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播撒科學與文明的種子
——浙江桐鄉市政協聚焦浸潤式教育助推垃圾分類新時尚
浙江省桐鄉市鳳鳴街道中心幼兒園酵素培訓基地儲藏室里,上千個儲存著酵素原液的塑料桶標注著孩子的姓名、發酵時間、果皮種類;走廊上,酵素水培蔬菜舒展著鮮嫰的枝葉,邊上是小朋友的觀察發現;操作室里,在老師的指導下,一雙雙小手切塊、攪拌、配比、倒模、風干、包裝……一塊塊精美的酵素手工皂大功告成。
“幼兒園從2017年起正式推廣利用生鮮廚余垃圾制作酵素,園區每天產生廚余垃圾約20公斤,通過酵素制作,每學期源頭減量可達2噸。截至目前,已制作酵素產品2萬余件,兌換有害垃圾4萬余件。”園長李愛芳介紹說。
“垃圾分類后原來還可以這樣辦。堅持以酵素制作助推垃圾分類新時尚,實現垃圾源頭減量;科教融合的新模式,讓孩子從小參與科學實驗,培養科學素養、文明素質。”2月26日,參加桐鄉市政協“請你來協商·民生議事廳”微協商活動的政協委員們看著眼前的一切紛紛驚嘆不已,豎起大拇指。
“園區試點酵素制作的初衷是助力垃圾分類,但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好奇心、求知欲的迸發大大超出了我們老師的預料。”幼兒園教師代表沈曉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以前孩子總愛問我們蔬菜為什么需要陽光,現在我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自己,讓孩子在水培蔬菜種植長廊自己動手觀察、測量、記錄蔬菜在背光、向光等不同條件下的不同變化,讓孩子通過‘好奇→探究→再好奇→再探究’的反復過程,學會‘像科學家一樣去思考問題,像工程師一樣去解決問題’。”
“我覺得這件事應該繼續堅持下去,做深做透。”從事農業水培方面研究的浙江省農科院研究員徐志豪在鳳鳴街道做科研指導時就開始與幼兒園合作嘗試“酵素+水培”項目,在園區的三樓走廊上,搭起了一個水培蔬菜種植長廊,如今已成為孩子們課間最歡喜的去處之一。 “‘從十萬個為什么’到‘十萬個怎么樣’,需要孩子們自己去探索、創造,甚至改變。而這一過程,需要有個環境。鳳鳴街道中心幼兒園能堅持4年這么做,實屬難能可貴。”他還向與會人員展示了鳳鳴菜園、藍海計劃、星空探索、屋頂農場等“酵素+水培、霧培、基質培”,魚菜共生、水培生菜等一系列未來科教項目設想。
“近年來,鳳鳴街道通過‘1+100+10000’的‘酵素人家’模式,即1個環保酵素培訓基地,100個酵素人家制作點,已將環保酵素制作覆蓋到了全街道1萬戶家庭,成為每家每戶都會的‘絕技’,讓廚余垃圾變廢為寶。”鳳鳴街道黨委書記沈國峰向大家介紹了酵素項目的推廣成果。
政協委員、農業專家、教師和家長代表以及相關部門圍繞科教融合項目建設、垃圾分類環保理念培育等方面積極探討、暢所欲言。
“兒童是未來,要讓課堂成為滋潤科學精神的沃土;垃圾分類是新時尚,要讓源頭減量成為新選擇;政協‘請你來協商’是平臺,要讓協商成效落地落實。”市政協副主席周民說。(記者 鮑蔓華 通訊員 劉佳)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酵素 垃圾 科學 制作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