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 “黃浦江畔看樣板”系列報道之一
“政協協商只有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政協協商的生命力才會更強;基層協商可以借助政協協商的資源優勢和制度優勢,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黃浦區委書記杲云說,“通過區委發文進行規范,促進兩種協商相互賦能、相互促進,同時讓大家更加注重運用兩種協商的有效銜接,進一步提高協商能力和水平,提升社會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制度化運作、常態化開展,是提升有效銜接工作水平的重要路徑。而黃浦更為看重的,是“黃浦文件”背后的“黃浦實踐”。早在2013年,黃浦區委辦轉發《區政協黨組關于進一步探索區政協委員參與基層民主協商工作的意見》,在豫園、淮海兩個街道試點的基礎上,于2014年在全區10個街道設立“政協委員基層聯絡室”,拉開了地方政協助推基層協商民主的實踐帷幕。近年來,黃浦政協全面對照中央、市委、區委對人民政協履職的新部署新要求,著力拓展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助推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共商、共議、共決機制,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努力成為上海市基層社會治理建設特色工作的政協“樣板”,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的政協“答卷”。
黃浦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左燕(右二)深入瑞金二路街道,傾聽基層群眾訴求。
“一室+三廳”打造“百姓家門口”的協商平臺
面對曾經的“基層協商缺經驗、政協協商缺地氣”,黃浦政協按照“不建機構建機制”的工作思路,從“委員基層聯絡室”到“基層協商聯絡室”,從“委員參與”到“雙向參與”,從“到政協協商”到“在基層群眾中共商”。依托基層協商聯絡室,建立健全街道、居民區、樓宇三個層面協商議事廳,通過健全完善“一室+三廳”,打造“百姓家門口”的協商平臺,聯合基層社會治理中各類行之有效的“三會”制度、“零距離家園”理事會等平臺資源,推動兩個協商間的平臺銜接活起來、強起來、實起來。
一方面,依托“一室+三廳”協商平臺,把政協委員力量統統注入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將364名委員悉數編入街道、下沉社區、進駐樓宇,政協委員成為基層協商的重要參與主體之一,輸出高質量的協商資源,為解決“兩缺現象”打開了通道。另一方面,堅持利益相關者參與協商,最大限度調動各方參與基層公共事務協商的積極性,重視吸納駐區(居)單位、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居民代表及其他利益相關方作為協商主體;注重發揮各樓宇商圈內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市場服務機構等共建責任,不斷促進多元主體參與、多元資源融合、多元協商落地。
舊區改造曾被稱作“天下第一難”。距離外灘一步之遙的寶興里,在舊區改造中體現了協商民主“生命力”。在這個誕生了新中國成立后上海首個居委會的居民區,以黨建為引領,破瓶頸、謀思路,解百姓急難愁盼。街道黨工委和居委會黨組織圍繞“留、改、拆”等民生關切,一項一項商討辦法,一個一個解決難題,政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社區黨員共同參與協商議事,讓居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協商民主就在身邊。
“4+1+2+X”協商清單聚焦“老、小、舊”民生關切
“問題在基層,疾苦在民間。”創新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探索如何通過協商增加基層民生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服務訴求,幫助老百姓排憂解難。在黃浦,推動有效銜接的“4+1+2+X”協商清單應運而生,各街道協商聯絡室每年組織4次街道層面協商,1次樓宇層面協商,各居委會每年組織2次居民區層面協商;在此基礎上留出“X”空間,根據實際需要開展靈活、多樣的“微協商”活動。今年400多場協商議事會,聚焦舊區改造、老大樓加裝電梯、疫情防控、居民公約、居家養老、民宿管理等議題,受到群眾普遍歡迎。
制度性安排激發了委員深入基層推進協商民主的積極性,全力聚焦“老、小、舊”等關乎百姓民生的難點熱點問題參與調研與協商。對于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帶回的意見和建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推進,為百姓解決最實際的問題。在各方的合力攻堅下,一塊塊留存多年的“硬骨頭”被啃下:在五里橋街道,針對老公房小區“裝電梯難”,圍繞費用分攤等瓶頸問題提出“金點子”得到居民認可,推動恭房小區成為全區第一個安裝電梯的老舊小區。在打浦橋街道,針對大同花園垃圾箱房年久失修等現象,委員們通過一次次參與協商討論,推動各方形成一致意見,還帶動周邊4個小區同步實現改造。在外灘街道,為有效遏制民宿擾民現象,委員們連續4次參加街道協商會議,呼吁出臺“民宿公約”,今年9月,福州大樓4樓貼出了民宿公約,街道管理措施隨即跟上。在豫園街道,為打消居民對“適老化改造能否如期進行”的疑慮,委員頭頂烈日,多次實地察看,并多次在小區議事協商會上建言獻策,今年8月,小區適老化改造如期完工。在小東門街道,因地制宜召開“露天協商會”,委員們積極出謀劃策促成面筋弄小區安裝鐵門,在這個“無物業管理”小區實現了主出入口定時開放、封閉式管理,尤其是在抗擊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安全保障作用。在淮海中路街道,設立“新天地商圈協商議事廳”,協調整合樓宇、社區資源深度融合,推動樓宇社區與居民小區實現常態化交流、“手拉手”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內黃浦區各街道逾百個民生難題的解決,都與政協委員密切相關。一次次的協商座談會,讓基層老百姓深切感受到了政協委員的協商實力;一個個商圈樓宇協商議事廳的建立,讓黃浦大大小小樓宇感受到協商民主的脈動;一次次地“走下去”“請上來”,促進矛盾化解在基層、力量凝聚在基層。協商地點也從政協“會場”開到了社區“現場”,從居民區“家門口”開到樓宇辦公室“大門口”,繼而升級到互聯網線上協商平臺,讓群眾感受到“委員離我們很近,政協就在身邊”。
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開始關心、支持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在推進過程中,有效銜接建設的著力點,經歷了從做強基層協商聯絡室、行政力量支撐常態化到基層協商聯絡室主動擴大服務半徑、凝聚多元力量,再到基層協商聯絡室與居民區、樓宇商家等形成多向互聯互動的轉變,成為吸引凝聚社區各方的陣地。
在“雙向發力”“雙向參與”中畫好同心圓、擴大朋友圈
作為黨的誕生地所在區,黃浦政協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托,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堅持資政建言、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努力讓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到基層每個角度,基層治理的每一個節點,不論是協商還是調研過程中,都在求同存異中見證著政協凝聚共識的智慧。
圍繞“十四五”規劃開展調研討論和協商議政,是今年政協履職的重中之重。如何在黃浦城區發展中體現人民政協的擔當作為?如何推動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此,黃浦政協各專委會分別深入到街道、社區聽取企業負責人、市場主體意見,了解各方對“十四五”規劃有哪些需求和期盼,還有哪些矛盾和爭議有待形成共識、加以解決。邀請相關界別委員加入調研組,深度參與到研究謀劃之中,以區委區政府為城區發展制定的主要目標,努力“找出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在瑞金二路街道,委員們積極投身“南昌路景觀社區營造”協商議事會,共同參與南昌路社區服務生活圈布局設計,有力推動上海衡復風貌區瑞金街道城市更新成為黃浦區“十四五”專項規劃之一。
不斷拓展委員參與基層協商、基層群眾參與政協協商“雙向參與”的平臺載體,暢通政治參與、利益表達渠道,更好維護群眾對城區發展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將提案辦理協商會開到基層、開到議題的發源地,將社情民意座談會開到居民區、開到群眾身邊,透過公眾的“第三只眼”促進委員和部門落實責任,更容易讓人民群眾對黨的重點工作有充分理解和溝通,讓有效銜接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在今年的區政協全會上,還首次試水由瑞金二路街道代表基層協商聯絡室作了大會發言,進一步將有效銜接推向深入。黃浦政協更是賦予了各街道聯絡室“社情民意信息直報點”職能,對協商成果進行持續跟蹤問效。
8年來,黃浦區把“強化協商理念、倡導協商精神、培育協商主體、發展協商文化”作為推進有效銜接的重要著力點,引導各類協商主體依法表達意見,逐步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基層協商的良好氛圍,充分彰顯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協商民主真諦。黃浦區政協主席左燕說:推動有效銜接,是相互助力,不是包辦替代,要緊貼街道和居民區特點和需求,創造性地把政協協商經驗和協商文化輸送到基層,為街道、居民區開展協商提供“專”的服務,助力基層協商提質增效,讓協商民主這一中國特色的民主形式,在中國的大地上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黃浦江畔看樣板”系列報道之二)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協商 基層 政協 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