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聚焦
一位鄉村特崗教師的“愛的教育”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看著視頻里朗誦者的激情演講,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首邑學校五年級的孩子們心潮澎湃。
“王老師,梁啟超當時為什么寫這篇文章?”“王老師,為什么我們要和歐洲比?”“王老師,我也想朗誦這篇課文!”
孩子們求知、渴望的眼神一一投向首邑學校特崗教師王莉紅。
首邑學校是一所集小學、初中為一體的寄宿制學校。該校將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農村留守困境兒童集中起來,免費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這所學校一共有50多名在職教師,其中特崗教師就有40名。
2018年,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王莉紅來到了這里。“剛開始,孩子們上課不愛說話。”王莉紅是語文老師,也是班主任。她所帶的班級有60多個孩子,一半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70%是留守兒童。
“當你走進他們,了解他們的家庭后,就會不由自主地想為他們做點什么。”從小就心懷教師夢想的王莉紅,義無反顧地將所有的愛傾注在這60多個孩子身上。
學校給每個班配備了多媒體一體機,王莉紅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制作PPT課件,帶著孩子們觀看視頻,調動起課堂氣氛。
小博的父母離異,父親在外打工。由于常年和爺爺一起生活,他性格孤僻,幾乎不與人交流。王莉紅發動班里活躍的孩子主動找他玩,自己也一有時間就和他聊天,給他講笑話,讓他猜謎語。“能看出來他很開心,有時候想笑還用牙咬著嘴唇。”王莉紅說,慢慢地,小博的話變得多了起來,還會主動去幫助同學。
對班里的孩子盡心盡力,對自己的孩子她卻滿是愧疚。王莉紅的家鄉在山西省臨汾市,愛人也在外地工作。產假結束后,為了早日回到工作崗位,她將不到一歲的孩子和年邁的母親都帶了過來,租住在校門外的一間小平房里。
每天早上6點半出門,晚上9點才能回家,熬夜成了家常便飯。一道題沒有研究透,會讓她輾轉難眠。孩子的生日忘得一干二凈,學生的要求卻牢記心間。
“兩年多來,我品嘗到了教師的艱辛,但更多的是作為教師的幸福和快樂。”王莉紅說。學校發了營養餐,有的孩子把雞蛋、牛奶攢起來,要拿給她吃;學校有研學活動,孩子們不問去哪里,先問王老師去不去……
王莉紅說,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的,現在又回到農村,希望能帶著孩子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特崗教師提升了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鄉村學校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山西省陽曲縣教育局局長榮素青說,目前陽曲縣全縣鄉村教師有492名,其中特崗教師150名,覆蓋7個鄉鎮,2所初中和45所小學。
教育部數據顯示,自2006年我國實施“特崗計劃”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710億元,累計招聘95萬名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省份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95%的特崗教師是在鄉鎮及以下的學校任教,其中30%是在村小和教學點。特崗教師用“愛的教育”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帶去了希望。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教師 學校 王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