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 3月7日下午三時,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以“推動養老保險體系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界別協商會在鴻府大廈二層會議室舉行。會議現場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各地的34位社會和福利保障界委員齊聚一堂,圍繞一個主題協商議政、交流思想、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副主席汪永清出席了這次界別協商會。
“這次界別協商會主題選得好,正契合我們社會福利保障界委員關注的重要議題。”曾經擔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全國政協常委于革勝主持會議如是說。
目前,我國以社會保險為主體,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委員們認為,應切實貫徹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
“我認為可從四個方面推進養老保險體系可持續發展。”莫榮委員首先發言。“盡快出臺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健全適合新就業形態靈活就業人員勞動用工特點的參保繳費政策和管理制度體系;通過完善稅收優惠制度、提高年金基金長期投資收益率等措施,提高企業和職工參加企業年金的積極性;加快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逐步縮小不同群體之間的養老金待遇差距。”
孫力斌委員也關注企業年金制度的完善。他建議,應降低企業社保繳費率,提高企業年金納稅的稅前列支比例,并通過加大宣傳力度,逐步形成“依靠年金改善老年生活”;同時,要擴大投資范圍,增加與資本市場互動;健全年金相關法律規范和市場化投資監管管理體系。
于革勝委員對此深有同感。他指出,當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過度依賴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二、三支柱很薄弱。建議適當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最低交費年限;調整養老金體系結構,建立普惠性企業年金制度;盡快出臺統一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和實施方案,搭建統一的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促進規范第三支柱養老金發展。
王均金委員建言,應提倡更多符合資質的民營資本參與設立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加快第三支柱發展。鼓勵產品創新,在堅持審慎監管基礎上,進一步豐富養老產品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
曹暉委員也提出要開創養老保障體系的多元格局,將政策性保障與商業性運作結合起來,創造政府掌舵、社會共襄、個人自選的養老保障新模式。
王培安委員提出了涉老保險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問題。他認為,應通過制度創新,加快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保障制度建設,將其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一項制度支撐,推動涉老保險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
黃改榮委員則建議,針對不同人群需求不斷開辟新的險種;大力發展長期護理保險,科學設計購買規則,讓群眾在年輕時就可以購買,在老年面臨失能失智的情況下可以獲得一定保障。
益西達瓦委員從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出發,建議頂層設計上把農村養老服務建設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制定各級財政投入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比例的硬性規定;呼吁加強隊伍建設,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從業人員培訓、培育社會組織、發展志愿者隊伍上下工夫。
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殘疾人占殘疾人總數的44%,在養老保險方面的問題顯得尤為迫切和突出。
在張海迪委員看來,殘疾人養老保險目前尚有差距。建議有條件的地區適時提高參保殘疾人的基礎養老金標準,將參保扶助政策逐步覆蓋到三、四級殘疾人;進一步明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中殘疾人的參保政策,充分保障殘疾人的權益。
王瓊委員關注著力構建大養老體系。她建議鼓勵生育,在相關立法和政策上納入生育包容理念,更尊重家庭的生育決策和生育狀態的多樣性。
界別協商會現場還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單位的負責同志,他們仔細聽著委員們一個個的發言,認真做著記錄,并不時地與委員作真誠的互動交流,對建議建言做當場回應。
溝通交流、遇事商量、凝聚共識。近幾年,全國政協全體會議期間舉辦界別協商會議,讓委員們聚焦議題、建言資政、暢所欲言、協商議政,已逐漸形成制度,受到界別委員歡迎。(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原駐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