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題:“無工不強”硬道理不能忘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增加值從23.5萬億元增加到了31.3萬億元,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期間將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
勞動創造財富,工人是制造業的主體。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保持產業工人隊伍基本穩定。
把圖紙變成大橋、把螺絲擰入艦船的,是產業工人的手。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目的是在部分急難險粗行業或工種,解放而不是取代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更不可能改變勞動創造財富的基本結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強調: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中發揮支撐作用的主體力量,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中堅力量,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骨干力量,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有生力量。我們要從“四個力量”出發,進一步提升產業工人水平,破解制造業用工難問題。
全國總工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就業人員中,技術工人約占20%,遠低于德國等制造業強國80%以上的水平;我國高技能人才只占就業人員約6%,遠低于日本的40%、德國的50%。制造業絕不是“夕陽產業”。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高水平產業工人。我國2億產業工人,身處制造領域第一線。這支隊伍只能壯大、只能強化。“無工不強”的硬道理,任何時候都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