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典型案例
羅甸縣麻懷村:“麻懷干勁”煥發鄉村振興新氣象
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地處麻山深處,山高坡陡、信息閉塞。大山曾困住了村民們的出行,也擋住了小康進來的路。
“山多地少,種一年的地只夠吃半年。”麻懷村黨支部書記鄧迎香回憶,老人和小孩生病了,只能靠人背或者用滑竿抬,翻山越嶺幾個小時才能到醫院,病情嚴重的都翻不過這座山。
為改變這一現狀,麻懷村干部和群眾開山鑿石。憑著不等不靠、敢想敢干、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的“麻懷干勁”,麻懷人鑿出了一條216米長的出山路。從此,脫貧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致富的產業在這里開花結果,麻懷村開啟了從貧困村到“先進村”的蛻變之路。
2017年,麻懷村黨支部在原迎貴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了貴州迎香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投資引領、農戶參股分紅方式等發展模式,夯實村集體經濟,優化產業種植結構。公司發展鵪鶉養殖18萬羽、黑毛豬養殖1200頭、香菇種植12.8萬棒、黑皮雞 菌種植15萬棒、羊肚菌種植2.8畝、中藥材種植270畝;帶動農戶發展鄉村農家樂,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2018年,麻懷村引進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按照“龍頭企業+基地+村集體+貧困戶”的模式,發展食用菌產業;采取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土地經營權三級分紅和群眾勞務分紅的方式,與當地群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戶實現就近就業、增加收入。
“我們的黑皮雞 菌剛開始出菇,能收獲這個產量連我們都預想不到。”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生產部管理員伍潔告訴記者,基地今年50個棚預計產量9萬斤左右,按每斤30元計算,產值可達270多萬元。
為了配套完善產業發展所需的動力電,鄧迎香還主動聯系南方電網羅甸供電局,為該村特色產業開辟綠色通道,完成總投資41.22萬元的供電線路建設項目。
2017年以來,麻懷村還先后以黨員教育基地建設為基礎,規劃開發了麻懷隧道、“憶苦思甜”路、麻懷接待中心等,配套完善了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修建了公廁、停車場等公共設施,麻懷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幾年來,麻懷村先后被評為省級文明村、貴州省愛國教育基地、貴州省黨建扶貧示范基地,被列為省委黨校、貴陽市委黨校、黔南州委黨校、貴州大學黨員教育實踐基地。
如今的麻懷村,村莊環境變得越來越美,產業發展勢頭越來越強,人們的精氣神也越來越好,全村正向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大步前進。
“村容村貌極大改善,基礎設施硬件建設到位,村集體累計增收30萬元,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1.3萬元。”對于麻懷村的發展,鄧迎香信心十足,“以前的‘麻懷干勁’是要打通出山路、實現吃飽穿暖的樸素愿望。現在的‘麻懷干勁’就是要帶領鄉親努力發展產業,建設美麗鄉村,讓村民過上更加幸福的日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沈長志 通訊員 計秘密 班方智)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麻懷村 發展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