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對話 評論 產業 星語

首頁>影視>產業

2020年,中國紀錄片邁入高質量發展關鍵期

2021年01月28日 14:38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紀錄片《中國》劇照。資料圖片

【文藝觀潮】

近年來,網絡空間已成為新聞宣傳主陣地,紀錄片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20年,紀錄片以昂揚姿態全面挺進主戰場,成為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的主要力量。電視紀錄片在網絡上邁入“億級流量時代”;新媒體加速布局紀錄片,網絡紀錄片的數量品質明顯提升。據不完全統計,全年累計生產播出紀錄片350余部;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僅在互聯網上線的紀錄片就達259部,相比2019年的150部大幅增長70%。據微博平臺數據顯示,2020年有252部紀錄片在微博平臺進行發布或推廣,累計閱讀量253億,產生紀錄片熱搜123個,有21部紀錄片的微博話題閱讀量破億;紀錄片豆瓣評分均值8.2分,大于9分的有23部,大于8分的有62部。中國紀錄片邁入了高質量發展關鍵期,對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發揮著積極作用。

積極回應時代主題,為歷史和現實留存珍貴影像記憶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歷史事件,紀錄片從不缺席。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指導下,優秀紀錄片作品發揮了積極的輿論導向作用,展現出講述歷史,記錄現實,為時代留影,為人民發聲的藝術品格。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紀錄片人聞訊而動、勇敢逆行,在用鏡頭客觀記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和典型人物的同時,也融入了自己在疫情一線的思考感悟與人文情懷,及時推出了一批兼具新聞時效與藝術質感的作品,傳遞疫情信息、安撫社會情緒、傳導戰疫正能量、構筑國人集體記憶。央視發揮紀錄片創作播出“國家隊”的優勢,推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和《2020春天紀事》兩部作品。前者采取“日記體”形式,用身處武漢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志愿者等的視角記錄親身經歷的抗疫故事,再進行專業加工,讓觀眾第一時間看到危難之下人們守望相助的動人時刻。后者用紀錄長片的大體量全面揭秘中國科學戰疫過程,成為彌足珍貴的影像樣本。各大主流平臺也及時推出抗疫題材紀錄片,如由中廣聯紀錄片委員會組織全國多臺合制的《今日龍抬頭》、優酷播出的《冬去春歸·2020疫情里的中國》《第一線》、愛奇藝推出的《中國醫生(戰疫版)》、湖北衛視的《金銀潭實拍80天》、江蘇衛視的《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戰疫紀實》等,彰顯出在困難面前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行動力,建構起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戰疫圖景。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和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錄片人提前謀劃、精心組織,用優秀作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2020我們的脫貧故事》采用集體創作方式,將鏡頭對準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該片沒有解說詞,采用同期聲的純紀實手法,為后世留下了一份純粹的影像檔案。《從十八洞出發》以真實走訪與真情訪談的節目形式全面講解“精準扶貧”的形成背景、價值內涵和實踐意義。《脫貧大決戰》則深入到云南、貴州、廣西、陜西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講述在精準扶貧的時代命題下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人們共同改變命運的故事。扶貧題材紀錄片扎根泥土,深入生活,展現國家發展的變化;而抗美援朝題材紀錄片則用真情實感的講述和深沉考究的畫面,深入歷史肌理,提煉時代精華,彰顯中華民族之風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首次權威披露決策內幕和歷史細節,解密部分珍貴檔案和電報,部分珍貴歷史影像畫面也被首次公開。《為了和平》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寶貴經驗,以及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的精神風貌。《英雄兒女》則聚焦志愿軍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跡,凸顯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中國紀錄片人用專業水平和紀實精神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為歷史和現實留存下一份珍貴的“國家相冊”。

探索新技術新思路,為創作傳播打開廣闊的想象空間

作為一門影視藝術,對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是拓展紀錄片未來發展邊界的重要方式。2020年,一批在新技術應用方面作出有益探索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比如,《中國》大膽啟用最新研制的影像設備,采取8K高清晰度的電影化拍攝手法,呈現出如油畫般的畫面質感。《西泠印社》航拍下的自然景觀鏡頭兼具美感與底蘊,特效合成的視覺影像讓歷史恍如昨日。國內首部互動式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則將游戲式的答題設定融入探墓題材,打造沉浸式探墓體驗。這些新技術不僅豐富了紀錄片的表現手法,也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觀賞體驗。

隨著用戶群體日益年輕化,如何創新表達語態,契合和引領時代審美需求,也是紀錄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2020年,紀錄片在新語態方面的探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歷史題材表達的年輕化。比如《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動起來的《洛神賦圖》,用“編程”思維解構唐代絲織品工序,漢刀與唐刀的時空對話等,用活潑的表達方式俘獲年輕用戶的心。《此畫怎講》對古畫場景“還原”,讓演員演繹畫中片段,并有機融入網絡文化元素,為觀眾普及古畫涉及的歷史知識,為年輕人了解傳統文化提供了另一種可能。二是自然科學題材強化微記錄敘事,《Hi,火星》和《飛吧 嫦娥》以微記錄的敘事形態分別講述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過程和嫦娥五號發射、落月、返回等關鍵環節,既具有時效性,又在傳播分眾化、碎片化的當下進一步適應網絡用戶填充瑣碎時間的觀賞需求。

隨著媒介融合的持續深入,融媒體理念已在紀錄片的傳播推廣中得到突出展現。2020年,從業者越來越重視營銷互動和在線交流,線上線下一體的傳播推廣格局初具雛形。比如,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聯合共青團中央推出主題MV《那些人兒》引發全網轉發,在網上掀起向志愿軍戰士致敬的輿論熱潮。MV還入選了“致敬抗美援朝”主題云團課、隊課,在全國中小學課堂進行播放。《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和《西泠印社》推出的多版本海報,也收獲了網友喜愛,成為作品出圈的重要助力。《中國》在熱播期間,微博熱搜上榜17次,話題閱讀量23.2億人次,獲得主流媒體和網民的一致好評。

更多優秀團隊投入創作,產業鏈各環節日益成熟

近日發布的《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先期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紀錄片呈現多點突破、質量總體提升的發展局面,進入高質量發展關鍵期,產業鏈各環節日益成熟。

由于2020年上半年全民居家抗疫,人們對疫情深度信息的需求和精神文化消費的需求高漲。紀錄片正好及時保障了有效的內容供給,成為觀眾關注較多的影視類別。比如,上半年開播的《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微博話題閱讀量3.8億,產生4個熱搜,用祖國的湖光山色安撫著疫情下人們緊繃的身心。另一部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憑借客觀平實的觀察角度、溫情治愈的講述,在海內外主流互聯網平臺獲得了超5.1億的播放量,3.8萬網友在豆瓣打出9.2分的高分,21個互動話題微博總閱讀量超10.6億,贏得普通觀眾和業界的一致認可。5月推出的《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在東方衛視、嗶哩嗶哩、騰訊視頻、愛奇藝同步播出后,不僅收視率位列省級衛視專題節目前兩位,微博閱讀更是超過一億,相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引發媒體和網民的強烈共鳴。

社會力量也在不斷加大對紀錄片的關注和支持。網絡視聽平臺如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等,普遍選擇更多地讓利于合作方的方式,以吸引更多優秀團隊投入創作。這些舉措無疑對行業是一個利好消息,將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加入紀錄片的創作行列,為紀錄片產業生態打開新局面。

2020年,紀錄片無論是創作生產,還是技術創新,抑或是市場拓展,都取得了顯著進步。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紀錄片人應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緊緊抓住高質量發展的大好機遇,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出精品佳作,繼續唱響時代主旋律。

(作者:張延利,系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紀錄中國理事會秘書長)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紀錄片 中國 發展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