推進上海市實驗學校嘉定新城分校、上海市宋校嘉定實驗學校等引領性項目建設,打造華東師范大學第五附屬學校、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五嘉定實驗學校、上海大學附屬嘉定實驗學校等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家門口學校的辦學品質,打造一批示范性學區集團和新優質特色學校。深入推進全國健康城市試點,構建整合型、高品質、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醫療服務體系。在推動瑞金醫院北部院區整合提升和上海市中醫醫院建設的基礎上,繼續引入高水平、國際化的醫療資源,遷建嘉定區中醫醫院并籌建上海市中醫藥大學附屬嘉定區中醫醫院,新建嘉定區公共衛生綜合大樓。進一步加大區域性醫療中心和“醫聯體”建設力度,布局3家醫學院校附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深化醫養結合,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全力打響“汽車文旅、魅力之城”文化品牌。進一步擴大上海汽車文化節、嘉定旅游節、孔子文化節、馬陸葡萄節等品牌活動的影響力,舉辦上海市民文化節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賽事。放大保利大劇院、嘉定圖書館等知名文化場館輻射效應,引入上海交響樂團等市級院團、世界頂級院團開展巡演。到2025年,建設各級各類學校22所,普惠性托育點覆蓋率達到90%、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5%;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平均班額分別達到≤40、≤45、≤40;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每千人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6.5張,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人;常住人口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0.35平方米;每千人常住人口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面積達到40平方米。
2. 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服務功能。加快建設國家智慧交通先導試驗區,塑造長三角“獨一份”的無人駕駛、智能出行等城市服務功能。重點依托首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首個全球5G智慧交通示范區等城市數字化服務平臺,以規劃建設智能化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統、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和智能汽車基礎地圖、基于5G和C-V2X的整體車用無線通信網絡等為重點方向,開展國家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重點開發“一環三路”智慧交通特色場景,打造遠香湖無人駕駛示范環路、裕民南路“最美未來道路”一期、白銀路智慧道路和滬宜公路智慧車列,率先發布智慧交通“嘉定標準”,成為長三角智慧交通的最佳實踐區和示范體驗區。到2025年,無人駕駛開放道路實現新城全域覆蓋,智慧交通覆蓋率達到100%。加快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重要承載區,努力打造長三角一流賽事中心、大眾體育樂園和城市體育地標。依托F1國際賽車場和上海市民體育公園等區域的聯動發展,持續承辦F1國際大賽,推動F1電競中國冠軍賽落地,打造全國賽車運動產業集聚區。積極創建國家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和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舉辦“上海杯”象棋大師世界公開賽、長三角體育節等專業賽事活動,啟動嘉定區都市運動中心項目建設,引進培育李寧體育、喬山健身等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體育品牌企業。到2025年,基本實現社區市民健身中心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4.4平方米。
(三)突出職住平衡,打造充滿活力的居住生活空間
1. 優化城市設計。落實上海市新城規劃建設導則,運用國際設計競賽方案征集成果,制定嘉定新城重點地區項目規劃建設質量控制機制,提升新城設計和整體風貌。堅持適用、經濟、綠色、美觀,注重統籌新城空間要素布局,完成新城色彩控制規劃,提高建筑設計水平,點亮嘉定新城“天際線”。提升雕塑、城市小品和街道景觀,精細管理建筑外立面、建筑頂樓第五空間、店招店牌等,打造一批開放式的高品質公共空間和具有獨特空間設計意向、特色功能鮮明的活力街區。綜合軌道交通建設、就業崗位分布和公共設施配套等布局,聯動推進新城住房規劃建設,優化新城用地結構和布局,推進居住與就業空間協調,提高重點區域開發強度。到2025年,職住平衡指數達到100%、規劃覆蓋率達到100%,規劃實施率達到80%,美麗街區在建成區覆蓋率達到60%以上。
2. 提升居住品質。進一步完善多樣化住房供應體系,建設一批高品質、特色化的國際社區、創業社區和高端商品住宅,面向主導產業重點人群,結合軌交站點TOD開發,優化住宅戶型比例,全面提升住宅品質,增強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的吸引力。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提高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探索地鐵上蓋租賃房,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房和產業園區配建租賃房,保障人才和住房困難群眾的居住需求。實施新一輪“城中村”改造,創新多元主體參與模式,穩步推進馬東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嘉定工業區等“城中村”地塊開發。完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商業服務體系,優化商業綜合體功能和社區商業布局,大力發展消費經濟、時尚經濟和夜間經濟,豐富商務、休閑、酒店、早餐網點等生活業態,打造便利的生活配套網。加快舊住房綜合改造力度,不斷提高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到2025年,新增住房供應350萬平方米、3.5萬套左右,完成以直管公房、售后公房為主的老舊小區改造100萬平方米,完成100臺左右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
3. 集聚高素質人才。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系統整合人才政策和服務保障體系,用足用好市級部門有關優化新城人才落戶和居住相關政策,大力支持新城特色人才落戶,加大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國內外優秀青年人才的引進力度。持續加大新城公共服務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對引進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教育衛生領域的領軍人才,給予不低于200萬元的生活補貼。積極培育技能人才,持續推進產教融合和高等教育發展,鼓勵科研型企業、事業單位申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創新實踐基地,推動上海大眾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探索建設新型高職,支持上海大學建設微電子學院,積極培育新時代的“嘉定工匠”,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持續完善創業創新環境,深入創建創業型社區和充分就業社區。到2025年,新城核心區人口密度達到1.2萬人/平方公里,就業密度達到8萬人/平方公里,全區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300名、海外優秀人才1000名。
(四)突出生態宜居,打造富有江南水鄉韻味的生態環境
1. 構筑綠色空間。落實生態文明思想,注重生態資源空間布局、生態品質和效益的提升,構建森林連片+農田水網為主的繞城生態走廊“一環”和婁塘歷史文化生態廊道、沈海高速城鎮生態發展廊道的綠色空間新載體,形成田園水林湖一體化的大生態格局。以高于中心城的標準,打造示范公園城市,推動新城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加強公園綠地與文體功能融合,完善由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地區公園、社區公園和口袋公園(鄉村公園)組成的城鄉公園體系,提升遠香湖紫氣東來公園、嘉北郊野公園等品質,新建5座城市公園。完善綠道網絡,建設一批服務市民的市級綠道、區級綠道,推動區域生態景觀成片聯通。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1%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5平方米,新增骨干綠道50公里以上,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步行5-10分鐘有綠地、騎行15分鐘有景觀、車行30分鐘有公園。
2. 暢通藍色水網。依托“十字加環”水網,改善水生態和親水環境,有序推進橫瀝文化水脈規劃建設,暢通水系鏈接,著力構筑“水、綠、文、產、城、景”融合一體的綠色生態示范工程,展現河湖相串、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特色。大幅提升水環境治理能力,完善上下水基礎設施,加快永勝水廠擴建、嘉定區污水廠污泥資源化利用等項目建設,推動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試點示范,實施菊園新區都市宜居型生態清潔小流域工程。加快建設海綿城市,加強雨水集蓄利用,先行在新城核心區和東部產城融合發展啟動區建設海綿城市樣板工程。到2025年,新城區域內河湖水面率達到8.93%,污水處理率達到100%,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5%,35%左右區域基本達到3-5年一遇排水能力,鎮管及以上河湖優于Ⅲ類(含Ⅲ類)水體比重達到60%,生態生活水岸占比達到80%,骨干河道和主要湖泊公共空間貫通率達到80%。
3. 打造韌性城市。加強生態環境系統治理,滾動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聚焦空氣、土壤等重點領域,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保障生態安全。構建彈性適應、具備抗沖擊和快速恢復能力的韌性城市空間,加強新城綜合防災和安全風險管理,確保城市安全。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水、電、氣、通信等市政設施,開展地下管線數字化管理研究,穩步推進重點區域架空線入地和綜合管廊建設。執行綠色生態城區標準,開展“低碳城區”試點,積極推動綠色建筑建設,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倡導垃圾分類“新時尚”,持續改善市容景觀,構建前端收集、中端運輸、末端處置的有效閉環,切實提升濕垃圾、干垃圾、建筑垃圾等處理能力。到2025年,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新建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超低能耗建筑面積累計建設5萬平方米以上,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率達到100%,土方區域內統籌平衡比例達到100%,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100%、沖洗率達到95%。
(五)突出交通便利,打造無縫銜接長三角的交通樞紐網絡
1. 構建輻射周邊的交通樞紐體系。全力打造安亭樞紐,以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鐵和滬通鐵路客運功能為基礎,結合滬蘇通鐵路安亭西站能級提升和市域鐵寶嘉線、嘉青松金線規劃建設,推動軌交14號線西延伸前期工作,推動形成集國鐵、市域鐵、軌道交通、中運量客運、長途客運和常規公交于一體上海西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提高嘉定北樞紐周邊TOD開發強度,努力建設成為集軌道交通、公交換乘、居住休閑、娛樂消費為一體的樞紐節點。
2. 構建快速暢達的內外路網體系。構建“三橫四縱”對外高速干線網絡(“三橫”,即S22嘉安高速、G1503北段、S6滬翔高速;“四縱”,即G15沈海高速、滬嘉快速路、嘉閔高架路、S7公路),啟動沿伊寧路-瀏翔公路-綠意路-G15沈海高速的輔環項目,加快沿寶安公路-瀏翔公路-綠意路-嘉松北路形成快速環線。配合推進嘉閔聯絡線建設,建設S5伊寧路立交,啟動研究S5滬嘉快速路抬升工程。繼續配合推動S7滬崇高速二期高架和地面道路建設,配合開展S22嘉安高速前期研究。推動形成“三環多射”內部路網體系(內環,即清河路-環城路-嘉羅公路-滬宜公路;中環,即勝辛路-勝竹路-澄瀏公路-葉城路;外環,即G15-綠意路-瀏翔公路-伊寧路;射線通道形成多聯格局),加快優化地面路網系統,重點推進新建陳家山路,和碩路延伸,拓寬改建嘉新公路、樹屏路等項目,啟動嘉定新城道路交通改善治理,解決重要節點擁堵問題。結合滬蘇通二期徐行貨運場站建設,進一步完善貨運體系和貨運通道,促進現代物流發展。到2025年,主次干路規劃實施率達到90%,軌道交通站點600米用地覆蓋率(含中運量)達到25%,全路網密度達到4.5-4.7公里/平方公里。3.構建立體多元的公共交通體系。立足出行便利,構建以軌道交通為主體、常規公交為補充的公共交通體系。全力配合推進嘉閔線建設及北延伸段前期研究工作,加快中運量示范線規劃建設。新建澄瀏中路葉城路公交首末站等一批場站,有序規劃建設交通樞紐公共換乘(P+R)停車設施,提高重點區域停車配建指標和停車共享范圍。結合生活性居住片區及商業片區街道,試點特色步行街區建設,打造慢行交通系統。積極倡導綠色交通出行,持續推動滬宜公路、勝辛路合乘車道的示范應用,加大新能源客車推廣使用力度。到2025年,新城范圍內公交新能源車輛比率達到100%,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達到5000個、加氫站數量達到5個,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40%左右,公共汽電車進場率、新建或改擴建城市主干道公共汽電車港灣式停靠站設置率和公交中途站實時到站信息發布率均達到100%。
(六)突出治理高效,打造數字賦能的現代治理樣板
1. 展望未來智慧生活。加快建設新時代智慧城市,率先將現代創新技術應用到新城生產和生活實踐,積極推進嘉寶智慧灣未來城市實踐區建設,形成一批可體驗的示范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智慧標桿企業、商圈和居住社區,讓新城展現科技范、充滿未來感、更具人本價值,引導市民未來生活方式轉變。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堅持“全覆蓋、全連通、大容量”的高標準,構建高速、移動、共享、安全、泛在的新型基礎設施網絡。擴大智慧醫療、教育、養老、文化等智慧公共服務供給,重點推動智能網聯應用、探索醫療影像互聯網診療服務,打造“智慧+”民生服務體系,方便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服務。到2025年,智慧城市示范項目、試點應用達到100項,累計建成1000個左右的5G宏站,新城道路信息通信管道覆蓋率達到90%。
2. 提高數字化治理水平。以城市數字化整體轉型帶動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聚焦經濟數字化、治理數字化、生活數字化等重點領域,持續推進場景再造、業務再造、管理再造、服務再造,把嘉定新城打造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領頭羊和樣板區,建設輻射長三角的數字之都。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水平,以“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為目標,全面推進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實現網上辦、掌上辦、自動辦,確保企業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全面強化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強物聯感知匯聚、實戰平臺建設、智能應用場景開發等工作,重點加強城市神經元智能感知節點部署,積極推廣IPv6互聯網協議應用,加快推動BIM、城市信息模型平臺(CIM)等建設;優化城市交通數字化治理,推動實現城市交通全要素、全狀態、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完善新城網格化和全勤網格體系,提升綜合發現、專業執法、聯合處置的能力,以“繡花”般功夫提升新城精細化管理水平。
3. 提升社區綜合治理能力。優化新城“三級平臺、五級網絡”,做實實體功能、強化數字賦能,加快社區綜合服務圈建設,提升服務的可達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打造管辦服于一體的“一網優服”體系,履行好基層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職能。按照優于中心城的建設標準和品質要求,建設一站式、功能復合的社區服務綜合體,打造具有嘉定特色的“我嘉·鄰里中心”,推動管理服務資源下沉片區,做實生活服務功能,滿足覆蓋全年齡段的居住社區公共服務需求,切實提高社區服務質量。新改建一批功能豐富、環境整潔、設施完善的標準化集貿市場,滿足社區綜合服務圈需求。到2025年,社區綜合服務圈覆蓋率達到100%,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達到85%以上,每千人社區商業配套面積達到1200-1500平方米左右。
三、 堅持聚焦重點,為新城發力提供空間承載和項目支撐
把重點區域和重大項目作為“新城發力”的主要空間載體和工作抓手,制定新城滾動成片開發計劃,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嘉定新城早出形象、快出功能。
(一)三大樣板示范區
1. 遠香湖中央活動區。突出“城市融入自然、自然導入城市”的理念,持續提升遠香湖和紫氣東來景觀帶等生態優勢,建設湖區地標建筑群、濱水文化景觀和大型公共綠地,以文化內核賦能公共空間、文化空間、休閑空間建設,打造具有標識度、宜居度、美譽度的城市會客廳。打造和提升砂之船——現代奧萊等一批商業綜合體,重塑臺北風情街、東云街和西云樓等消費功能,積極發展首店經濟、后街經濟和夜間經濟。高起點開發建設高檔商務樓宇,積極推進科技創新總部園和“一環三路”智慧交通應用場景建設,打造新城“智核中心”。對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規劃建設,打造中央商務區協作區和國際貿易協同發展區;支持大型國企在園區設立功能性總部、研發類平臺和創新聯合體,引進和聚集一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民營企業總部等各類總部以及金融、會計、律師等知名機構;加快東方財富嘉定總部、海創嘉定總部基地等項目建設,形成總部經濟集聚效應。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間預計投資約200億元。
2. 嘉寶智慧灣未來城市實踐區。以“三生”融合和城市數字化轉型為引領,依托現有豐富的生態片林、河流水系等生態資源和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等平臺,聚焦生態、生產、生活三大空間,做強集成電路及智能傳感器產業,與智能網聯汽車強化聯動,建設集智創產業中心、智慧生活街區、數字化服務中心、研發總部片區和企業花園辦公區等為一體的智慧產業社區,打造以生態型科創產業為特色的嘉寶智慧灣未來城市實踐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間預計投資約200億元。
3. 西門歷史文化街區。挖掘西門老街歷史文脈,整體保護地區空間格局,突出傳統歷史文化街區的韻味和特色,實現傳統保護與現代功能的融合,形成文化休閑、創意、商業、旅游和居住等多功能復合的活力文化街區。規劃面積約16公頃,“十四五”期間預計投資約50億元。
(二)五大重點發展區域
1. 東部產城融合發展啟動區。依托嘉閔線建設,推動實施站點TOD開發和沿線周邊圈層式發展,聚焦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健康醫療等產業方向,保留一批效益高、貢獻大、潛力足的企業,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產出程度高、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優質企業,不斷提升先進制造業能級,形成東部產城融合發展啟動區,助推馬東地區整體轉型升級。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間預計投資額約200億元。
2. 北部科技驛站(包括朱橋片區和徐行片區)。朱橋片區以居住配套、公共服務和研發產業為主,著力打造“聯影科技小鎮”和新城北部地區綜合服務中心;徐行片區以研發產業和總部辦公為主,打造集創新創業、宜居宜業、智能智慧于一體的“智能傳感數字港”。朱橋片區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間預計投資額約600億元。
3. 安亭樞紐功能聯動區。以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鐵路和滬通鐵路客運功能為基礎,強化區域整體開發和聯動發展,依托樞紐建設,發展創新研發、醫療服務、商務展示及生活配套等綜合功能,形成輻射長三角、服務嘉昆太及周邊地區的上海西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總用地面積2.2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間預計投資額約150億元。
4. 嘉定老城歷史風貌區。推動嘉定老城歷史風貌區的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夜間經濟品牌、海派小店品牌、疁城文創品牌,加快培育新興消費業態,積極塑造市民生活的宜居空間、體現人文的休閑勝地。突出老城林蔭道系統的完善,開放共享濱水綠化、街頭綠地、單位綠化,提高城區綠視率,塑造“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城綠交融之美。規劃占地面積3.9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間預計投資額約20億元。
5. 橫瀝文化水脈。加快啟動濱河全線貫通工程,制定完善橫瀝沿線公共空間、慢行通道的全線貫通方案。結合城市功能,構建橫瀝兩側及腹地區域的慢行活力網絡,提升濱水岸線親水性與環境質量。全長23.8公里,2021年一期工程預計投資額約4億元。
(三)重大項目
經梳理,“十四五”期間,嘉定新城預計可完成投資2500億元左右。其中,三個樣板示范區和五大重發展點區域共涉及58個重點項目,預計可完成投資1425億元左右。
為進一步體現引領和聚焦,形成嘉定新城二十大功能性項目,預計可完成投資1000億元左右,納入全市重大工程推進機制予以保障。一是產業功能類項目8個,預計投資約470億元;二是綜合交通類項目4個,預計投資約470億元;三是公共服務類項目5個,預計投資約43億元;四是基礎設施及生態環境類項目3個,預計投資約22億元。
四、 堅持全面提速,落實新城建設的工作職責和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嘉定新城規劃建設推進協調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擔任組長,區委副書記、區長擔任常務副組長,分管產業和城建的副區長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相關委辦局和相關街鎮主要負責同志。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規劃資源局。組建嘉定新城規劃建設工作專班,具體負責日常事務的協調和處理。建立工作例會制度,由分管區領導定期召集工作專班工作例會,重點議題提交領導小組決策。
(二)加強統籌管理
優化新城擴區后的管理體制機制,調動各方能動性和創造性。所有涉及新城規劃的責任單位要按照新城的總體定位,堅持“全域謀劃一盤棋、全城規劃一張圖”,推動各項專項規劃落地落實。針對各重點地區和重大項目,研究制定差異化的開發建設和管理運營機制,明確各部門、各街鎮和相關平臺公司的責任分工。統籌土地利用計劃和資金平衡方案,以公共基礎設施和環境品質建設為先導,確保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空間建設與地區開發建設同步。組建嘉定新城專家顧問組,推廣社區規劃師,設立重點地區技術咨詢顧問。按照任務清單化、清單節點化的要求,重點完善責任分工、跟蹤督辦、評估考核和問責追責等機制,確保加快項目建設進程,加快形成有集中度、顯示度的階段性成果和富有特色的熱點亮點。讓新城建設成為干部隊伍建設的“賽馬場”,讓有沖勁、有思路、有辦法的干部加快成長、脫穎而出。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全方位加大新城規劃建設的宣傳報道力度,著力營造時不我待、比學趕超的濃厚輿論氛圍。
(三)加強政策保障
1. 制定更加精準的專項政策。加快對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內實施的29項高含金量政策的解讀和研究,加快推進政策落地,全力爭取把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利好政策在新城加以復制推廣。加快構建“1+4+X”產業政策體系,助力嘉定新城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在用好市級部門政策的同時,進一步穩定工業和研發用地的比例和規模,推動零散產業區域的優化布局,通過平移整合、動態平衡等方式,提升區塊整體開發能級。加大規劃土地保障力度,提高開發強度,強化用地保障,推動全區用地計劃向新城重點地區和重大項目傾斜。加大產業“標準地”供應力度,鼓勵采用先租后讓、長期租賃方式使用產業用地。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加強區級財政對新城建設支持力度。在市級部門指導下,按照綜合性節點城市要求建立健全新城統計體系,確保新城建設可量化、可考核。
2. 建設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推動知識產權、要素流動、競爭政策、爭端解決、監管執法等領域的改革探索和制度創新。統籌營商環境、企業服務、投資促進等工作,聚焦重點區域和重大項目,進一步完善項目全流程服務機制,突出并聯審批、容缺后補等環節,對重大項目實行審批綠色通道,優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