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河北省內丘縣崗底村用科技把荒山變成金山銀山——
山溝溝的蘋果成了搶手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再有一個多月,過了‘霜降’,這些蘋果就要豐收了。”山腰間的果園里,一個個套袋蘋果壓滿枝頭,40多歲的果農楊增林小心侍弄著自家的“搖錢樹”。可不,掛在枝頭的崗底蘋果論個賣,最高能賣到100元,每個都是“金果果”。
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侯家莊鄉崗底村,如今果樹滿山,村民富裕。誰能想到,30多年前,這里還是荒山禿嶺的貧困村。
“太行新愚公”——共產黨員、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的到來,讓村民們看到了擺脫貧困的希望。
1996年,崗底村遭了大洪災,全村耕地全被洪水沖毀。李保國隨省里的科技救災專家組來到這里,第一次見到崗底村的村支書楊雙牛。看著眼里含淚的楊雙牛,李保國心酸了,在地上撿起一個煙盒,寫下自己的電話,對楊雙牛說:“不要灰心,村里不是還有幾十畝果園嗎?可以發展蘋果產業。你要是愿意,我們一起把蘋果產業做起來。”就這樣,李保國扎根崗底20年,帶領鄉親們用科技的力量把8000畝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種蘋果樹易,種出好蘋果難。
“現在我們就像工人一樣去‘生產’蘋果。”楊雙牛介紹,崗底以前也種蘋果,但種出的是“一咬一層皮”的“小黑蛋子”,主要原因是生產管理技術不過關。李保國根據崗底村的實際,制定了“富崗蘋果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定植坑咋挖、啥時候修剪、葉面肥怎么噴施、什么時間疏花疏果、什么時間套袋去袋,從整地到種植,從管理到采摘,從貯藏到銷售,一環扣一環,環環緊相連。
“一道工序都不能少!”楊增林至今難忘剛開始跟著李保國學種蘋果的情景。“刻芽”是個費時費工的活兒:一條枝上要是有10個芽,每個芽前方1至2毫米處都要用鋼鋸條拉一下。干累了,楊增林就想著少刻兩下也沒啥,但被李保國發現了。“別看李老師平時笑呵呵的,當場就批評了我。”楊增林說,從那以后,再也不敢忘記一道工序。
這樣“生產”出來的蘋果,從外觀到口感,幾乎一模一樣。崗底人還為蘋果注冊了“富崗”商標,建起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山溝溝的蘋果成了搶手貨。
崗底綠了,林木覆蓋率達90%以上,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成了山區建設的典范;崗底富了,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4.5萬元。
今年收成咋樣?楊增林笑得開心,“今年的蘋果還沒下樹,就被預訂光了,收入30萬元沒問題。”楊增林告訴記者,自家承包了50畝果園,蘋果一部分賣給村里的富崗公司,剩下的以供游客采摘為主,不愁銷路。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蘋果 山溝 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