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和平:
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強有力,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充分展示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近年來,安徽省聚焦貧困地區學校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斷健全體制機制,精準落實政策要求,改善辦學條件,抓實控輟保學,提升師資水平,著力從源頭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2020年,全省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5%,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5.6%,貧困家庭學生輟學問題實現動態清零。全省資助建檔立卡家庭學生118.9萬人次、15億元,實現應助盡助,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奠定了堅實基礎。
觀一省而知全國。脫貧攻堅偉大斗爭改變了貧困人口貧困地區的面貌。更彰顯了偉大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站在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將乘勢而上、接續奮斗,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扎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加快農村教育現代化步伐,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教育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
讓優質教育為鄉村振興“強筋壯骨”
作為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我多次前往青海省、涼山州、遵義市等扶貧一線調研,實地參與脫貧攻堅,深知開展扶貧工作的困難程度和重要性,因此更加為黨和人民在脫貧攻堅戰中取得的輝煌成就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多年來,北京師范大學在全國性的脫貧攻堅戰中不遺余力地發揮教育優勢,凝聚北師大優勢資源,積極主動承擔各級各類教育脫貧攻堅任務,在智庫建設、政策建議、對口支援、滇西扶貧、涼山州扶貧、教育培訓等各項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打造“一省一市一縣一校”教育扶貧樣本,真正踐行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
未來五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過渡期。北京師范大學作為中國教師教育的排頭兵,必須更好更充分地發揮教育在過渡期中的造血賦能和戰略支撐作用,千方百計讓優質教育為鄉村振興“強筋壯骨”。為此,北京師范大學提前布局、主動作為。2020年,北師大率先推出了“志遠計劃”,面向當時尚未脫貧摘帽的52個國家級貧困縣定向培養基礎教育高素質師資;倡議推動“強師計劃”,聯合全國師范大學一道,為832個脫貧縣定向培養輸送志存高遠、樂教適教的高水平師資;實施“四有”好老師啟航計劃,多措并舉鼓勵引導更多優秀畢業生到基礎教育領域就業,尤其是到中西部和基層一線任教;在珠海校區成立鄉長學院,培訓新時代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張京澤:
扎根中國大地創新民族高等教育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也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特別是在這8年的偉大實踐中,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了偉大歷史性成就,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在此過程中,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寫入黨章,這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中央民族大學將勇擔歷史重任,堅定承擔光榮使命的政治自覺,充分發揮辦學優勢,盡力建設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陣地、培養各民族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論研究和民族問題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傳承和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我們將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把“四個服務”作為辦學治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中央民族大學發展新征程,走出一條扎根中國大地辦民族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之路,為慶祝建黨100周年、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