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貴州天柱新寨村:千年古村邁開旅游新步伐
新寨村歌場盛況。 劉才洲 攝
千年古樹高聳云天,竿竿楠竹修長婆娑,吊腳木樓一棟挨著一棟,碾房遺留的巨大碾盤靠在寨中路邊的石壁上,整個村寨顯得古老神秘而美麗。這是筆者日前在貴州省天柱縣竹林鎮新寨村看到的一幕。近年來,借著脫貧攻堅的春風,當地黨委、政府應民心順民意,通過項目實施,村容寨貌煥然一新:路面硬化,水泥路通進家家戶戶;文化廣場建設,為村民提供了休閑娛樂活動場所;公廁、垃圾焚燒爐等建設,村內衛生實現大改觀。綠色生態與民族文化成為新寨村最大的財富、優勢和品牌。新寨村改造提升成為旅游特色村寨,許多村民群眾吃上了旅游飯。
新寨村原稱千家寨,是自宋朝以來湖南洪江、會同等外省客商去貴州錦屏隆里古城的必經之路,也是宋、元、明、清歷代王朝的官方驛道。洪江至隆里200里行程,古時,商賈游客官差都在千家寨住宿歇息,次日啟程上路。
新寨村主要有四大姓:潘姓居潘家塆,杜姓住杜家塆,粟姓居粟家凸,鄧姓居寨腳坪。全村共200多戶700多人。他們世世代代在湘黔兩省交界的田壩沃野、林海蒼茫中繁衍生息。
目前,新寨村有木樓120棟,有文昌閣、飛山廟、彩繪蘭亭各1座,有皂角樹、香樟樹等古樹108株,有清澈溪流1條、風雨橋2座、鵝卵石花階路10條。四十八寨古歌節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寨村的細界花園為四十八寨古歌場之一,村民會用苗、侗、漢、酸湯話四種語言唱歌。
隨著脫貧攻堅和民族村寨建設的不斷推進,村民開始發展雞、鴨、魚、牛、果、蔬等產業,既美化家園,又豐富菜籃子,為加快特色農業和觀光農業發展,實現生態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礎。
走進新寨村,到處是菜園陪襯下的苗族民居,田園之美永遠是這里褪不掉的底色。每逢節日,尤其是遇到四十八寨歌節,這里人山人海,熱情好客的村民唱起苗歌、跳起苗舞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游客也加入她們的歌會,感受地地道道的苗族風情。一到午飯時間,苗家腌魚、血漿鴨、清燉雞、燉排骨的香味四處彌漫。冰甜酒、米豆腐、甜酒粑等美食,引得游客們口水直流。傳承了千年的苗族文化深深影響著這片土地,在新寨村游逛,古井、古樹、木樓民居、苗族銀飾、苗家紡織……構成了一幅和諧靈動而又充滿詩情畫意的鄉村圖畫。入夜,村中鄧、潘、杜、粟四姓宗族寨老,三杯酒下肚,眉飛色舞地侃起了“文昌閣”顯神、“把夠”舉水牯、硬漢追獵狗等故事,游客們聽得津津有味,神往不已。
“以前村里道路都是泥巴,大家出行經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不同了,農村和城里一樣美,村民們的幸福感越來越多。”說起村里的變化,村民粟新發如數家珍。他告訴筆者,借著村寨建設越來越美的東風,大家都有建民宿客棧的打算,將通過抖音、微信等平臺推介新寨特色文化,吸引游客,實現家門口就業。
竹林鎮黨委委員、新寨村黨支部書記龍聲碧說,通過舉辦四十八寨歌節,新寨村在當前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他們將以苗歌侗韻為媒,發展金絲帶、細草鞋、花鞋墊、斑鳩鞋等非遺項目,打造新寨細界花園,鼓勵村民將現有住房、庭院進行美化、綠化,形成養老、養生、鄉愁的農家民宿群。以苗家美食為主,打造集農家樂、田園經濟、觀光旅游、自然養生等為一體的苗家特色生態旅游產業鏈,實現新寨美、百姓富的目標。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新寨 寨村 旅游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