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強化國家環保戰略科技力量勢在必行
全國政協委員 凌振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出新部署,在年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又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擺在了首位。對照黨和國家的重要工作部署要求,聯系這幾年我國開展生態環保工作實際和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以及環境保護領域面對的嚴峻挑戰,進一步強化國家環保戰略科技力量勢在必行。
重視加強頂層設計這個關鍵
面對新一輪全球環??萍几锩彤a業變革加速演進,我國環??萍碱I域應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本著“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還有許多難關要攻克”的堅毅精神,準確把握全球環保科技發展大勢,努力搶占世界環??萍紕撔聭鹇灾聘唿c,將環保戰略科技的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要充分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能集中精力辦大事的優越性,汲取以往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經驗,集全國資源,把我國強大的領導力、號召力、動員力、組織力優勢運用發揮到極致。
要依據國家戰略科技總體規劃和具體行動方案部署,結合國家環??萍碱I域實際和聯系環保實踐中的問題短板,盡早盡快制定國家環保戰略科技研究行動實施方案。
方案要注重創造性、引領性,把深化環保科技改革攻堅同促進制度集成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聚焦基礎性和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推動加強制度創新充分聯動和銜接配套,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效能;堅持系統觀念,注重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整個環保領域進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堅持集思廣益、開門問策,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問計于環??蒲腥藛T等統一起來,努力制定出符合人民對環??萍寄繕诵略竿乱?、富有時代感的可行可操作可實現的行動實施方案。
始終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這一最有效的推動力
當前,我國在生態環保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基礎研究,尤其是在完善基礎研究支持體系和組織方式等方面,還遠不能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一些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至于影響我國生態系統環境質量改善和穩定性。
要通過深化環保戰略科技領域創新改革,使全社會認識到環??萍紕撔率且I生態環保事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從而推進在環保科技方面有更多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發明轉變。
要格外注重目標導向,高度重視從環??萍挤丈鐣l展和環保產業實踐中凝練科技問題,解決好環保治理中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底層技術互動問題。
比如,近期交付烏茲別克斯坦的總功率達14400千瓦的中國貨運機動車,使用了再生制動能量回饋等多項先進技術設備,能最大限度實現節能降耗、減少對外排放和電磁污染,所有指標均符合國際環保標準。實踐表明,通過科技創新舉措加速生產過程的綠色化、智能化和可再生循環進程,可推動構建綠色、高效、低碳、可持續的生產體系。
要更加深化環保領域科研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激勵獎懲機制和成果評估、人才評價機制。強化環??萍贾R產權保護,貫徹落實好攻關任務“揭榜掛帥”等責任機制,使環保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得到根本改進,最大限度地調動環??蒲腥藛T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用心用情營造有利克難攻堅關鍵技術創新的良好氛圍,采取切實有效有力措施引導和保障環保科技工作者專心致志、潛心鉆研,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
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環??萍佳邪l應用的多渠道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加大環保科技新技術產業化規?;瘧昧Χ?,大幅提高我國環保領域科研成果轉化成效。強化環保需求側管理,不斷提高綠色環保技術供給能力,尤其是提升人民群眾對優質綠色高質量產品和生態環保服務的識別把握能力,推動形成科研技術路線與企業商業模式高效無縫對接的信息優勢。
緊緊抓住優化工作布局這個重要環節
生態環保領域科技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大氣、水、土壤等環保與治理,關系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變革創新,關乎國家社會、單位家庭、人與自然高質量和諧共存共處,涉及鑒定、檢測、取樣等極強的科學性、技術性,需要堅持系統思維,調動起各方面力量協同發力,構建更加系統、完備、高效的創新體系。
要注重發揮各級各類企業特別是更好發揮科創企業在環??萍紕撔轮械闹黧w作用,尤其是要調動科研院所、高校力量,加強各路多方致力于環保科研創新力量的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讓各類創新主體都能充分釋放創新潛能。
要構建有利環保治理信息共享平臺,解決綜合研判知情難、信息數據采集不準、分析研判不真實、不及時等問題。重點強化環保戰略科技引領,提升環保執法治理效能,向環保科技執法發力賦能。
一是規劃建設全國性和區域性相協調互補的環保綜合執法平臺。通過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無人機航拍、衛星遙感監測等,實現取證從傳統“平面化”向“立體化”轉變,提升環境保護科技監測效率和查處打擊環境違法精準度。
二是完善環保鑒定機構和專家庫建設。推動建設培育一大批科學規范、有資質實力的鑒定機構,尤其要儲備聘請專家和專業人士作為專家庫成員,形成適當數量、分門別類的專家勘驗檢查核查、檢測監測等團組(隊)。
三是建設開發應用環保情報分析、指揮系統。通過梳理建立致污嫌疑人和單位“黑名單”數據庫,建造超標排污治污監測站、點預警系統。
四是研究開發建設環境保護線上調解平臺和生態修復罰款繳納綜合平臺。據報道,去年12月3日,某法院就非法捕撈水產品案,通過“北部灣—瓊州海峽”海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平臺成功進行訴前線上調解,被告對法院提出的調解意見全部接受并當場通過手機轉賬方式繳納海洋生態環境資源修復費用、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及修復方案編制費用數萬元。實踐證明,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急需要以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技為支撐。
堅定選擇更加重視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這條陽光大道
強化國家環保戰略科技力量,絕不意味著關起國門來封閉地搞,恰恰相反,中國在環保領域的科技創新要在更大的開放合作、更多邊交流互鑒中求創新發展,讓環??萍紕撔鲁晒麨楦鄧液腿嗣袼?、所享、所用。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高端,著力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尤其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環保科技創新交流與合作,建議研究設立面向全球的環??茖W研究基金。
要看到,環保戰略科技創新在一些突如其來的環保污染災害、災難來臨的危急關頭,可以起到“硬核”力量??傻侥壳盀橹?,這個“硬核”力量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或者說還沒有被人們很好掌握,以至于當災難降臨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科學處置和救治。
比如,在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爆炸災難所釋放的核輻射造成數千平方公里土地被污染,導致上萬人長期受影響;天津港危險品倉庫危險化學品爆炸給港區人民生活、生產、環境造成難以彌補的惡劣影響;去年美國、澳大利亞和我國東北、西南等地的森林山火造成的生命、生態、財產巨損令人哀嘆……類似各類重大生態環境污染事件還可以列出很多很多,但從造成事故原因和處置能力分析來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災前預防和災后救治的科技支撐能力不足。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边@些災難帶給人類的教訓和經驗就是必須堅持捍衛各國協調一致和多邊主義的“全球應對”行動,更加強化國際環保戰略科技創新合作交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同開發研究出更多環保科技產品,形成全球生態環保治理新體系新格局。
2020年,中國已向世界作出明確承諾,致力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愿承擔與中國發展水平相稱的國際責任,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這些莊嚴的承諾及行動,體現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大國擔當。那么,我們靠什么去實現目標和擔當?靠的是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不斷強化國家環保戰略科技力量,向環??萍紕撔乱鸢?,用富有實際成效的生態環保治理創新科技成果,強力支撐助力中國承諾目標的實現。要廣泛深入開展超越疆域邊界局限和人為藩籬的國際綠色環保降碳和環保戰略科技創新合作,建立建設與更多國家的綠色環保降碳戰略科技創新合作伙伴關系,集全球人士之智,點亮環保戰略科技創新之光。
(作者系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原駐會副主任)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環保 科技 創新 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