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新東方聯多方力量 為“鄉村振興教育先行”凝共識
人民政協網3月15日北京電(記者 修菁)3月13日至14日,一場匯聚關注鄉村教育領域專家學者、一線實踐者、公益組織代表和各方熱心人士的公益研討會在京舉行。兩天研討會中,與會嘉賓通過主題發言、教育夜話、圓桌論壇等形式,圍繞什么是更好的鄉村教育、怎樣創設更好的鄉村教育場域和課程設計,以各自的研究視角、調研中的真實看見和實踐探索,展開深度對話和思想碰撞。
“每一個鄉村教育踐行者發揮的作用也許有大有小,但是大家的每一點努力都是有價值的,它們會如涓涓細流,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在教育公平上邁出更大步伐,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彌合城鄉教育鴻溝等目標方面,留下有益的足印,最終受益的是托起中國未來的千千萬萬花朵。”作為研討會發起人之一、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俞敏洪談到自己剛走出全國兩會的會場,即發起舉辦這場研討會的初衷時表示。
研討會的發起人、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左)和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右)分別在研討會上發言。
從鄉村振興戰略看提振鄉村教育的重要性
“我從鄉村來,此生為鄉村。未來的歲月里,我每年至少還要花一半的時間用在鄉村振興和鄉村教育上面,在我看來,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作為此次研討會的發起人、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今年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期間,提交了關于通過充分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向更廣泛的鄉村地區傳遞優質教育資源,以及支持更多民間力量參與到振興鄉村教育,共同合力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的提案。在13日的研討會開場辭中,他也分享了理想中的鄉村教育圖景:
“在未來的鄉村教育圖景里,我們希望能夠看得見孩子,關注兒童情感陪伴,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索精神;看得見老師,完善教師激勵機制,設立教師個人成長基金;看得見學校,尊重辦學自主權、構建村小和中心校共同體;看得見土地,建立探究式鄉土課程體系,培養農村學生歸屬感與對家鄉文化認同感;看得見區域,創新教育管理制度,改善區域生態,為種子的萌芽積蓄能量,靜待花開。”俞敏洪表示,還將把此次研討會上凝聚的共識和今年一年中自己調研中的發現和思考,形成有質量的提案,在明年全國政協全會上提交。
作為研討會聯合舉辦方之一,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也認為,當下鄉村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教育本身的問題,而要從鄉村振興的視野看待鄉村教育,“沒有鄉村社會、文化的復興,就沒有鄉村教育的復興。”楊東平表示。
在面向農村學生的素質教育方面,楊東平認為,要在規范性的課程教學內容之外,重點加強農村學生的非認知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并開展健康教育和創業教育,包括為農村學生提供進城務工所需要的生活技能、法律常識、就業指導和生涯規劃等。
高質量的教育是鄉村學生健康成長與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映泉在發言中數據說話,通過幾組調研數據,他提出,中國城鄉學生在閱讀能力、認知能力、抑郁風險發生率、霸凌發生率、童年創傷經歷中存在顯著的差異,農村學生在個人發展中面臨嚴峻的挑戰。“改革開放40年來,政府在以公平為導向的財政制度改革與教育資源分配調整中,做了很多的努力與嘗試,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挑戰依然存在,生均經費的分配與教師待遇政策仍然有待改善,對農村兒童的非認知技能發展也值得關注與探討。政府、市場與公益組織應該形成創新與改革的合力,搭建溝通的橋梁,在挑戰中尋求機遇,尋找希望。”宋映泉建議道。
研討會會場
鄉村教育應走出自己的個性化樣本
鄉村教育振興離不開區域生態的營造,也離不開每一所學校的成長。探尋鄉村教育的出路,并非是對城市教育模式的照搬,而應探索如何讓學校教育適應當地的環境、與周邊的鄉村場域變成孩子們的學習場,讓身邊的鄉土素材為自己所用。研討會上,幾位來自一線的鄉村學校校長分享了各自的探索和思考。
建校一年多,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小學校長于海龍基于學生需求,突破農村學校資金限制,招募村民作為校本課程指導教師、將閑置土地流轉為教學基地……“學校不是教育的孤島,應該成為山村發展的促進者,鄉村學校保留本色,依然能納入教育現代化的樣本。”于海龍的發言,激發與會嘉賓對什么是更好的鄉村教育、怎樣創設更好的鄉村教育場域和課程設計的熱議。
“一個人可以帶領一個村莊脫貧致富,一個專業可以撐起一個景區的專業發展,一個學校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區域文化,浙江縉云工藝美術學校的許多畢業生都為縉云鄉村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浙江縉云工藝美術學校校長杜衛健分享了一所縣級職業學校如何通過特色化辦學,不僅為畢業生搭設更好的人生舞臺,同時也有效反哺和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的有益辦學路徑探索。
鄉村教育振興離不開自下而上的主動向前一步。作為一線實踐者,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小學校長于海龍(左)、浙江縉云工藝美術學校校長杜衛健(右)分享了各自的有益探索。
這些活潑潑的鄉村學校辦學個案,是否可以復制?在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教育局副局長劉勇武看來,雖然每所學校探索的具體方式、方法不一定能夠完全推廣,但辦學精神可以。“生活信念教育、生活態度教育、生活方式教育、生活情趣教育為核心的辦學理念和規范化的管理模式,特別適宜作為鄉村學校的辦學目標,鄉村學校的校長們完全可以依據同行的這些經驗,結合自己學校的特色,辦出本土化的‘孩子們的樂園’。”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范家小學校長分享了從2014年起,通過搭建本區域農村小規模學校聯盟,幫助同行一起自下而上、起而行之共建共創鄉土教育實驗的探索。
“雖然各個鄉村學校在具體的實踐模式上不能完全借鑒,但大家在辦學過程中留存下來的寶貴教育理念,可以通過不同平臺進行分享與傳播。”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北大附中原校長康健表示。
“鄉村教育是國家教育和鄉村社會發展的基石,實現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更有活力的鄉村教育,需匯集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作為教育行業領軍企業,新東方將繼續做教育公益的積極實踐者和推動者,不僅為鄉村輸送豐富的教育資源,還致力于搭建公益平臺,聯結專家學者、公益組織、企業、媒體等各方力量,共同為鄉村教育出謀劃策。”對于如何辦好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兩天的研討,有共識,但思想的碰撞遠未止。誰來挑頭搭設平臺,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公益基金會創始人俞敏洪在研討會尾聲的寄語,道出了一線鄉村教育人、關注鄉村教育社會各方人士心中的期許。
編輯:秦云
關鍵詞:鄉村振興 教育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