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打通我國修船業發展“堵點”
?——《關于修船廢鋼的海關監管由“一般貿易”改為“修船除外”的提案》背后的故事
人民政協網北京2月4日電(本報記者 劉彤)“我公司共有廢鋼存量1萬噸,本次共處理5000噸外籍船舶修理下地廢鋼,大幅降低了公司的安全和環保壓力……”
“我公司申報了2687噸修船廢鋼。已完成廢鋼熏蒸、消殺,海關來公司現場查驗并當天清關放行。已解決修船廢鋼的處置問題,公司修船業務運行正常……”
從1月22日開始,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修船分會陸續收到國內各口岸修船企業傳回的情況。從內容來看,這是一份反饋去年年底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三部委684號通知下達后的實施情況匯總。從反饋態度來看,修船企業認可、肯定,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什么是684號通知?
2020年12月11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海關總署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于外籍船舶在境內維修產生的廢鋼鐵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指出,外籍船舶在境內維修、改裝產生的廢鋼鐵,在符合國內固體廢物管理相關法規標準條件下,準予在境內貯存、轉移、利用和處置,不按照固體廢物進口管理,無需辦理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
該通知的文號是“環辦固體函〔2020〕684號”,也被修船廠看作解決他們心頭“堵點”“痛點”的684號文。而它的產生,還得從全國政協委員董強的一件提案說起。
2020年4月3日,董強提交了《關于修船廢鋼的海關監管由“一般貿易”改為“修船除外”的提案》,主要是針對在中國的外籍船舶修理產生的修船廢鋼嚴重積壓、無法處置的問題。
“去年全國兩會召開前,我在了解國內船舶行業近況時,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和修船企業都反映了外籍船舶修理產生廢鋼處置遇到困難的問題。當時疫情形勢嚴峻,我向協會、相關企業詳細詢問后,搞清了問題的癥結和行業、企業的訴求。”董強說。
原來,早在2018年12月25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四部委發布了第68號公告(關于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對外籍船舶修理拆除的廢鋼等固體廢物從《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自2019年7月1日起執行。
董強說:“按照68號公告要求,外籍船舶在境內維修過程產生的廢鋼被列入洋垃圾而不能處置。這導致國內修船企業普遍積壓了大批修理外籍船舶拆除的廢鋼鐵,總量已超過10萬噸,而且還在繼續增加。這導致國內修船企業難以開展外籍船舶修理業務,同時廢鋼大量積存也給企業帶來安全和環保風險,我國修船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我國是世界最主要的修船國家。我國修船工程量占世界總量的70%-80%,其中外籍船舶修理占我國修船總量約85%。修船企業作為船舶的“醫院”不可或缺,外籍船舶修理也是必不可少。禁止洋垃圾進口是重大國策,但處理這個問題應實事求是,需求盡快合理解決。
結合實際調研,董強在提案中建議,外籍船舶修理產生的廢鋼等固體廢物不是進口洋垃圾,不應按照(參照)“一般貿易”監管,要采取過渡辦法實行“修船除外”,有序調整廢鋼法規,以解自貿區自由港創新之困。
提案立案后,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二司負責同志直接與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等有關部門聯系溝通,船舶處和主要承辦人認真研究有關法規,深入一線調研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問題,廣泛聽取行業協會、有關修船企業的意見建議,同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有關人員一道反復討論協商解決辦法,及時反饋提案辦理進展。
最終,去年年末,國內的修船企業接到了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海關總署辦公廳聯合印發的684號通知。這份通知的發布,讓外籍船舶修理產生的廢鋼不再作為“洋垃圾”,標志著困擾中國修船業兩年多的難題終于圓滿解決。
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在反饋信息中表示,684號通知的執行,打通了修船廢鋼產生的“堵點”,降低了公司廢鋼積壓的壓力,消除了公司承接大工程量換鋼板修理船的顧慮,公司在應對2021年國際修船市場方面進一步增強了信心。
有修船企業反饋,國外船東已消除在國內修船下單的后顧之憂,對中國政府的新舉措表示贊賞,更樂意同中國修船企業加強合作。
“提案最終得到落實,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積極主動作為和各方密切協作的結果。從目前行業協會收到的各主要修船企業反饋信息來看,大家都為難題獲得圓滿解決而高興,對全國政協搭建溝通協商平臺、提案承辦相關部門認真履職盡責表示由衷感謝。”董強還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修船國家,修船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對農民工就業有較強的拉動作用,也能帶動機械、鋼鐵、涂料、環保、物流、服務等行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保護和發展修船業對當前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落實落細“六穩”工作,特別是對穩就業、穩增長、穩外貿具有非常實際的促進作用。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修船 廢鋼 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