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資訊

綠滿青山果滿倉

——貴州省六盤水市踐行“兩山”理念推動刺梨產業發展紀實

2020年10月10日 15:18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她”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卻帶給人們豐富的營養;“她”看上去滿身是刺,卻能加工成各種走俏市場的特色農產品;“她”個頭小小,卻成了一個地級市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柱。“她”就是刺梨,是最具有貴州標簽的物種。

貌不驚人的刺梨,卻成了喀斯特山區生態治理的“先鋒樹”、旅游發展的“景觀樹”、脫貧致富的“搖錢樹”。近年來,這個帶刺的“財富”,在六盤水精彩演繹了生態建設、產業轉型、脫貧攻堅等領域的多重效應。截至目前,六盤水刺梨種植面積達120.48萬畝,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刺梨種植面積最大的市州,刺梨產業覆蓋全市60%以上的鄉鎮,實現了青山變“金山”、“山果果”變“金寶貝”的漂亮逆襲。

  

裸露石山披綠衣


——對于地處烏蒙山區、有著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六盤水而言,面對“地球癌癥”的脆弱生態,“摸起來扎人、吃起來養人”的刺梨,不僅把石頭“吃”了,也讓滿山覆蓋了綠色


九月,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被綠色層層包裹。站在山頂,舉目遠眺,藍天白云下,宏財盤江天富萬畝刺梨在風中搖曳,村民忙著采摘刺梨外運,歡聲笑語在山間回蕩,一派豐收的景象。

賈西村,曾是貴州省一類貧困村。過去,這里山高坡陡,石漠化程度深,村民僅靠薄土里的玉米、土豆等傳統農作物維持生計。

2013年,賈西村返鄉致富帶頭人聶德友回到家鄉后開始帶領村民種刺梨。對他來說,刺梨不單單是致富的產業,也是讓家鄉從石山變“金山”、變綠山的“法寶”。現在,天富刺梨產業園種植刺梨3.1萬畝,昔日荒蕪的山坡披上了綠裝。

在北盤江畔的水城區野鐘鄉,連綿的群山中,長勢良好的刺梨已然掛果,若隱若現的巖石點綴其中,映襯出滿山的郁郁蔥蔥、碧綠秀美。

正在田間地頭采摘刺梨的野鐘村村民鄧吉棟說,前些年,這一片片種植刺梨的山坡還是溝壑縱橫、石頭遍地,只能零星生長一些雜草,要想在石頭縫里種活一棵樹十分困難。現在刺梨樹枝葉不僅把石頭“吃”了,讓滿山覆蓋了綠色,還明顯減緩了水土流失,提高了保土保肥能力。

“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對于地處烏蒙山區、屬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六盤水而言,石灰巖成土難、土層薄、生態脆弱,種樹可不容易,過去“年年栽樹不見綠”的事兒屢見不鮮,被稱為“地球癌癥”的石漠化現象十分普遍。

要踐行“兩山”理念,讓石山變綠,希望在樹。在缺少水土、滿是石頭的山上,能種的植物本就不多,同時還要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找一個適合當地種植的作物。經過多年的反復試驗論證,六盤水終于找到合適的作物——刺梨。

這個“長期躺在山野里,經風浴雨度春冬。環境優劣不選擇,扎根發芽枝蔥蘢”的山野小果,在山野、溝澗、路旁隨處可見,特別是在土地貧瘠的地方,環境惡劣的石旮旯中都能夠生長。其獨有的適應性強、較耐寒、稍耐陰、根系發達、樹冠繁茂等特征,不僅能綠化荒山,還能涵養水土,對治理石漠化、保護生態具有先天的優勢。

加之六盤水海拔較高,氣候涼爽,日照較強,是刺梨的最佳適生區之一,境內分布著野生刺梨455萬余株。“經過人工‘馴化’成功試種后,2016年,六盤水在石漠化較為嚴重的荒山、荒坡地段大面積種植刺梨,有效減輕了水旱災害,遏制了石漠化,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六盤水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六盤水石漠化面積大幅下降,森林覆蓋率從2014年的43%提升至61%,其中刺梨貢獻的森林覆蓋率高達7個百分點。

放眼美麗涼都,綠是鄉野的衣裳,樹是回家的方向。因為一顆小小的刺梨,昔日裸露的巖石披上了綠色新裝,荒涼的土地上綠意盎然,六盤水的生態建設演繹著一個個日新月異的綠色故事。

  

窮鄉僻壤成寶地


——山,還是那片山,如今“成色”不一般。因大規模的刺梨種植,讓原本不可能成為旅游景區的偏遠山鄉成為“網紅打卡點”,填補了六盤水旅游經濟春、夏兩季井噴期的空隙


春賞花,秋摘果,一年四季品佳釀。

同樣的賈西村,卻給游人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每年四五月,白色、粉色、紅色的刺梨花爭相怒放,隨風搖曳。從山腳到山頂,從山溝到天邊,刺梨花開得像美夢般,好一幅“粉黛桃紅妝四野,蜂舞蝶戀起翩躚”的美景。

待到八九月,經過陽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滋潤,漫山遍野一片金燦燦的景象,一顆顆成熟的刺梨果懸掛枝頭,掩映在綠葉間,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讓人忍不住想嘗鮮。

“以前聽說過黔地刺梨,卻沒有真正見過。沒想到連片的刺梨花開如此讓人驚艷,刺梨果、刺梨汁、刺梨果脯、刺梨酒如此讓人回味,真是不虛此行,以后還會介紹更多的朋友來此觀光旅游。”來自重慶、湖北的游客說。

在這里,不僅可以賞花品果,還可以沿著花香來到“九峰蓮池”觀賞壯觀景色,蓮池九峰、水上八卦圖、刺梨展示中心、自然村落完美融合。登高俯瞰,青山綠水間,一幅瑰麗絕美的山水畫卷呈現眼前,讓人流連忘返。

依托天富刺梨產業園,盤州市充分開發利用刺梨旅游觀光價值,相繼舉辦了“刺梨花節”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動,吸引游客上萬余人次。同時,通過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整治,打造了九峰蓮池景區,有效推動農業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

一條條水泥路坦蕩平直,一座座磚瓦房錯落有致,一片片刺梨茁壯成長,活動室、小廣場、小菜園互為呼應、聯成一體,這是今日賈西村的真實寫照。“現在旅游業發展起來了,農家樂、鄉村旅館也從無到有,村民們也吃上了旅游飯。”賈西村黨支部書記龍濤說,現在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超過了1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朵朵精神葉葉柔,雨晴香拂醉人頭。”每逢谷雨前后,正值刺梨花盛開的季節,1.2萬畝刺梨花將娘娘山點綴得春色滿園、生機勃勃。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盤州市普古鄉娘娘山立足于自然資源優勢,在景區種植刺梨,為景區旅游業發展錦上添花。去年4月20日,這里舉辦了“首屆刺梨花文化旅游節”,以刺梨之名,展娘娘山新姿,著力打造娘娘山刺梨花文化旅游節這張“新名片”。  


綠水青山變金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貴在“就是”,關鍵在“轉化”。恰逢其時的農村產業革命賦予了刺梨新的“生命力”,讓種滿刺梨的“綠水青山”變現為“金山銀山”,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嘗到甜頭


眼下,正是刺梨成熟的季節。水城縣營盤鄉蘭花村刺梨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幾十名村民正在采摘、分揀、裝筐,收購人員正忙著過秤、裝車、結算。

“初好公司給我們的收購價是3元/斤,今天摘下來的這一車刺梨一共賣了7000塊錢。沒想到以往并不起眼的刺梨山果,如今能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產業,這簡直不可思議!”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刺梨款,蘭花村村民何清德樂呵呵地說。

“2017年,我家8畝刺梨初掛果就收入6000元,2019年賣了4萬多元,今年的收入肯定還會增長。”在水城縣野鐘鄉野鐘村,刺梨種植大戶鄧吉棟的刺梨喜獲豐收,得到了豐厚的報酬。

“刺梨產業好處多,我種刺梨幾大坡,綠水青山生態美,增收致富暖心窩。”“野鐘鄉來野鐘鄉,刺梨花開刺梨香,黨建引領搖錢樹,致富不忘黨中央……”看著一座青山變金山,一筐筐刺梨變成一張張紅色大鈔,鄧吉棟自創了十首刺梨山歌,唱遍山坡,唱出心聲。

這邊刺梨收購旺,那邊刺梨加工忙。

在位于水城經濟開發區的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原汁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員工在各自生產線上忙碌著,確保收購的刺梨能夠加工出優質的產品。

2018年3月落戶水城縣的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共有6條生產線,可生產果汁飲料、果汁果蔬復配飲料和酵素飲料等,年可壓榨12萬噸鮮果,是目前西南地區最大的生產線。公司生產的“吉梨到”刺梨汁、冰點氣泡水等刺梨系列產品,市場前景好。

“目前刺梨鮮果綜合出汁率達70%。這意味著,3斤收購價9元的刺梨鮮果,可榨出1升銷售價180元的刺梨原漿。由果變汁,‘身價’竟然陡增20倍。”初好公司董事長馬禮平介紹,經過全產業鏈打造,刺梨不僅賣得出去,而且能賣出好價錢。

“8月8日我們正式啟動水城縣刺梨收購工作,截至目前公司共收購刺梨2767.9224噸,增加農戶收入1660.76萬元。”馬禮平說,今年公司收購刺梨的準備資金是3500萬元,能有效保證全縣所有質量達標刺梨“顆粒歸倉”。

全產業鏈打造、全要素鏈結合、全利益鏈聯結,推動“農產品變工業品、工業品變健康消費品”,讓“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如今,六盤水已形成集規模種植、精深加工、產品研發、線上線下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刺梨產業體系,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目前,六盤水刺梨種植面積已達120.48萬畝,打造3000畝以上刺梨連片示范基地24個、5000畝以上刺梨連片示范基地10個、1萬畝以上刺梨連片示范基地4個,已經建成投產的6家加工企業,年設計加工能力達68萬噸,形成“刺力王”“天刺力”“吉梨到”等6個自有品牌,已向市場推出刺梨原汁、刺梨飲料、刺梨果脯、刺梨含片等系列產品。

產業興旺,最終要讓農民受益。六盤水市通過建立完善“平臺公司+加工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三變”利益聯結機制,確保刺梨鮮果全部保底收購,鼓足百姓“錢袋子”。2019年,全市刺梨綜合產值超6億元,共帶動20.98萬戶68.97萬人增收致富,戶均增收超2600元。2020年至今,實現產量2098.1噸,實現產值約6433.79萬元,帶動農戶1598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515人。

小小刺梨,釋放巨大生態紅利,讓“綠水青山”的“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價值,一曲“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動人協奏曲在涼都大地回響。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刺梨 六盤水 產業 種植 青山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