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再上新臺階:
企業“閑知產”變成“新資產”“十三五”期間,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金額比“十二五”期間翻了一番。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于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做好“六穩”“六保”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經濟時代,知識產權質量效益提升,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也能從側面反映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
近日,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召開的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國圓滿完成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和“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知識產權質量效益快速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間,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金額比“十二五”期間翻了一番。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于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做好“六穩”“六保”發揮了重要作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已在加快知識產權轉移轉化,促進創新成果惠企強企、紓困助企方面發揮出重要價值。
企業“知產”變“資產”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指企業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作為質押物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旨在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因缺少不動產擔保而帶來的資金緊張難題。
早在2019年8月20日,銀保監會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就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通知》,明確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重要性,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型(科技型)企業。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拓寬金融創新,助力企業紓困方面更是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月2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云在國知局召開的2021年一季度發布會上就表示,2020年,我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已達到2180億元,同比增長43.9%,知識產權保險的保障金額突破200億元,惠及4295家企業。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國家知識產權有關部門還設立了質押登記綠色通道,疫情防控期間為5000余家企業提供即刻辦理的加急服務。為提高登記效率,專利質押紙質辦理時間也壓縮至3個工作日,電子化辦理壓縮至1個工作日。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積累較為豐富的知識產權資源,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與此同時,知識產權運用則成為推動知識產權價值實現、促進經濟創新發展的關鍵環節。”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知識產權師、發展處副處長王淇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王淇告訴記者,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知識產權系統在“十三五”期間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和探索,不斷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暢通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渠道。其中開展質押融資,盤活戰略資源是最大化實現知識產權價值的一項重要工作。2020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遠超“十三五”規劃提出的1800億目標。截至2020年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金額達到7095億元,比“十二五”期間翻了一番。“十三五”期間取得的可喜成果也印證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與價值。
那么,到底有哪些重要意義與價值?
王淇表示,一方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能提升知識產權貨幣化的效率。通過質押融資的方式,把知識產權的成本及未來將產生的收益,作為擔保手段,變現為貨幣,實現知識產權的價值流動,提升知識產權貨幣化的效率。另一方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又能緩解創新型企業的融資困難。面對商業化開發的周期較長、耗資巨大的實際,企業通常采用滾動發展的模式,不可完全等一個項目上市銷售后,積累資金再投入到下一個項目的研發中去。而質押融資恰好是絕佳解困渠道,可以在不丟失知識產權自主權的同時,解決資金難題,幫助企業順利過關。
模式創新不斷
經過多年探索,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已探索出數種較為成熟的模式,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率逐年提升。
據了解,如北京模式是通過“銀行+企業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的直接質押融資模式,是一種以銀行創新為主導的市場化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模式;浦東模式則是以“銀行+政府基金擔保+專利權反擔保”的間接質押模式,也是一種以政府推動為主導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模式;武漢模式推出的“銀行+科技擔保公司+專利權反擔保”混合模式,引入專業擔保機構,這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銀行的風險。
“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深化改革創新已經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模式,如北京、上海、武漢整合銀行、企業、擔保機構等相關資源,探索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運作模式,著力解決服務貿易領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其工作舉措成功已入選國務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王淇介紹說。
而山東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創新上也走在前列。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統計,2020年山東全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226.99億元,占全國的10.41%,居全國第三位。其中,專利質押1057項、金額125.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37%、45.32%;商標質押40項、金額101.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6%、36.78%。
青島市知識產權事務中心主任劉建志向記者舉例說,如青島市知識產權事務中心通過整合專利機構、擔保、保險、銀行、保險經紀公司等社會資源組建服務聯盟,利用市場化機構的工作職能發現風險,形成了完善的風險化解體系,將銀行承擔100%貸款風險變為由保險、銀行和擔保三方以6:2:2比例進行風險分擔,將傳統抵押貸款由政府托底的風險轉移變成風險化解和分解。同時,青島市政府也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對獲得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的企業給予貼息資助,并對購買保險產生的保險費給予部分資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五成。
據青島市知識產權事務中心提供的數據來看,自2015年業務開展以來,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服務聯盟已經從成立之初的5家發展到現在的41家。截至2020年末,累計為177家企業發放貸款10.53億元。
“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輕資產、貸款難的問題,‘青島模式’通過專利權質押幫助企業獲得貸款,實現‘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雙解決。”劉建志說。
而除了地方探索,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還聯合銀保監會遴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及保險典型案例,推動有關地方在53個產業園區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活動,參與活動的銀行和企業超過1600家,通過政策宣講、經驗交流和銀企對接,實現現場簽約7.1億元。同時創新金融產品,指導地方規范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形成多種產品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間,一大批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通過質押登記綠色通道快速獲得融資支持。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作為重要舉措,已經成為推進無數中小微企業挺過難關,聚力創新的新動力。
仍需跨過“絆腳石”
無疑,當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業務規模呈快速增長態勢。對于擁有多項知識產權的科創企業來說,也更加期待盡快將“知產”有效轉變為“資產”。但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推進過程中仍有諸多“絆腳石”需要跨越。
“首先就是專利價值評估體系還不夠完善。”王淇說,“一方面是現有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方法主要從權利人的投入成本或未來收益進行測算估值,而銀行是從退出變現的角度衡量價值,加上知識產權評估的價值與實施主體、市場因素、替代技術等密切相關,是不確定的動態價值,雙方難以達成共識;另一方面,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機構發展水平良莠不齊,目前僅有少量的資產評估機構可勝任專利資產評估。”
除了評估難,還有一個“絆腳石”是知識產權質押登記耗時長、處置流轉難。多家受訪企業坦言,如果涉及專利權,在當地的知識產權局辦理相關質押手續即可,用時較短,通常為一周。但如果涉及版權,其質押手續耗時長,需要去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過程長達一個月至兩個月。“有時候著急用錢,真的等不了兩個月。”
交易市場發展滯后也制約著相關業務的推進。因為專利權能夠在市場上順利轉讓、許可、拍賣等變現方式,是廣泛開展專利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重要保障。但由于我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不夠完善,交易機構專業化水平低,處置方式單一(目前主要以拍賣形式),質權變現困難。
雖然還有上述的“絆腳石”需要跨越,但正如王淇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依托“平臺、機構、資本、產業”四位一體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與知識產權的轉移轉化、收購托管、交易流轉、專利導航、分析評議等協同發展、共同推動,可以期待,未來我國知識產權運用將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也將助力企業金融創新,并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編輯:秦云
關鍵詞:知識產權 質押融資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