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首頁>科技>資訊

激發內在動力 中國科技巨輪勇毅前行

——“十三五”科技體制改革速寫

2021年01月05日 15:52  |  作者:劉 垠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激發內在動力 中國科技巨輪勇毅前行

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奔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潮頭。

五年來,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

五年來,我國實現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

五年來,科技領域捷報頻傳,量子信息、鐵基超導等科學前沿領域斬獲重大成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國之重器相繼建成運行,載人航天、移動通信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

數字的背后,彰顯了創新驅動發展釋放的巨大能量和改革驅動創新激發的強勁潛能。

“十三五”圓滿收官,科技體制改革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在此前國新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給出了答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形成了從法律、政策、措施到行動的完整落實體系,進一步釋放了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的巨大潛力。

聚焦國家戰略急需

構建科技應急體制機制

在2020年9月11日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我國科技隊伍蘊藏著巨大創新潛能,關鍵是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這種潛能有效釋放出來。

這五年,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破堅冰、涉深水,對多年制約創新的老難題動真刀,基本覆蓋了“人、財、物”等科技創新活動的方方面面。

2015年,《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出臺,明確部署到2020年前要完成10方面143項改革任務。而今,依照這張科技體制改革的“施工圖”,科技計劃管理、成果轉化和評價激勵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說到改革的最新成效,就不得不提到聚焦國家戰略急需,完善科技攻堅和應急攻關的體制機制和組織體系。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充分體現了戰略科技力量的硬實力。集結全國優勢科技力量,我國以“揭榜掛帥”方式高效組織疫情防控科研攻關,聚焦抗疫一線的研發需求,不設門檻,充分賦權,限時攻關,不同路徑多支團隊同步推進,為臨床救治、疫苗研發、快速檢測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如今,針對新冠肺炎自主研發的診斷試劑、治療方案和藥物已被廣泛應用。目前,我國5條技術路線14個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其中3條技術路線5個疫苗進入Ⅲ期臨床試驗。

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成果轉化量質齊升

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始終是科技體制改革的一條重要主線。

科技重大專項成功收官,新藥創制、核電等取得重大成果;復興號高鐵投入運營,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5G、人工智能等加快應用;21家國家自創區和169家高新區成為地方創新發展“領頭雁”,高新區國內生產總值從8.1萬億增長到12.2萬億,五年增長超50%……

五年來,我國在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成績搶眼,與此同時,加快建立科技、產業、金融快速連接通道,做出設立科創板等重大制度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質量效益大幅提升。

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技術交易市場已超10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2.2萬億元,為2012年的3.5倍;設立科創板并試行注冊制,上市企業達到197家,總市值約3.1萬億元。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手段。五年來,我國形成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三部曲”,出臺若干政策細則,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權,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

值得一提的是,全面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獎勵不少于50%獎勵科研人員的政策,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僅2018年,3000余家高校院所科研人員獲得的現金和股權獎勵達67.6億元,同比增長44.9%。

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放權減負激勵同步推進

近年來,圍繞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動力,相關部門分類施策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

比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企業參與實施比例占到75%,其中牽頭的占比25%;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150%提高到175%。

不僅如此,在落實科研經費“包干制”、優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流程、科研單位自主設崗等方面,我國形成了一批措施給力、操作性強的典型案例。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我國推動44所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擴大科研自主權改革試點。

創新驅動實則是人才驅動。激發科研人員和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歷來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五年來,我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策設計和改革方案,強化放權、減負、激勵,科研人員獲得感和積極性顯著增強。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成效斐然,國家信息中心調查顯示,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的群眾獲得感評分達94.58,在各項簡政放權舉措中名列前茅。

此外,高層次人才收入分配更加靈活,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科研骨干實行年薪制,不受(績效)工資總量限制;以解決“唯論文”“SCI至上”等問題為突破口,破“四唯”行動在科技、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成效初顯。

激勵約束并重

持續優化創新環境

五年來,本著激勵與約束并重的原則,我國出臺一系列硬招實招,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和學術生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從2015年的376萬人年增長到2019年的480萬人年,一批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速涌現。

具體而言,完善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管理制度,在出國、兼職、離崗創業等方面不簡單套用行政人員的管理方法;強化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改革完善科研評價制度,出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硬核措施;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的七項行動,推動解決表格多、報銷繁、檢查多等科研人員反映強烈的問題;改革完善院士制度,推動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導向。

在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的同時,以“零容忍”的態度加大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查處力度和公開曝光,推動作風學風實質性改觀。

科技部等20個部門聯合出臺《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43個部門建立了聯合懲戒機制,建成覆蓋全國的科研誠信信息系統。2020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科技部第19號令《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明確將“打招呼”“走關系”等請托行為列入違規行為,之后,針對評審請托行為亮出了更加具體、明晰的剛性處理措施。

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為“人的創造性”服務

五年來,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深入推進,科技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升,政府科技管理職能被重塑。直面科技資源分散、重復、低效的老難題,我國將分散在各部門近百項科技計劃優化整合為5大類,建成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將項目管理交由專業機構負責,強化了資源統籌和戰略聚焦。

備受各界關注的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也亮出了直擊痛點的硬核舉措。比如,簡化預算編制,提高間接費用比例,加大人員績效激勵的力度;科研管理“綠色通道”試點完成總結評估,經費使用“包干制”試點受到普遍好評;賦予科技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權和經費使用權,讓科研經費更好為“人的創造性”服務。

五年來,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的“組合拳”釋放出科技創新的強大活力,有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定型,各類創新主體充滿內生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科技體制改革落實還不平衡不到位,相關領域改革協同不足,一些深層次制度障礙還沒有根本破除,還需進一步攻堅克難。

展望“十四五”,堅持“四個面向”,我國將以建設系統、完備、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為目標,謀劃部署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為躋身創新國家前列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完備的體制機制保障。

(科技日報北京1月4日電)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科技 創新 改革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