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聚焦
研究生教育邁進新時代
新聞背景:
研究生教育作為最高層次的學歷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研究生教育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研究生教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研究生在學人數,從1949年的僅629人,到2020年預計突破300萬。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對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堅持‘四為’方針,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的明確要求。7月29日,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孫春蘭副總理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準確把握研究生教育定位,突出“研”字,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注重分類培養,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嚴格質量管理,推動研究生教育新發展。
9月初,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出臺《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和改革舉措。9月22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十大專項行動”有關情況。
財政支持:從“蓋房子”向“強內涵”轉變
“‘十三五’期間,發展改革委實施‘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將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育作為重點支持方向,設立中央高校‘雙一流’建設、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等專項,基本覆蓋開展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高校。”9月22日,在教育部召開的2020金秋系列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介紹,2016年以來,針對基礎學科、交叉學科、特色優勢學科以及關鍵領域等,中央財政安排了530億元來支持高校建設。支持方向從“蓋房子”向“強內涵”轉變,重點加強科研平臺、教學設施和創新創業能力建設,有效提升高校辦學育人的保障水平,為補齊科研設施短板、厚植發展基礎提供有力支撐。
研究生招生計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宏觀調控的重要指標,也是國家優化研究生教育結構、保障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蔡長華表示,“十三五”期間,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增強未來發展動力的需要,科學調整研究生培養規模和結構。“一方面,穩步擴大規模,研究生招生規模從2016年的約8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萬人左右,高層次人才有效地支撐了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優化結構,招生增量主要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傾斜,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公共衛生等服務國家戰略、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相關學科傾斜。目前理工科博士占79%,碩士占57%。”
“2012-2019年,高等教育階段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累計投入5萬億元,年均增幅達7.9%;科技經費也對研究生開展科研活動給予大力支持,有力推動研究生教育邁上新臺階。”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呂建平介紹,今年,在財政平衡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中央財政通過優化支出結構,安排增量資金支持碩士研究生擴招工作,對研究生教育給予重點保障。
回歸到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
“我國研究生教育正在經歷從大到強的轉變,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挑戰,人民群眾對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國際上大國競爭日益激烈,研究生教育的戰略性、重要性更加凸顯,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更為迫切。”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表示,經過70多年的奮斗,我們構建了比較完備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基本實現了高層次人才的自主培養,有力支撐了科技創新和國家戰略發展。但我國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一是對研究生教育規律的認識還有不到位的現象,有的學校還片面追求規模擴張,高質量、個性化培養不足;二是學科專業調整剛剛起步,對緊缺人才培養和“卡脖子”技術突破的支撐不夠有力,學位授權改革有待持續深化;三是導師規模不斷擴大,總體素質有保障,但一些導師責任沒有壓實,指導能力不夠,師德師風建設仍需加強;四是研究生培養機制還不完善,分類培養體系建設有待持續深化,差異化、多渠道投入機制尚不健全,對重點學科、基礎學科保障還不到位;五是法律法規滯后于實踐發展,對分級管理和分類評價有影響。一些單位內部的質量管控不到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學位“注水”現象。
在規模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洪大用表示,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在管理上更要高標準、嚴要求,把提升質量作為核心,把工作重心真正回歸到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上來。“嚴把出口關,合理制定與學位授予相關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強學風建設,敢于讓不合格的學生畢不了業,倒逼學生潛心治學。”
洪大用表示,《意見》明確更加注重分類培養,進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加強學術學位研究生知識創新能力培養;強化產教融合,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而導師隊伍建設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礎性工程,決定著整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在洪大用看來,《意見》提出強化導師崗位管理,明晰職責邊界,將政治表現、師德師風、學術水平、指導精力投入、育人實效等納入導師評價考核體系。支持導師嚴格學業管理,給負責任的導師撐腰。他介紹,教育部即將出臺配套文件,規范導師指導行為,建立師德失范責任認定和追究機制。同時,加強導師培訓,建立國家典型示范、省級重點保障、培養單位全覆蓋的三級導師培訓體系。“我們即將發布《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規范研究生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提高這方面的教學質量。同時對于學術學位,我們進一步推動科教融合,促進學生在學期間參與課題研究,提升研究能力。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洪大用說。
讓研究生教育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
在7月29日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上,江蘇省政府作為唯一的地方政府作了交流發言。在此次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介紹,近年來通過調整存量、培育增量方式,江蘇研究生教育的層次結構、類別結構、學科結構不斷優化,研究生教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發展的結構適應性顯著改善。“在層次結構方面,江蘇現有博士研究生3.4萬人、碩士研究生18萬人。其中,理工科的博士研究生占78%、碩士研究生占65%。在類型結構方面,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實現了除軍事和警務以外專業學位類別的全覆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占比達到60%。在學科結構方面,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12個學科門類101個一級學科,43%的優勢學科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密切相關,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解決了諸多重大技術難題。”葛道凱舉例介紹說,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優勢學科帶頭人王澤山院士,研究和解決了廢棄火炸藥再利用的有關理論和綜合性處理技術,實現了資源化再利用,改善了安全,降低了公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此外,他發明的高密度火藥裝藥技術,已推廣應用。“再如,蘇州大學優勢學科‘光學工程’圍繞光電顯示、綠色能源、航天遙感、激光技術等方面進行重點研究,多項科研成果和專利成功應用在國家級證卡安全和光電顯示等重要領域。”葛道凱說。
“我們學校每年就業的畢業生中80%左右是研究生。”據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介紹,近年來,清華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在98%以上,超過80%的畢業生奔赴重點地區重點單位,赴北京以外地區就業連續7年超過50%,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新時代,研究生教育與國家和民族發展同頻共振,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發展目標是由大到強。《意見》的發布開啟了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發展新篇章,標志著中國研究生教育發展邁上新臺階、進入快車道。”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王戰軍認為《意見》突出了新時代發展研究生教育的緊迫性、關鍵性和重要性,并對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目標、路徑、任務等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站在國家發展、社會需求、民族復興、人類進步的高度,著眼全局,統籌推進,從思政教育、導師職責、規模結構、授權審核到招生制度、培養模式、教材建設、質量保障、監測評價等各個方面,對研究生教育發展作出了全面、宏觀的戰略部署。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研究生 教育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