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鄧山村“變形記”
——廣州市政協助力打造美麗鄉村記事
人民政協網廣州1月20日電(記者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 曾健萍 易宏謀)
“我做夢都沒想到鄧山村能變得這么好!”村民梁共財站在自家新蓋的樓房前,眉飛色舞地對記者說。望著這個鑲嵌在綠水青山之中的美麗鄉村,梁共財幾乎忘記了鄧山村昔日的模樣。
■ 轉 機
位于廣州市增城區小樓鎮西南角的鄧山村,位置偏僻、交通落后。年輕力壯的紛紛“逃離”山村,到城里打工謀生,村里只留下年邁老人和一派蕭條。
轉機發生在2019年。廣州市啟動鄉村振興“千企幫千村”工程,鄧山村走進了市政協的視線。
其實,鄧山村與廣州市政協淵源可以追溯至2005年,當時市政協負責掛點扶貧鄧山村,為村里修橋鋪路、送醫贈藥……但鄉村振興光靠“輸血”并非長久之計。
為改變鄧山村的落后局面,推動村莊高質量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廣州市政協在2019年初牽頭啟動了鄧山村名村項目建設。市政協主席劉悅倫先后四次到鄧山村實地考察調研、指導工作,謀劃村莊發展,協調解決困難。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作為聯系部門,與增城區和小樓鎮共同推動鄧山村名村項目建設。市政協農業農村委鄧山村工作小組每月召開1次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鄧山村建設推進工作,每周赴鄧山村實地調研督導,按照《鄧山村打造名村工作安排表》對鄧山村打造名村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跟蹤督辦。
■ 盤 活
何謂“名村”?在2019年廣州市政協《關于“加大名村名鎮建設力度 推動廣州鄉村振興發展”的建議》中是這樣定義的:名村,是達到了示范村建設要求,并具有一種或多種特色優勢,農民生活達到較高的小康水平,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代表新農村建設水平和農村改革發展方向,代表廣州市農村建設成果和形象的村莊。而劉悅倫則對鄧山村“名村”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全國一流、廣州第一!
名村建設,規劃先行。鄧山村名村建設以“五美三精”為總方針,打造集旅游休閑、康養度假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標桿。
美麗田園、美麗家園、美麗河湖、美麗廊道、美麗園區——“五美”讓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改變,狹窄的羊腸小道變成寬敞平坦的瀝青村道,雜草叢生的深巷角落變成竹葉青青的庭院小景,枯燥單一的河涌堤岸正架設起百里碧道,花海、民宿、天文館陸續建成……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于產業興旺。為了一改鄧山村“貧瘠”的產業狀況,市政協組織委員、專家研討,對鄧山村整體發展規劃和具體項目提出意見和建議。經過努力,成功引進廣東一家公司進駐開發鄧山觀星小鎮項目。目前,該項目中的鄧山天文國際(科普)綜合館已完成用地報批,正在加快建設,計劃2021年7月開放運營;稻田花海AI智能農業區已完成種植大棚搭建和園林景觀建設,并已開放試運營;沙車精品民宿區已建成并開始試運營;烏欖園環境景觀工程已完工并試運營;成功舉辦了何仙姑文化旅游節、攝影大賽等系列活動。
另外一家廣州公司在2020年5月進駐鄧山村,因地制宜打造了集農業種植、農耕體驗、旅游觀光、攝影打卡、養生度假、農產品深加工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有效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鄧山村梅中社社長梁賴共是鄧山村里第一個建起民宿的。此前,他曾多年在深圳打拼。考察了浙江的民宿建設,梁賴共動員村民改造自己房子,探索鄉村旅游服務項目……“現在大家已經普遍對打造名村的事情達成了共識,一條心謀劃怎么發展會更好,做什么工作都非常配合。”尤其是村容村貌變好后,游人蜂擁而至,村民獲得了名村建設帶來的紅利,紛紛當起了最忠實的名村“鐵粉”。
■ 示 范
從廣河高速二龍出口,僅五分鐘車程便能看到一個醒目的招牌——“十里碧道”。碧道連綿約15公里,沿著鄧山河河岸而上,驛站、公園、汀道、花卉、綠植、親水平臺等節點連綿不斷,亮點景觀層出不窮。
環境變美給村民帶來的幸福感直線上升。不僅村民回來了,城里人也來了。在市政協的支持下,鄧山村盤活閑置宅基地,建設鄧山書院,設置農耕文化展示區、非遺創作與展示區、鄉村書吧等功能區,打造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陣地。還舉辦了瑜伽村活動、大學生戶外寫生活動等系列文化活動。越來越多的游客到這里“打卡”,鄧山村周末一天的游客就有約4500人次。
鄧山村的蛻變就像播撒下一顆春天的種子,全面催發了鄉村的勃勃生機。
鄧山村村集體年收入從原來的34萬元增加到55萬元,農民年均收入從原來的1.5萬元增長到2.95萬元,種植業從低端、零散的傳統生產模式向規模化、標準化的現代生產模式升級。以前在外地打工的村民返村就業投資的比例達到30%。
市政協與增城區政府、小樓鎮政府深入調研后,決定擴大名村建設范圍,把基礎配套和環境建設擴大到鄧山村沿線的二龍村、沙崗村,新增項目25個,總預算投入資金5913萬元,形成美麗鄉村示范片區。
“我們不是只做一個鄧山村,而是要把1600多平方公里的增城區都做成‘鄧山村’。”2020年12月2日,劉悅倫在鄧山村調研時語重心長地說。
增城區區長趙國生對此表示贊同,并說:“鄧山村的打造,不僅是一個樣板和標桿。接下來,增城的13個鎮街都要結合各自的實際,打造更多的名村。”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山村 建設 名村 市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