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臺灣創意農業相約大陸“十佳農民”
深秋時節,應農業農村部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的邀請,臺灣中華農業創新學會理事長、創意美學有限公司執行長徐進發一行赴天津市寶坻區、河北省玉田縣參觀訪問,與首屆“全國十佳農民”張秀霞、第三屆“全國十佳農民”馮立田就深化產業融合、休閑產業發展等專題進行交流磋商。
“看我們基地的黃瓜,翠綠扎手,都是趁新鮮直接配送到客戶家中。”在天津市寶坻區民盛種養專業合作社的日光溫室大棚里,合作社理事長張秀霞熱情介紹。辦養豬場、建飼料廠、規模化養雞、發展蔬菜種植大棚……作為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從20世紀90年代起,張秀霞不斷投入,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種養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如今,合作社已有342戶社員,以蔬菜種植和家禽飼養銷售為主。設施種植基地內建有400多個日光溫室大棚和一個占地6畝的智能溫室大棚,旺季每天清晨會有幾十噸、近30個品種的新鮮蔬菜從這里直供京津。張秀霞說:“最近我們正在著力打造‘凈菜’產品,將新鮮蔬菜洗凈切塊后整理包裝,客戶收到就可以直接下鍋炒菜,非常適合都市年輕人。”
“我覺得秀霞大姐‘十佳農民’這塊金字招牌還需要進一步擦亮用好,需要把榮譽轉化成商譽,讓廣大消費者認可和了解。”徐進發認為,民盛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蔬菜產量大、品質優,基礎設施完備,發展空間廣闊,希望自己的團隊能與民盛合作,共同打造品牌、延伸產業鏈,將蔬菜基地打造成集青少年科普實踐基地、旅游度假、休閑體驗于一體的農業園區。
在河北省玉田縣集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車庫里,遙控植保機、自走式卷盤式噴灌機、自走式旱田作物噴桿噴霧機、風送式遠程高效噴霧機、智能秸稈打捆機等131臺(套)農機整裝待發。合作社理事長馮立田,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
“光這些基礎建設,我們就投入了至少5000萬元。無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拖拉機都已在大田作業中廣泛使用。”站在集強現代農業示范場中,馮立田向記者介紹。環顧四周,辦公樓、現代化糧食存儲庫、烘干房、包裝車間、高標準智能冷庫……一座座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將1萬多平方米的地方擠得滿滿當當。
徐進發在交流座談中提到,臺灣的休閑農業在非典疫情暴發之后蓬勃發展,都市消費者原本在假期會去人潮擁擠的百貨公司和電影院,非典之后則紛紛選擇郊區度假,享受天清氣爽和寧靜安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人們紛紛在線網購、減少外出聚餐,同樣是全民消費習慣的轉變。末端消費行為的改變必然影響到前端供應鏈的生產和種養等環節,這一趨勢對未來整個農業產業的影響不容小覷。
馮立田說:“集強農業從生產資料供應,到耕種、管收,全面覆蓋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未來將致力于開發山區果業深加工,現在已有3000多畝基地,加上周邊農戶,我們有信心建立一個深加工基地,然后打造文旅產業。”徐進發建議:“發展文旅產業一定要理念先行,首先要立足四季都有吸引人參觀的產品,在種植時要做好規劃,以時令產品贏得經營空間,不同季節營造不同風景;其次是產業觀光化,種植園可觀賞、加工廠可觀光,山地還可以發展房車營地、趣味科普等種類豐富的旅游項目。例如葡萄園,讓游客從葡萄采摘、篩選、加工到葡萄酒釀造,都能全過程體驗,最終搭配當地特產售賣,增強客戶黏性。”
農業農村部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陪同人員表示,徐進發長期在島內從事農村再生計劃的咨詢輔導工作,是臺灣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專家,具有豐富的農業產業創新和鄉村治理及建設方面的經驗,中華農業創新學會積極參與大陸多地的鄉村振興規劃和建設實施。在當前兩岸關系和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徐進發一行克服重重壓力,帶著臺灣創意來與大陸“十佳農民”深入交流、洽談合作,難能可貴,彌足珍視。徐進發在結束參訪時表示:“兩岸農業合作符合兩岸民眾的期待和福祉,只要兩岸農人聯起手來,一定會推動兩岸農業優勢互補、轉型發展,實現兩岸農業要素聚合、產業融合,更好地走向世界。”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農業 臺灣 產業 創意 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