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時政
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
新華社記者
從湖南岳陽以良法善治保護“一江一湖”生態環境,到上海浦東依靠法治創新吸引大批優質外資,再到浙江金華“無證明城市”改革的不懈實踐,一樁樁鮮活的基層探索案例與群眾身邊事息息相關,標注著各地法治建設的新成果。
以民為本,循法而行。在法治中國建設的蓬勃生機中,各地群眾不斷感受到更多的溫暖,收獲著更多的紅利。
以良法善治護佑“長江之腎”
2020年11月初,水草豐茂的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洞庭湖濕地上,迎來了一批優雅的“客人”:3000多只由北向南越冬的天鵝。
盡管已是初冬,但被譽為“長江之腎”的洞庭湖區卻生機盎然,熱鬧非凡。每天早上,天鵝從湖中飛到洲灘、池塘里覓食,傍晚時分,天鵝們又成群結隊飛回濕地深處休息。
“我在這里生活了近40年,今年這么大規模的天鵝群還是第一次見到。”屈原管理區營田鎮荷花村村民龍勇說。
“記得過去有人曾當候鳥是‘一道菜’,一些候鳥慘遭毒手,多虧這些年洞庭湖生態保護執法動了真格,候鳥們才真正擁有了一個可靠的‘棲息之家’。”洞庭湖保護區巡護員李飛云說。
2019年,岳陽出臺了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保護區范圍內采砂、洲灘越野、網箱養殖、水上餐飲等行為已全面禁止。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及君山區人民法院在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采桑湖保護站設立“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基地”,建立了與檢察、林業、生態環境等單位的執法協調機制。
通過構建環境資源專門化審判體系,湖南設立了7個環境資源專門法庭,跨行政區劃管轄“一江一湖四水”流域環資案件,并與湖北法院簽署環洞庭湖審判合作協議,共擔保護洞庭湖生態重任,以良法善治護佑“長江之腎”。
小“姻緣”,大創新
2020年9月下旬,一段外資“姻緣”的故事在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內傳開。
兩家曾經“素昧平生”的外資企業——施樂輝醫用產品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和偉創力(上海)金屬件有限公司,在保稅片區的聯系下正式“牽手”展開合作,在推進超高清內窺鏡攝像系統這一高端醫療器械的本土化生產上達成共識。
這段“姻緣”最終得以實現,離不開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的法治創新。
長期以來,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與生產緊緊捆綁在一起,醫療器械企業開拓市場需要自建生產線。上海自貿區率先試點醫療器械注冊制度改革,注冊人不具備相應生產資質與能力的,可以直接委托上海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產品,實現了醫療器械產品注冊和生產許可的“解綁”。
在浦東,法治正日漸成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名片”。
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首創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國務院規定對國內投資項目保留核準的除外),將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審批改為備案管理。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外商投資法明確,“國家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來自浦東自貿區的探索正式寫進法律,成為國家制度。
在法治護航下,浦東的外資吸引力不斷增強。截至2020年6月底,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外資企業1.2萬戶,占浦東新區新設外資企業的77%,實到外資371億美元,進出口總值持續增長。
疑難雜“證”不見了
2020年6月,考慮到女兒下半年即將入學,常年在外經商的金華義烏市民陳銘冬準備將女兒的戶口遷到自己名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來到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公安窗口進行咨詢。
在了解情況后,窗口工作人員立即進行了信息查詢和人臉識別工作,并在數據共享平臺上提取了結婚證、出生醫學證明等相關資料,短短幾分鐘便辦好了戶口遷移手續。
“真是沒想到,‘無證明’的力量讓人刮目相看。”回憶起拿到嶄新的戶口簿那一幕,陳銘冬仍然印象深刻。
近年來,各類“奇葩證明”層出不窮。為證明“我父母是我父母”,群眾不斷在各部門間“跑斷腿”“磨破嘴”。針對各類疑難雜“證”亂象,金華率先在浙江開展了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無證明城市”改革。
打通政府部門間的數據鴻溝,開展各類證明事項規范化、標準化清理工作,大量民生事項由工作人員通過數據查詢、部門核驗、申報承諾等方式代為辦理……從“群眾跑”變“數據跑”,數據逐漸互通共享,形成權責清晰、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和辦理路徑,為“奇葩證明”徹底關上門。
“‘無證明城市’改革從源頭上消除了證明開具部門權力尋租空間,鏟除了滋生腐敗的土壤,為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透明運行營造了良好環境。”金華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記者顧小立、何欣榮、周楠、蘭天鳴、唐弢)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法治 建設 洞庭湖 循法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