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打造有溫度的網絡育人陣地
“疫”時一周E學講述身邊可歌可泣的事,“無雙國士”鐘南山的故事實力圈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環境下,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青年研習計劃緊貼青年特點,通過制作專題微講座視頻、開發手機App、創建微信公眾號開展線上思政第一課。
青少年一代是網絡的“原住民”,大學生更是網絡的主力軍。團廣東省委、省教育廳、省學聯共同推動的“燈塔工程——廣東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行動”,高度重視網絡育人,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構建可親可信、可知可感的思想空間和精神家園。
據透露,研習計劃充分發揮“燈塔”引領作用,掀起學生入黨高潮,新生入黨申請比例較前一年提高12.45%,推優比例提升至26.95%。
“燈塔工程”發動各方力量,積極探索打造有時代熱度、人文溫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的網絡育人陣地,思想政治引領工作一改過往的“高冷范兒”,變成大學生喜歡的“小清新”。
打造青年線上朋友圈
“我在西藏支教時,也關注‘青春演播廳’的動態,見證了這里的許多故事,終于有一天也成為故事中的人。”華南師范大學學生林丹蕓大一時在“青春演播廳”聽過一位學長支援西部的故事,自己也兩赴西藏支教,如今成為演播廳嘉賓,講述自己的故事。
華南師范大學“青春演播廳”自2014年開播以來,捧紅了一批青年大學生心目中的男神、女神,邀請的嘉賓有“長江學者”陳金龍、盧曉中、李勝,黨的十九大代表陳小花、張丹鳳、周潔,奧運冠軍惠若琪、陳中,央視主持人朱迅,也有像林丹蕓這樣的學生代表。
第16期“青春演播廳”首次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由西藏林芝支教隊、貴州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組織服務地學生觀看直播。后來的第19期“青春演播廳”采用云錄制的方式,萬名師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共同走進線上“青春演播廳”,同上一堂疫情防控黨課。
學校內外對“青春演播廳”成果反響熱烈,每期均有兩萬余人觀看、上萬人次轉發,打造出匯聚正能量的學生朋友圈。
“95后、00后青年的個性十分突出,想法很多,接觸過的事物也很多,傳統思政課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用面臨新挑戰。所以我們一直在探索讓青年愿意學、喜歡學的思想政治引領模式,而‘青春演播廳’的模式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思政課開展方式。”華南師范大學團委書記連澤純說,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領要用青年認同的語言來服務青年。
然而在互聯網占據信息傳播主導地位的今天,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都已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是把網絡當成無法控制的洪水猛獸,還是打造成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載體?這很考驗思政工作者的智慧。
面對高校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新對象、新形勢、新任務,“燈塔工程”回應時代挑戰,主動擁抱互聯網生態,思想政治引領從“高冷范兒”變為“小清新”,以平等開放的姿態與青年做朋友,打造鮮活明快的線上朋友圈,有效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思想政治引領的最大增量。
從“內容供給”到“產品供給”
互聯網構建了青年思想政治引領的新渠道,優質的內容和產品才能更好觸及青年朋友內心。
廣東搭建省級層面思想政治學習宣傳平臺,以“廣東學聯”公眾號為核心平臺,先后構建30個廣東團學新媒體聯盟,有效組織全省154所高校408個團學組織新媒體組成工作矩陣體系,一批原創的“燈塔”思想文化產品引發學生群體的情感共鳴。
在東莞理工學院,青鋒劍新媒體工作室已成創作“大V”,在疫情防控期間結合東莞特色元素制作了“東莞燒鵝瀨粉為熱干面加油”系列海報、為武漢點亮祝福H5互動產品等作品,參與人數均過萬。其中,向醫護人員致敬的長漫畫作品《對不起,看完這10條朋友圈,我沒能忍住淚水》獲共青團中央官方微信公眾號轉載,閱讀量超10萬人次。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深度挖掘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先后出品《薪火》《信仰》《傳承》《使命》4部井岡山紅色主題微電影,還開發了一系列周邊文創產品,在第二課堂反哺更多學生。
在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學生打造出青春暢享吧、華軟青年會直播、習語宣講團、青春演說家、環保服裝秀、華軟好聲音和華軟站神等系列產品,打造深受青年朋友喜愛的青春文化。
接下來,廣東將推動新一輪“燈塔工程”,擴容提質增效,推動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從“內容供給”向“產品供給”轉變,實現思想政治引領可視化,用好廣東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工作矩陣;發揮廣東團學文創中心作用,策劃推出一系列深受學生歡迎、傳播廣、影響大的品牌欄目和文創產品,從而實現網絡育人的目的。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青年 引領 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