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商談>委員商談
李志起委員:政府要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給企業提供更好的生態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 李志起
在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暨人民政協網《商談》欄目啟動儀式上,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從認清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企業家精神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三方面發表觀點。
一、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逐步變為現實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智庫在這半年期間內做了大量調研工作,在一線收集企業家的樣本,觀察他們如何應對危機,有怎樣的新舉措。調研發現,有一些發展良好的頭部企業利用了疫情期間的特殊狀況,對行業洗牌做了充分準備,進一步加強了市場壟斷優勢以及對行業的話語權和控制力。世界第一大光電企業上市公司利亞德,雖然受到了疫情的沖擊和影響,卻從未停止對產業鏈的收購與并購。在民營企業中,疫情帶來了一些非同尋常的反應,有些小微企業在裁員、倒閉后,較早的宣布退出市場競爭。
在過去的改革開放40年中,從整體看,中國企業家是“舒服”的,中國的創業環境良好,企業可享受的市場紅利多,因此,中國的企業發展是順風順水的。“沒有得過感冒的人,沒有生過病的人,他的身體不是真正的健康”,美國之所以涌現出那么多的優秀企業家和世界500強,是因為他們在生生死死的邊緣上已掙扎多年,走過多個周期,最后才獲得了生存的智慧。德魯克先生曾問自己,什么才是企業家,企業家跟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同,最后他得到的結論是:“企業家就是把變化當成機會的人”,因此,企業家必須要敢于擁抱變化和面對變化。
二、 企業家精神
在疫情面前,不同企業家和國家做出了不同的戰略反應。美國鼓勵企業家自由競爭,這種政策催生了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格林斯潘在《繁榮與衰退》中把美國兩百多年的國運歸結為市場和企業家精神的存在,而過度競爭的企業家精神導致了今天美國的現狀,出現了不向好趨勢。中國的企業家精神,應當以總書記提出的五個標準為前提,愛國、守法、創新、承擔社會責任、拓展更高的國際視野。要深刻的意識到,在中國做企業和在國外做企業的差別。
李志起認為,在疫情之后如何進一步的發揮企業家精神,這不只是企業家自己的事情,而要讓這種精神像火苗一樣越燒越旺,擴展到整個企業團隊甚至整個社會,以對沖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暢銷書《反脆弱》提到,“要利用不確定性去獲益,把不確定性當中的危和機辯證地看待”,很多成功企業和偉大品牌,都誕生在危機時刻,誕生在經濟的低潮期,包括寶潔和沃爾瑪,都是從低谷一步步走過來的。
三、 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
作為智庫,近三年的主要工作就是跟蹤和呼吁優化營商環境。北京的優化營商環境已經到了發展的新階段,民間對北京評為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第一名是否名副其實存有爭議。
在疫情期間,北京出現了諸多新情況,有上千家北京企業選擇離開北京到其他城市創業,這種現象與營商環境的優化形成鮮明對比。企業離開北京的原因是什么?發生了怎樣的新變化?結論是:優化營商環境正在逐漸的從表面步入深水區。優化營商環境,使辦事更便利,注冊注銷更方便,按照世界銀行的定義標準,是較容易實現的。
接下來,北京市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所要做的工作,是要消除更多的包括所有制歧視在內的隱形門檻。在疫情期間,民營企業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所有制歧視的存在,如果不以不動產作為抵押,能夠拿到銀行融資貸款的企業寥寥無幾。所有制歧視的存在,給民營企業家帶來了強烈的不安全感,同時要注意消除可能不同程度存在于各個行業的潛規則。
企業家要愛國,扎實創業,要從實業上做貢獻,政府要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給企業提供更好的生態。對抗危機,一方面要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要不認輸,不退場,一方面要依靠政府,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