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民企
并購紓困 助力雙循環
近年來,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并購市場的重要力量。實現順暢的循環、有效率的循環,需要產業升級、企業重組,而并購正是有效的途徑和手段。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金融機構要不斷地提高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能力,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落實“六穩”“六保”任務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9月19日,以“并購紓困助力雙循環”為主題的德勝門大講堂暨第十七屆中國并購年會在全國工商聯舉行。與會專家分別就并購紓困助力雙循環提出自己的看法。
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
全球金融市場回顧及并購工作的展望
劉明康回顧了疫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發生的變化,研判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三個“巨大”。一是巨大的資產大通脹,無限制的量化寬松和市場干預的后果是資產價格通貨膨脹,而寬松的貨幣政策至少會維持到2022年底;二是巨大的資產大輪動,投資者將從無風險資產和低收益資產轉向風險資產以尋求更高的回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股票將是人們選擇的資產類別;三是巨大的資金大流動,廉價而充足的資本將流入東亞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推高當地資產價格和貨幣,而且,巨大的資本流動才剛剛開始。
談及疫情過后對資產配置和投資,劉明康表示會出現三大反轉:
第一,全球經濟重心將進一步向亞洲傾斜。第二,固定收益、股票和另類投資的傳統資產配置將需要大幅調整。其中,股票資產類別值得得到較高的估值,特別是那些能夠產生穩定和可預測的現金流(股息)的公司,以及那些將從疫情大流行后的世界中受益的獨特商業模式和技術的公司。第三,此次疫情無疑將成為許多范式轉變的催化劑。當前,正在孕育一場技術革命,它將繼續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好,從醫療保健到5G和物聯網,各種技術都將得到應用。
在這三大反轉之下,劉明康對并購的風險進行了分析與展望,他表示,要審慎使用自己的資本,在優先次序上,首重內生增長與進步的投資;在信息不對稱、透明度不高的環境中,要認真做好盡職調查,認真做好未來不確定性的壓力測試;要建立嚴格的檢查機制、組織和專業隊伍,堅定不移共享信息,做好為客戶服務。
全國政協常委、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
經濟增長可期
但要注意結構性問題
我國今年一季度經濟下滑,但是二季度同比增長3.2%,環比增長11.5%,實現了強勁復蘇。據最近公布的七、八月份的相關數據,楊偉民判斷,“三季度、四季度還會進一步向好,全年應該是正增長。”
楊偉民認為,這首先得益于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短期之內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其次是我們調整了政策和目標,疫情控制住以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力地推進復工復產。全國兩會確定我們今年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六穩”和“六保”,并出臺了力度比較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通過分析上半年經濟能夠迅速轉正的結構性因素,楊偉民表示,從目前情況看,我國經濟已實現快速恢復但并不平衡。一方面,存在供給側恢復快于需求側,需求側中的投資恢復快于消費,消費中非接觸式消費恢復快于面對面消費,以及消費中進出口恢復最慢等問題。另一方面,供給側中存在第二產業恢復快于第三產業,第三產業中數字化程度較高的金融和信息服務增長快于其他行業等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問題既有疫情影響,也有長期性結構問題,如居民消費率持續降低,制造業和民間投資不振,金融業一枝獨秀,房地產價格上漲壓力大等。”楊偉民說。
楊偉民表示,我國經濟今年實現一定幅度的增長可期,但恢復中不平衡和結構性問題不容忽視。因此,政策可考慮從推動消費恢復常態、加大對制造業和民間投資支持力度、要保持制造能力大于消費能力的格局、要防止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促進金融業的發展同實體經濟相協調等6方面進行完善。
全聯并購公會黨委書記、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
雙循環呼喚
更優股權投資環境
徐林分析了雙循環提出的背景并表示,外部環境的惡化可能不是短期的,必須為此做好長期應對準備。
以國內循環為主不是要實行國內大循環戰略,政府依然需要努力維護外部環境的友好,為企業國際化經營創造條件。徐林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不是簡單的擴大或刺激內需,而是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特別是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提高國內供給側對國內消費升級和產業鏈完整性的響應效率,提高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盡可能減少需求外溢。面臨外部先進技術封鎖加劇,進口替代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以國內循環為主的重點應該放在供給側,徐林指出,在這個過程中,創新創業實際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那么,哪些領域是創新創業的重點呢?“要重點關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健康經濟、制造基礎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
“做好這些事政府和企業要有很好的分工,政府應該把更多的錢用在中國的基礎研究或者是一些風險特別高的企業研發活動的基礎上。”徐林強調,政府資金應強化對基礎研究額和高風險企業研發活動的支持,各類股權投資基金更多促進科研成果的市場化應用和創業活動。
對于如何營造更好的市場化股權基金發展環境,徐林認為應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和企業考核制度,讓更多長期性資金能夠作為股權基金出資人。“要構建更加多層便利的股權交易環境,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產業鏈優化并購和股權投資退出搭建平臺、拓展通道推動監管適度的行業監管制度建設,推動供給側各領域的管制放松,減少股權投資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
全聯并購公會創始會長、金融博物館創始人王巍:
雙循環中的
大并購時代已經來臨
作為并購專業人士,王巍表示,中國經濟已顯現出的新格局。“40年前的改革開放之初,我們談國際大循環,要奔向全球經濟的大海。現在,我們提出雙循環,看來是要回歸本我。”
對于中國經濟,王巍信心十足。“信心來源于我們已經有了大國的市場和經濟基礎;中華民族的勤勞與奮斗精神;科技進步推動全球化不可逆轉;人類文明的底線已經提升了,回歸野蠻與戰爭的可能性很小;互聯網環境下,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必然進步。”
王巍提出,要用并購交易師的獨特視野來審視經濟現狀。“并購交易師的眼界應該不同,一定要腳踏實地。要抓住雙循環導致的中國市場與結構的重組機會。”
國內大循環就是要打破區域和行業的行政割據,重組跨地區跨行業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精耕細作,夯實過去粗放經營的基礎。
王巍表示,國際循環中要培育進口替代產業,重組出口產業。變被動為主動,準備未來以更加雄厚的實力加入全球化和引領全球化;還要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王巍認為,并購公會要為民營企業家服務,在困難時期不僅要做“方艙醫院”,還要做“拆彈專家”,專注不良資產的重組和民企紓困的市場,踏踏實實地參與雙循環重組。要在經濟雙循環的變局中,推動金融科技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的應用,讓企業、產業在一系列并購和重組中創造效益和強大的生命力。
編輯:秦云
關鍵詞:民營企業 雙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