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0日電(李茜茜 記者 呂金平) “銜接鄉村振興,需要注入新的活力。”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云南乃至全國面臨的新課題。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住滇全國政協委員從產業、人才、生態環境等方面,為實現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云南作為公認的農業大省,卻并非強省,如何做足產業文章是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學林委員,去年跑遍云南60多個縣,為的是與農戶近距離交流,摸清云南省農業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探索鄉村產業發展的路徑。
“做大做強鄉村產業,農業技術支撐至關重要。”李學林介紹,云南是我國鮮切花、蔬菜、野生菌等生鮮農產品的重要產地,但全省冷鏈物流環節發展滯后,成為影響農產品品質和新鮮度的短板。
李學林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力度,支持農業大省解決農產品產銷運輸中的基礎設施短板問題,重視產地采后保鮮設施的建設,鼓勵經營主體建設專業化的產地保鮮處理體系,支持線上農產品流通產地倉建設。同時,還要進一步打造特色農產品優質優價的品牌形象,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楊曉紅委員認為,農業農村部和鄉村振興局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臺脫貧摘帽地區與其所在行政轄區區域內的具體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穩步推進產業、人才、生態等方面的發展;有關科研機構要對相關重大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如如何將扶貧產業打造為“一縣一特”“一片一特”的優質高效特色主導產業等,并提出意見建議。
和向紅委員建議,加大產業培育力度,充分利用當地主導產業、產業優勢,積極發展與主導產業鏈條相關的加工、包裝、運輸和新零售業。
如何鼓勵吸引鄉村人才返鄉創業也是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何慶委員建議,強化返鄉創業扶持機制,鼓勵和幫助農村勞動力就地創業和就業。同時吸引更多企業入駐鄉村,并制定出臺城市離退休人員返鄉和其他人員支援農村發展的相關政策,鼓勵城市人口、資金、科技、文化理念等回輸農村、滋養農村。
“農業領域投資周期長、回報低、風險高,導致許多民營資本想投卻不敢投、想投卻不知怎么投。”徐建國委員建議,政府應制定政策,鼓勵民營資本參與農業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的回歸。”田靜委員建議,在少數民族職業技術教育體系設置非遺技藝專業,并保障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更多人才,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解決就業創業問題,助力鄉村振興。
“雖然已經解決了絕對貧困,但相對貧困仍然存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與全國、全省的發展差距依然巨大。”丁秀花委員建議,將怒江列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示范區。“把怒江州四縣(市)納入全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加大政策、資金的傾斜支持力度,著力補齊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打造一批‘邊境小康村’‘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