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偷羊賊”也能當黨員——一堂基層黨課中的西藏近代史
新華社拉薩3月25日電題:“偷羊賊”也能當黨員——一堂基層黨課中的西藏近代史
新華社記者王沁鷗
“我1964年入黨,是全縣翻身農奴里第一批入黨的三個人之一。那是我人生轉折的一年!”說這話的是藏族老人旦增措姆。在西藏薩嘎縣雄如鄉卓巴布村黨支部委員會組織的一堂黨課上,這位即將年滿79歲的老人成為特殊的主講人。
今年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2周年。在“3·28”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來臨之前,健在的翻身農奴走上西藏各地的基層黨課講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帶領廣大干部和農牧民群眾重溫西藏歷史上的偉大轉折。
在雄如鄉,旦增措姆老人是黨課上的“明星講師”。雖然年事已高,腿腳不便,但她講話依然思路清晰。
不過,來聽課的干部群眾沒想到,在舊西藏,這位老黨員還曾是一名“偷羊賊”。
旦增措姆出生于1942年,一輩子都生活在西藏西部這片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牧場上。小時候,她們全家都是村子附近一座寺廟的農奴,靠為寺廟放羊換取一點糧食糊口;產出的羊肉、奶和皮毛等產品全部歸寺廟所有。而她一家八口人,只能擠在一頂帳篷里住。
“睡覺時,身下墊著干羊糞當褥子,帽子摘了墊在腦袋下就是枕頭,藏袍蓋在身上就是被子?!钡┰龃肽氛f,“那時的袍子里全是虱子,太陽一曬能數出好多,自己身上就像長了個虱子窩!”
在民主改革前的舊西藏,像旦增措姆一樣的農奴占了當時西藏總人口的95%以上。在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下,由官家、貴族和寺廟上層僧侶三大領主組成的農奴主階級集中占有以土地、牧場為主的生產資料,對農奴實施人身控制和奴役,進行苛捐雜稅盤剝,許多農奴從出生起就繼承了沉重的債務。
“我八九歲時,寺院的債家里實在還不起了,父母就趁天黑,帶我們趕著羊跑了。”旦增措姆說,一家人本想逃到沒有人的草原上重新開始生活,但還是被寺院抓了回來。
因為偷羊,她的父親被毒打,落下終身殘疾;住的帳篷也被寺廟收走抵債,全家只能住到一處山洞里,靠四處乞討和給富人家打零工為生。
“不是實在活不下去,我們也不會去偷呀!”旦增措姆說著說著流下了眼淚。
她還記得,在民主改革前的家鄉,既有像她這樣想逃走的人,也有從其他地方逃難而來的人。
但在沒有自由和平等的時代,被壓迫的人們無論逃到哪里,都找不到夢中那種“吃得飽、穿得暖、睡得了安穩覺”的生活。
半個多世紀后,老人的話令在場的農牧民無不陷入沉思。
1959年3月,命運的轉折來臨,黨中央領導西藏各族人民進行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終于迎來了徹底解放。
這些在舊西藏曾經可以被當成別人的財產而被買賣、轉讓、贈送、抵押的人,生命中第一次獲得了人身自由,分到了土地、房屋、牲畜,有了屬于自己的財產。
旦增措姆主動參與到了為自己爭取解放的行列中。在民主改革正式開展之前,解放軍組織的工作組已經來到雄如,旦增措姆加入了文藝隊,通過歌舞的形式向群眾宣傳政策。
在工作組里,她還認識了自己未來的丈夫。他的家鄉在南木林縣,曾經也是一名農奴。工作組到達南木林后,他主動當起了翻譯,并跟著隊伍來到了雄如。不久后,兩人結為了夫妻。
這場婚姻在舊西藏幾乎不可能發生。舊西藏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規定,農奴主掌握著農奴的生、死、婚、嫁大權,不屬同一農奴主的男女農奴結婚要繳“贖身費”,農奴的孩子也注定終身為農奴。
“是革命的隊伍讓我們走到了一起。”旦增措姆說。
如今,旦增措姆的小家已經發展為十口人的大家庭。這些年,她擔任過村黨支部書記,也在黨的婦女組織工作過。63歲從工作崗位退下后,她依舊時常把黨徽別在胸前。
她也見證著家鄉的變化。村里從民主改革之初的一窮二白,變為了今天的水電路訊網全部暢通;牧民們住上了“邊境小康村”項目統一建設的住房,基礎設施保障條件進一步改善。2019年,薩嘎縣正式脫貧摘帽。
“從前的日子,要到處給別人作揖、磕頭才能活下去。共產黨來了之后,誰也不用求,什么都不用愁了?!钡┰龃肽氛f。
再提起當初“偷羊”求生的經歷,老人會付之一笑,笑里有時也會帶著淚。
現在,她家里有40多頭牦牛、60多只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西藏 農奴 旦增 增措 措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