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綠·聲音
生態環境部:先進技術科技手段為北京空氣質量改善提供強大支撐
人民網北京9月11日電(丁亦鑫)11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指出,在北京市的空氣質量改善中,科技支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先進技術和手段在“2+26”各城市的廣泛應用,對整個區域的精準治污、有效治污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作用。
據介紹,與2016年相比,北京市PM2.5濃度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4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由34天下降到了4天。公眾的藍天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趙英民表示,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自實施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向區域“2+26”城市派出了28個“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組,推動形成了“邊研究、邊產出、邊應用、邊反饋、邊完善”的新型科研工作機制。“2+26”城市區域具有半封閉地形、環境容量小的特點,北京地處“2+26”區域的最北端,也是區域大氣擴散條件相對較差的城市,因此北京近年來空氣質量的環境明顯改善,客觀講,首先北京市自身持續不斷努力,同時我們必須要看到,北京市的空氣質量改善,有區域其他城市聯防聯控的貢獻。在這其中,科技支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先進技術和手段在“2+26”各城市的廣泛應用,對整個區域的精準治污、有效治污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作用。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科技手段:
一是關于建立空天地一體化大氣環境監測體系方面,運用了新一代高時空分辨率的衛星遙感、激光雷達垂直監測、大氣組分觀測、在線監測、走航監測等新技術手段,構建了涵蓋鄉鎮(街道)PM2.5和TSP高密度的監測網,全方位助力大氣污染的防治工作。
二是創新建立了大氣PM2.5綜合源解析技術,實現了大氣PM2.5精細化的來源解析,支撐精準治理。
三是創新污染源排放監管技術,實現精準執法,運用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的精細化管控技術,建立了重型柴油車遠程在線監控平臺;集成衛星遙感、地面PM2.5高密度監測網和污染源點位等數據,開展網格布點,進行“點穴式執法”。
四是預測預報技術顯著提升,實現精準預警。建立了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技術體系,目前整個區域重污染過程的預報準確率接近了100%,也就是說只要有重污染過程,就會及時向公眾預警。污染的級別準確率現在已經接近80%。預報的時長由提前7天拓展到了提前10天,早一天就能為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依法實施重污染天氣應對爭取時間,更加從容,同時也進一步減少對經濟社會的擾動,同時還可以精準防控和削減重污染天氣的污染程度。為準確識別污染過程、啟動污染應急措施提供了關鍵的科技支撐。
五是包括超低排放在內的一系列綠色制造和污染治理新技術,實現了產業升級和高效治污相統一,比如說區域內火電廠超低排放,目前超低排放裝機機組容量已經達到了80%,火電超低排放技術是世界領先的。目前,超低排放技術正在由火電行業推廣應用到鋼鐵以及其他行業。另外,低氮燃燒改造大幅度降低氮氧化物。此外,像新能源車、柴油車治理等,都是高技術、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在污染末端治理,更多的是在綠色制造、綠色生產、產業升級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先進技術科技 北京空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