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議政瞬間 委員聊遼

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五屆“老委員”劉永好的責任與擔當

2021年03月03日 10:04  |  作者:崔呂萍 楊朝英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3月3日電(記者 崔呂萍 楊朝英

2020年,新增投資300多億元,新增就業崗位3.5萬個。

這,是一家企業用一年不到的時間實現的數據。

這,也是一位全國政協委員用實際行動兌現的承諾。

承諾,始于2020年那次特殊的全國兩會。

2020年5月23日上午,北京鐵道大廈,經濟界小組討論會場。

經濟界委員討論,主題當然離不開經濟。

如何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有效解決投資、就業兩大難題?這既是黨和國家關心的問題,更是委員們討論的焦點。

經濟界的委員們都是經濟領域的杰出代表,既有實踐探索,也有理論思考,一時間真知灼見、高招妙招頻出,討論氛圍異常熱烈。

輪到劉永好了。他在發言中既對民營企業經營現狀作了深刻分析,又提出干貨滿滿的政策建議,很接地氣。

“接地氣”,既是自創辦以來就深耕農業的新希望集團堅持做的事,也是劉永好作為企業家委員創業、履職的特點——他在發言中給自己和新希望集團安排了一道接地氣的“附加題”:

2020年,即便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都遭遇了逆風,但新希望集團依然決定,在全國增加300億元產業投資,為社會新增2萬個就業崗位。

中山裝委員

急國家之所急,做人民之所需。這道“附加題”,成為這位1993年就已經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五屆“老委員”(期間擔任過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在特殊兩會期間向國家和人民許下的莊嚴承諾。

許下承諾,需要責任與擔當;實現承諾,需要實力與智慧。在經濟環境仍然充滿諸多不確定性的時候,更是如此。

年終歲杪,答案揭曉——新希望超額兌現承諾。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踏入古稀之年的劉永好,在接受采訪時確實給人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意味。而在他看來,這個“矩”,就是責任:企業發展空間與責任能力成正比,企業能承擔多大責任,社會才會給你多大舞臺。作為政協委員,同樣要把責任時刻扛在肩上。

因為只有責任委員,才是合格委員。

企業家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

那次會后有記者問劉永好:新增這么多投資,做什么?

飼料生產是新希望老本行,已做到全球前兩名。一年新增投資用不了這么多錢吧?

劉永好沒有再給記者提問機會,回答很干脆——養豬。

問題接踵而至——養豬無非就是蓋個豬圈、買個豬仔、喂把飼料,這么“土”的事,用得了那么多錢?用得了那么多大學生嗎?

還有:中國需要那么多豬嗎?畢竟現在的豬肉價已經開始跌了。

甚至有人開始擔心:一向睿智的劉永好這次不會干了虧本買賣吧?

畢竟,“豬周期”已經困擾中國經濟幾十年了,引無數投資者競折腰。

然而劉永好似乎根本不關心豬肉價格,回答得更干脆:企業家不應把價格看得太重,無論漲跌,滿足消費者需求都是第一位的。

“我們作為全國生豬養殖龍頭企業,讓消費者不再擔心豬肉價格是我們的責任。”劉永好說。

斜躺著 委員證件

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家,劉永好搞企業長于目標導向。

比如,他在2013年時說,5年內要實現1000萬頭生豬養殖目標;2019年,在實現既定目標后,他又定下到2022年養殖超過2500萬頭豬的新目標。

前一個目標已經完成,2020年出欄就已經達800萬頭;后一個目標,看起來今年就可能提前完成。

他堅持發展生豬產業,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豬糧安天下。

豬肉是中國老百姓的必需品。用劉永好的話說,中國吃了全球一半左右的豬肉,每年有將近7億頭豬的消費需求。

數據顯示,盡管我國生豬產能2020年有所恢復,但豬肉產量4113萬噸,同比下降3.3%。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肉類(含雜碎)累計進口991萬噸,同比增加60.4%。其中,豬肉進口439.22萬噸,同比增加108.34%。

兩組數據對比可以發現:2020年,進口豬肉量占國內豬肉供應量比重已達10.7%。這一數據在非洲豬瘟暴發前的2017年僅為2.3%。

雖然不在乎價格,但劉永好對市場數據的變動其實非常敏感,這也成為其經營決策的依據。

“受非洲豬瘟影響,2019年我國生豬存欄同比下跌了27.5%。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疊加非洲豬瘟疫情,進一步影響了全球生豬產業,供給可能較長時間處于偏緊狀態,豬價處于持續高位的時間比以往各輪周期要長。”劉永好在2020年年中,就已經看到了市場的變化。

事實是:為應對此種情況,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了一系列以扶持生豬生產、保障豬肉市場供應的政策措施,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甚至首次專門指出“要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劉永好分析,重振生豬產業,涉及養殖用地、資金投入、金融服務、基層動物防疫、科技研發、人才建設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系統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作為農業龍頭企業,不能等,只能先干起來。”

正面委員

至于為什么需要那么多大學生,他給記者做了一次小“科普”:

“現在養豬一點都不土,必須使用高科技,不能再用老辦法了,否則根本抵抗不了非洲豬瘟這樣的病毒侵襲。新希望現在都用上物聯網、大數據、豬臉識別了。區塊鏈也有很多應用,以推動冷鏈物流和食品安全。”

新希望為此專門成立了數字化養豬研究院,用數萬臺高清晰攝像頭、傳感器和物聯網體系,實現云上管控、數字化養豬。

這看似是一個本大利小的生意。養豬本來就是重資本投入,疊加大量高科技投入,一個現代化大規模豬場建設費用,起步價就以億元計算了。

實際上,仔細算算,它帶來的價值提升卻更多——

短期看,生豬產業涉及的人、地、水、病死率、污染問題,通過技術改進,比傳統生產方式要減少90%;

長期看,給“土”產業注入科技感,改良的不僅是觀感,還有基因。比如,新希望集團正在推進的“豬芯片”工程。

劉永好說的“豬芯片”,實際上解決的是種豬安全問題。

我國種豬來源比較多,從丹麥、法國、加拿大、美國和英國五大傳統養豬強國都有進口。目前看風險不大,但從長期看,因為中國土豬的出肉率等原因,競爭力弱,存在隱憂。

劉永好在很多場合都在呼吁:我國大量種豬依靠進口的現狀必須改變。

新希望集團生物工程研究院和新成立的專門育種公司,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平臺。

在當代“豬倌”這個新角色上,劉永好已經做得很有心得:“我們經過多年積累,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科學方法。現在可以說,我們的養豬成本一定會降到非洲豬瘟發生以前的成本以下,讓老百姓吃上更健康、更有營養的肉品。”

劉永好平頭、中山裝或西裝的形象,對待媒體溫潤的態度,從不“放炮”的性格,經常給人一種錯覺:他在商業上是位守成企業家。

其實不然。

在民營企業的新產業試水大軍中,劉永好的身影時常出現。

比如,改革開放后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民生銀行,劉永好就是發起人之一,并且一直是大股東之一。

最近幾年風生水起的新金融里,三家互聯網銀行之一新網銀行,大股東和發起人之一,也是新希望集團。

如今,農業、食品、化工、基建、金融、健康,似乎都在新希望的投資視野中。

比如,辛丑農歷牛年前夕,新希望集團向同濟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人民幣1億元,支持中德腦科學臨床研究和轉化醫學中心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引進、國際交流、平臺建設與學科發展。

談及初衷,劉永好說,我國經濟“硬成就”全球矚目,而“軟實力”也要提上去。人民生活要變得更加美好,大腦是人最重要的一個器官,希望這個基金能夠輔助同濟大學,在腦科學和相關疾病治療方面,再往前走一步。

扎根新農業 服務新農村

“培育新型農民就是培育中國農業的未來。”

2018年5月19日,在江蘇省句容市舉行的新希望綠領學院10萬新農民培訓基地暨鄉村振興示范區建立啟動儀式上,與會人士如此評價這個模式:新希望的產業優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科研和教學優勢、句容的自然和農業優勢相結合,讓農民、學院、企業、政府四方受益,更讓中國農業受益。

在新希望高層管理者的工作日志上,前幾年經常出現兩個“10萬”。

前者是集團員工人數。2019年已經發展到10萬人,2020年則增至13.5萬人。

后者,則是被稱之為“綠領”的新型農民。

在劉永好眼中,這兩者同樣重要。

2017年底,新希望集團啟動“綠領”培訓計劃,劉永好給團隊定的任務是:用5年時間為國家免費培訓10萬名新型農民或鄉村技術人員。

培訓“綠領”,劉永好像培訓自家員工一樣用心:

模式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政府高校企業優勢相結合;

內容上——由集團資深專家撰稿,集納多年形成的經驗,把養殖各個環節通過圖片、文字和視頻進行標準化,讓農民一看就明白,按著步驟操作就能成功;

載體上——創建多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綠領創客空間,孵化農業科技創新創業項目,成立新希望綠領學院等。

2018年,新希望集團又發起成立了綠領公益慈善基金會,并設立了首期規模1000萬元的綠領公益慈善基金,制定了“新希望綠領獎”獎勵計劃,出資300萬元作為2018年首批新農民表彰。

3年過去了,劉永好的人才培養計劃已經完成了70%。

實際上受益的不止這些人。

新希望集團和抖音、學習強國都有合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數以百萬計的農民接受過線上培訓。

“我們還組建了全球鄉村產業生態大會,希望能把全國全球在農業領域的高科技、新技術、新手段和鄉村振興所需要的新型農民培訓,結合在一起。”劉永好介紹說。

新型職業農民是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代表著未來職業農民的發展方向。對此有著深刻認識的劉永好,一直將“綠領”培訓放在他工作安排中的重要位置。

作為一名從事農業產業39年的民營企業家,他熟悉農村、農民,更深刻地理解扶貧攻堅、鄉村振興這些政策要落地,不僅需要政府使勁兒,需要資金使勁,更需要一大批企業家和技術、管理人才共同使勁。

多年來,國家培養了不少農業人才,卻因種種原因導致學農的大學生留不到土地上,人才被大城市、金融業“掐了尖”。這種情況倘若長期存在,鄉村振興要靠誰呢?

作為行業代表企業,作為一名把根深深扎入農業農村這片熱土的創業者,劉永好認為,做企業不能把眼睛總盯在效益上,培養人永遠是最重要的事。因此,自己有責任把這件事干好,而且只能干好!

以后,“綠領”會成為城市白領一樣,甚至更時尚、更受歡迎的職業!這是劉永好的期待,也是努力的方向。

其實,發揮自身優勢,補行業、社會發展“短板”,一直伴隨著劉永好和新希望集團的成長歷程。

1994年4月23日,在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組織推動下,劉永好等10位民營企業家發出了《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的倡議,號召全國民營企業家到老、少、邊、窮地區興辦項目、開發資源,為縮小地區差異、促進共同富裕做貢獻。

光彩事業由此發端。

劉永好帶領新希望集團深度參與其中。

發出倡議后,僅用了63天,新希望就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飼料生產企業,被譽為“光彩事業一號工程”,帶動當地300多戶農民發展畜禽養殖業,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此后,新希望集團采用同樣方式先后投資26億元,在全國各地建造了40余家同類型光彩事業扶貧工廠。

如今,光彩事業已經成為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響亮品牌,得到了黨和國家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2006年兩會期間,劉永好委員聯合38位全國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發出了《讓我們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來》的倡議,提出“一幫一、手牽手”,得到了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的大力支持,并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推廣。

為響應這一倡議,新希望當年就啟動了“政企共建,村企聯動,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模式”項目。

2007年以來,新希望集團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方式,在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山東等省市開展農牧產業帶動和幫扶工作,幫扶100余個村走上了致富之路,發展建設原料種植和畜禽養殖基地超過5萬畝,輻射帶動的基地超過400萬畝,使所在地農村農民年平均增收近千元。

近年來,新希望集團在全國16個省市設立的106個產業扶貧點幫扶貧困人口超過10萬人,并且發起成立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聯盟,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這些年,劉永好因其貢獻,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獲評脫貧攻堅獎奉獻獎、中華慈善楷模獎等,獲獎無數,榮譽等身。

但最令他難忘的,是2019年的國慶節。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約10萬群眾、70輛彩車組成的36個方陣陸續通過廣場中心區。

劉永好與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董事長常兆華等受邀乘坐“春潮滾滾”彩車,接受人民的檢閱。

這既是對劉永好個人的巨大肯定,也是國家對民營企業貢獻的巨大肯定,注定令他難忘終生,也給予他莫大的動力繼續前行。

用責任點亮履職之路

作為政協委員中的民營企業家,劉永好可謂功成名就;而作為企業家中的政協委員,劉永好則可謂責任委員的優秀代表。劉永好說,做責任委員既要體現在平時履職,也要在關鍵時刻勇于站出來;既要體現在政協這個平臺上,更要體現在國家發展大局中。他用責任與擔當完成的高質量“履職作業”,在二十多年的履職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他是光彩事業主要發起者之一;

他是改革開放后,第一個代表民營企業家群體作大會發言的全國政協委員;

他作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調研組”雙組長之一,參與、推動了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出臺。而另一位組長,是時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

2019年3月,劉永好根據當時出現的一些零星案例敏銳地意識到,非洲豬瘟將對我國生豬養殖市場、消費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為此,他利用到全國政協開會的機會,當面向全國政協領導作了匯報。得到肯定后,他當晚又緊急給國家有關部門寫了一份詳盡的報告,并提出了自己深思熟慮后的建議。

事后,劉永好給記者講解了其中部分內容:圍繞全面封殺的瘟疫處理方式將給養殖戶和國家帶來巨大損失,以及活豬運輸方式在疫情擴散方面的不利影響,他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允許企業自己檢控。因為很多大企業檢測能力很強,并且研發出了一系列檢控標準。比如,新希望已經研發出一種在豬群里通過紅外線掃描的自動化方式,定期對豬群測溫,一旦發現異常會緊急對其隔離。隔離之后,如發現這頭豬染病,則將對其處理,不至于牽連整個豬場。二是從原來運活豬改為運豬肉,通過屠宰加工降低傳播風險。

結果,報告很快得到了相關部門回應,主要建議基本都被政策吸納。

2021年新年伊始,中央統戰部表彰了一批在抗疫中表現優秀的民營企業家,劉永好是其中之一。

“抗疫初期,很多民營企業反應迅速、態度堅決、措施得力。比如新希望集團從庚子年大年夜就派出上百名員工,到武漢參與籌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的污水處理項目。平時要幾十天甚至近百天才能完成的項目,我們僅僅用了七八天就把它解決了。”劉永好回憶說。

這樣的回憶還有很多。

比如,項目結束,這批員工一直留在當地,參與戰疫情工作。同時,新希望的冷鏈物流也在疫情期間為武漢保供應作出了重要貢獻。

讓劉永好感動的一個細節是,保障冷鏈物流運輸的汽車司機晚上沒地方睡覺,全都睡在了車上,有的人連續在車上住了十多天。

“有些使命感已經寫入DNA了。”用劉永好的話說,全國政協委員這個身份,賦予他的是一種敢于擔當的力量。

劉永好粗略算了一下,從1993年至今,他的提案數量超過170件。其中,有3個關鍵詞一直不變——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扶貧攻堅光彩事業、鄉村振興。

推動經濟社會民生再往前走一步,已經成為劉永好這一代民營企業家共同的奮斗目標。

“今年開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之后,鄉村振興成為重中之重,作為在農業農村領域耕耘了近40年的民營企業家,我看到了鄉村振興政策正在變為行動,也希望為其作貢獻。”2021年全國兩會臨近,劉永好再次為履職做足了準備。“今年我的提案也將會圍繞著鄉村振興的新發展來談。同時,我們要專門成立‘永好鄉村振興公益基金’,用于支持鄉村振興事業發展。”


編輯:羅文

關鍵詞:劉永 希望 ,劉 責任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