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0年第六期
融貫中西 渾然天成
—徐里油畫背后的中國精神 中國氣象
中國油畫近年來在民族化的過程中,不斷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國油畫以中國傳統哲學、美學、水墨語言賦予中國精神、中國氣象、中國靈魂,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展現中國形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徐里先生的油畫作品,有思想,有精神,有詩意,有境界,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通過西方油畫筆觸,融入東方文化神韻,用外國人看得懂、想得通、悟得透的油畫語言,展現中華文化精髓,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虛靈(油畫)100×160cm-2017年-徐里
一、 堅持中西合璧,用西方油畫語言展現中華文化精髓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多年來,徐里的筆觸游走于東西方哲學與藝術之中,他堅持“中西合璧、融會貫通”,用西方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文化內涵;用西方油彩的厚重,展現東方水墨的禪韻,使跨越時空、穿越國界的中西方文明在油畫作品中得以藝術化呈現,努力創作出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他是新時代油畫民族化的踐行者、傳承者、傳播者,開辟了當代中國油畫新境界。
天長地久(油畫)150×150cm-1989年--徐里
近年來,徐里抓住中國藝術發展和人文精神的命脈—書法,苦心孤詣,窮極本源,然后以書入畫,將書法用筆的剛健雄渾轉換為油畫筆觸的雄強灑脫,在作品中用西方油彩表達東方文人山水的意象,超越了簡單的具象藝術與抽象表現,承載著創作者的情感、心性,傳達著創作者的生命意識、審美意趣與思維方式,在與古今對話、中外對話、內心對話中參透人生、悟得三昧、獨樹一幟。徐里書法作品中的禪意,印證了元代書法家郝經“書法即其心法”的觀點。從他筆下,流淌出氣定神閑、筆精墨妙、意蘊天成的“正氣之書”。觀其書法,“睹跡明心”,折射出徐里背后的人格修養與文化底蘊,反映出他以敬畏之心和虔誠之意對待自然生命和傳統文化的態度。徐里的油畫作品流露出儒釋道之境,與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禪家“無我”“無欲”思想、老莊“無為”“忘我”思想相吻合。如油畫《探僻尋幽處》,蒼山莽莽,煙雨蒙蒙,折射出天人合一之境。油畫《夢里家山》系列作品虛實相生,是夢非夢,現實之景,夢中之情,情景交融,流露出一派祥和、靜謐之境、濃濃禪意。油畫《鴻蒙之外》《虛靈》《至虛》體現出“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的情懷。“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東方哲學、美學、文藝的價值,就在于它與西方在內涵、精神、境界方面的不同。如果“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照搬西方或在亦步亦趨中與西方文藝同質,不但得不到中國人的認可,也得不到西方人的真正尊重。徐里的油畫正是以中國哲學思想為“根”,以中國人的審美理念為“魂”,借用西方油畫技法、理論,將中國傳統文人畫、大寫意的精神境界融入其中,展現東方文化神韻、意境,綻放出“中西合璧、融會貫通”的審美格調與精神境界。
鴻蒙之外(油畫)150×200cm-2016年-徐里
碧波(油畫)120×60cm-2007年--徐里
二、 堅定文化自信,讓文藝作品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最佳載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這充分說明,講好中國故事,讓人民從中受到鼓舞,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意義重大,同時也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使命。徐里始終通過中西合璧的油畫創作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風貌。《天長地久》油畫既是徐里人生里程碑式的作品,更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優秀典范。徐里深知,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講好自己的故事,以個人魅力折射中國魅力,以小切口反映大情懷。徐里認為,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一定要靠過硬的文藝作品說話,讓文藝作品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最佳載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為了尋找創作靈感,徐里趁著年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三進三出邊疆地區體驗生活、采風創作。他深信:“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夠體驗生活”。因此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把最佳的文藝作品展現給世界。1987年,徐里開始創作《吉祥雪域》系列作品。在《天長地久》油畫作品中,他采用中國畫的大筆觸,藏族傳統的釉陶紋飾及門面建筑的格局,民間單純明快的線描重彩兼施西洋古典的特殊手法,表現了藏族同胞豪邁、粗獷、豁達的民族氣質和博大寬厚樂觀的精神風貌。他把跨越時空的深厚歷史通過三個人物躍然紙上,前后經歷了“具象寫實→自我否定→抽象表現→再次自我否定→最后呈現”的艱難歷程,這是他三進三出藏區,多次體驗生活、多次思考探索、多次演變創作的具體實踐,更是在油畫中融入中國元素、中國品格、中國精神、中國境界的生動體現。《天長地久》獲得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銅獎,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在業界引起巨大轟動,給徐里自身帶來榮耀光環的同時,也帶來更多更深的思考。他認為今后可以創作類似題材的油畫作品,讓外國民眾通過“中國故事”,“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徐里“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的一次次具體行動踐行著“天長地久”的初心,希望藝術創作天長地久、歷久彌新。
大象-綺照(油畫)200×150cm-2016年--徐里
三、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積極培養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中國古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以“禮”“樂”為首。《論語》云:“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可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強調審美的道德教化作用。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方面,徐里認為,美育、藝術教育、人文教育對思維能力、創造力、想象力的開發具有獨特作用。著名美學家、北京大學教授葉朗認為,“如果古典課程、人文課程、藝術課程得不到足夠重視,人的創造力、想象力就會被壓抑,人的同情心、道德感、審美感難以得到啟迪”。美育、藝術教育、人文教育作為普及教育和素質教育,為培養時代新人提供了優質土壤,滋養著青少年的修養、學養、胸襟、精神、境界。只有大力提倡美育文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做好美育支撐。徐里今日在美術界取得的成就,源于他當年在美術教育工作崗位上的扎實積累、務實創新。徐里1985年從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后,來到集美大學教育學院美術系,開始了10余年的美術教育生涯。
曲水通幽(油畫)90×120cm-2012年--徐里
由于筆下功夫過硬,教學幽默風趣,徐里深受學生愛戴,幾年后便成為全校最年輕的系主任。后來還在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因教學與藝術成績突出,徐里在廈門獲得了不少教育方面的榮譽,比如“首屆集友陳嘉庚獎教金”、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百齡獎教金”、“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等。從那時起,徐里就深知美育的重要性,以教書育人的實際行動播下了“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的初心種子。
夢里家山系列5(油畫)160×50cm-2012年-徐里
在2019年兩會上,徐里拿出了自己思考已久的美育提案。他認為,“沒有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從細處說,美育是教育孩子發現美、理解美、追求美,簡而言之,就是讓孩子知道什么美,什么是丑;從大處講,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讓中華美育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筑基。”徐里呼吁“美育工作是一項長期戰略,從國家、社會、學校到家庭,都要重視。美育工作要摒棄功利化的傾向,以保護好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作為目標,確保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到讓他們受益一生的美的教育。”在徐里看來,如何提高人民大眾的審美素養,用美育涵養“美麗心靈”,成為當前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舉辦美術展覽,必將對美育工作起到極為重要的帶動作用。通過辦展,讓人們直觀地感受“為什么美”“什么是美”“如何才能美”,領悟“美的元素”“美的境界”“美的歷程”,體會作品中流露出的“時代之美”“變革之美”“發展之美”,思考展覽主題中蘊含的“思想之美”“明德之美”“信仰之美”“情懷之美”,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培根鑄魂,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提升人民整體審美水平和思想道德境界,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文藝評論家,中共中央黨校哲學博士)
責任編輯:邢志敏
文章來源:《畫界》2020年11月第6期
編輯:畫界 邢志敏
關鍵詞:中國 美育 徐里 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