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人物

傅聰:精神未逝 音樂永恒

2021年01月13日 14:21  |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到: 

2020年的最后幾天,驚聞備受音樂界尊敬的傅聰先生不幸染疫,大家正在紛紛為他祈禱之時,傅聰先生離去了,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先生肉身雖逝,但他仍將以音樂的方式活在未來。在我心里,傅聰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大師,是世界鋼琴界真正的精神貴族。

傅聰(1934年-2020年)

追隨音樂的傳道者

傅聰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這或許不僅是因為他的音樂成就,修養和氣節,更因為他波瀾起伏的命運。他的一生也是中國鋼琴事業歷史發展的側影。

幼年學琴,我與傅聰先生的音樂相遇,是在一個夜晚。那是我第一次從磁帶中聽到肖邦的夜曲,樂句如泣如訴。隨后,又從父親的口中聽到了“傅聰”這個名字,從此,它深深地刻在了我懵懂的心里。

后來機緣巧合,我有幸跟隨傅聰先生少年時代的好友、云南藝術學院的葉俊松教授學習鋼琴。葉俊松教授是云南鋼琴事業的奠基者,云南則是傅聰的“第二故鄉”。

1948年,傅聰隨父親及全家來到昆明,后來又一個人留在云南讀書。1949年底昆明,昆明的音樂人籌建了昆明的第一個管弦樂隊,葉俊松先生擔任指揮,傅聰也積極參與其中,一群少年伙伴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后來,我在《少年傅聰在云南》一文中讀到,1949年至1950年間,他們常在錫安圣堂和萬鐘教堂舉行音樂會,傅聰總是既獨奏,又伴奏,大大豐富了音樂會的曲目。1951年初夏,傅聰想回滬繼續學習音樂,路費短缺,朋友們為他舉辦了一場募捐音樂會。多年后,有曾聽過這場音樂會的學生回憶,那是“生平頭一次看見了鋼琴,才知道在鋼琴上能奏出那么美妙的音樂……”在近三年的時間內,傅聰把真正的鋼琴藝術,傳播到了昆明的許多角落。

我跟隨葉俊松老師學琴期間,每次上課,都能看到鋼琴上放置的葉教授與傅聰先生的合影。從老師那里,也不時聽到傅聰先生的一些消息和練琴的方法,他常以傅聰先生對藝術的刻苦鉆研教育我們。

傅聰先生是首位在國際鋼琴大賽中獲獎的中國鋼琴演奏家,他演奏肖邦的作品,甚至使波蘭人折服。在整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間,傅聰在世界各地舉辦了約2400場獨奏音樂會,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只身馳騁于國際音樂舞臺。還有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每天練琴10小時以上,即使深受病痛折磨也從不間斷……這一切都成為激勵所有鋼琴學習者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影響了一代音樂人。我也正是在這股精神力量的支持下,勤奮練習,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1955年,傅聰先生在肖邦鋼琴比賽中獲獎,人們驚訝于他對肖邦音樂的理解。也許這只源于他對音樂直感的敏銳,而真正與肖邦的離愁別恨相遇,則是在后來許多年的離鄉中。

聆聽傅聰的大師課

親眼見到傅聰先生,聆聽他的演奏和教誨,是先生到中央音樂學院來上大師課。

1979年改革開放后,傅聰先生積極回國舉辦各種活動,推動鋼琴藝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在我上學期間,記得先生來學院上過三次大師課,每一次都座無虛席。為了看到大師上課,我和同學們每次都早早地到大廳門口等待,還經常坐在椅子中間的走道上,屏息凝視,懷著激動的心情看著傅聰先生面帶笑容,從容不迫地走到鋼琴前,給我們帶來如仙樂一般的音樂和講解。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先生在教肖邦的最后一首夜曲Op.62,No.2時,一邊演奏一邊吟誦歐陽修的《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蹦且凰查g,我突然悲從中來,淚水浸濕了眼眶,被肖邦音樂中巨大的悲傷和魅力擊中,也體味出了中國詩詞和肖邦音樂深層次的情感聯接。

傅聰深厚的中國文學修養,無疑加深了他對西方音樂的理解。他曾把西方音樂與中國詩詞進行類比,認為貝多芬像杜甫,舒伯特像陶淵明,莫扎特像李白,而肖邦則像李后主。傅聰1960年發布的一張彈奏肖邦的唱片,封面設計也充滿了中國古意。帶著東方獨有的氣質,他征服了全球的聽眾,但對傅聰而言,用東方文化來詮釋西方音樂,并不是生硬的嫁接,而是因為他血管里流著中國人的血液,他的身上有抹不去的中國文化的烙印。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在根上都是相通的。

有一次(大約在1998年10月),傅聰先生因受到頸椎病和腱鞘炎的影響,不得不戴著護頸和露指手套給我們上課。除了上課,他還有獨奏音樂會要完成,我們都很擔心他的健康。但是,坐在鋼琴前的那一刻,他仿佛光芒萬丈,雙手在琴鍵上,編織出一個奇異復雜的世界,層層疊疊,精巧絕倫。他似乎要將每一個寫在紙上的音符,每一個樂句,都通過他的理解、他的投入,以琴聲還原出來。他將一個弱音以幾乎難以聽聞,卻實實在在于空中飄蕩的琴音傳遞出來,藝術之美打動了所有人。

我能深深感受到,傅聰先生是在用情感和靈魂演奏,他的音樂仿佛是隱藏在聽者生命中的密碼和開關,在聆聽的一剎那,靈魂被點亮和照耀。

1960年傅聰彈奏肖邦的唱片,傅聰為唱片設計的封面充滿了中國古意。

1956年,傅聰與父母。

與《傅雷家書》相伴

離鄉之愁,大約是傅聰生命中揮之不去的主題。肖邦被迫離開故土,定居巴黎,但終究還是在同一個歐洲文化體系內生活;于傅聰而言,在幾乎完全陌生的異鄉行走,內心背負的思念可想而知。

對從小離開家鄉,到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求學的孩子來說,《傅雷家書》無疑也是最好的讀物。相同的境遇和心情,讓閱讀這本書的我們有了不一樣的收獲和感受。

傅聰與父親傅雷的家書,記錄著濃濃的父子情和關于如何做人、做藝術的感悟,字里行間無不透出中國傳統“士人格”文化思想的光輝。

傅聰少年離家,從波蘭寫信給父親,訴說遠在異國的悲傷和孤獨。傅雷回信:“你永遠不會孤獨。你不認為你一直和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靈魂生活在一起嗎?”

少年時,我離開家鄉,在音樂學院讀書,父親也常常給我寫信,信中我們甚至會經常討論《傅雷家書》中的內容。在“兩種家書”的激勵之下,我竭盡全力去感受音樂表現如何從心而發,盡力做到在鋼琴前真誠、敏感、勇敢、堅毅。留校后去意大利學習時,《傅雷家書》也一直伴隨我左右。再讀家書,文字依然是那些文字,只是遠隔重洋,突然就體會到了家書中的家國情懷。

“為了藝術的修養,在heart(感情)過多的人還需要盡量自制。中國哲學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狂,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的最高境界。”(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了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傅雷,1955年1月26日)“真誠是需要長時期從小培養的。社會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訓使我們不敢真誠,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作后盾的。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忍??偠灾?,要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較少不完美之處)!”(傅雷,1956年2月29日夜)

傅雷以他的藝術觀和價值觀,去看待傅聰在國際古典音樂舞臺取得的成就。他曾聽到傅聰彈奏的肖邦唱片,覺得有點李白詩的味道,很是高興;他寫家書,同時也是在訓練傅聰,激發他的音樂感想,再將這新鮮養料間接傳播給中國青年。

他提醒傅聰:“你不是抱著一腔熱情,想為祖國、為人民服務嗎?……你的將來,不光是一個演奏家,同時必須兼做教育家;所以你的思想,你的理智,需要長時期的訓練。我這個可憐的父親,就在處處替你做這方面準備,而且與其說是為你做準備,還不如說為中國音樂界做準備更貼切……這才是真正的道德實踐?!?/p>

在我心里,傅雷先生對傅聰的殷切希望,同時也是對所有音樂學習者的勉勵。正如傅聰第一次出國時,傅雷對他的臨別贈言:“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后才是鋼琴家?!泵恳粋€音樂演奏者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就是“做人”。傅聰先生一生都在踐行著父親的期望,真誠地對待自己,對待音樂,為追求藝術的極致表現奉獻一切。現在先生溘然長逝,我想,如果所有音樂工作者都能懷著熱情,為中國音樂的發展終生努力,也許先生在冥冥之中也會感到些許欣慰……

傅聰先生的離世是令人悲痛的,是中外鋼琴界的巨大損失。但是,和所有偉大音樂家一樣,他將永遠活在他熱愛的音樂中,活在所有愛樂者的心中。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音樂永恒,精神不逝。 (曹慧 作者系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傅聰 音樂 鋼琴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