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資訊
《我在頤和園等你》重在體驗“頤式生活”
張國立帶領年輕藝人打卡頤和園,總制片人劉兵、制片人毛嘉揭秘節(jié)目內核
近年來,越來越多蘊藏中國古典文化、園林建筑美學的歷史文化遺產,被文化綜藝所挖掘。近日,在北京衛(wèi)視播出的《我在頤和園等你》便來到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清代皇家園林頤和園,以全新的視角,講述頤和園的歷史價值和遺產文化。節(jié)目由張國立帶領鄭爽、王子異、王鶴棣等年輕人,通過打卡頤和園的方式,升級改造中國古代“宮市”的唯一孤本蘇州街,以此帶領觀眾深度體驗“頤”式生活。
“頤式生活”是放慢腳步
2018年的節(jié)目《上新了·故宮》令故宮成為時下最熱的青年文化打卡地。《我在頤和園等你》由此應運而生。總制片人劉兵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節(jié)目名中的“等”指向的便是年輕朋友,希望他們可以和家人一起前往頤和園,打卡蘇州街,重新感受清代皇家園林之美。
節(jié)目著重打造“頤式生活”的概念。制片人毛嘉解釋,“頤式生活”一方面指的是頤和園可以帶給觀眾與現(xiàn)代都市完全不同的生活體驗。此外,頤和園更是“一步一景”,每一個角度都是一幅絕美的風景畫。“所以‘頤式生活’也是希望大家留心身邊的生活之美。”
《我在頤和園等你》采用了類似游戲的“通關升級”模式,嘉賓可以通過完成主題路線任務獲得元寶球;每集齊七個元寶球,即可解鎖蘇州街上的一家店鋪,店鋪中售賣的均是與頤和園相關的文創(chuàng)產品。而隨著節(jié)目的推進,觀眾也不會只看到活潑、輕松的“頤式生活”,而是慢慢隨著嘉賓的腳步深入歷史。
營造年輕人與頤和園關聯(lián)
通常文化綜藝邀請嘉賓都是以老戲骨或藝術家為主,但《我在頤和園等你》卻大膽采用“特邀總干事”張國立帶領一眾青年藝人的“年輕搭配”,其中鄭爽、王子異、王鶴棣、孟美岐等均為90后,而大部分年輕嘉賓此前對頤和園了解甚少。毛嘉解釋道,所謂傳統(tǒng)文化煥新,傳承對象正是年輕一代。“所以節(jié)目中張國立就代表家長,帶著‘孩子們’認識和感受頤和園。”毛嘉希望通過營造這種情景,讓年輕觀眾感覺到與頤和園的關聯(lián)。
轉場靠徒步和坐船
對節(jié)目組而言,《我在頤和園等你》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轉場”。頤和園的面積是故宮的四倍,地形和建筑格局也很復雜,有山、有水、有橋,這也造成頤和園內幾乎不能使用電瓶車,只能靠徒步。有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節(jié)目組也會安排嘉賓分別乘坐快船、小型游船。但由于拍攝不能影響正常游客觀光,頤和園的船只也很緊張,所以經常出現(xiàn)從A點到B點轉場,整個導演組要使用四五種不同的交通工具。
毛嘉透露,第一期節(jié)目僅流程表就長達27頁,從轉場節(jié)點、如何轉場、嘉賓的行走路線和方式、第一波攝像和第二波攝像不同的轉場,都計劃得十分詳實,“因為我們要去不同的地方打卡,這要求節(jié)目組對頤和園整個的路線、景點串聯(lián)都非常了解。”
綜藝帶文創(chuàng)不為賣貨
近年來,隨著文化綜藝的推動,故宮、天壇、頤和園推出的一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都成為網絡熱賣單品。據(jù)悉,《我在頤和園等你》以蘇州街店鋪為基礎,在電商平臺推出的頤和園文創(chuàng)同樣獲得不俗關注。
總制片人劉兵認為,《我在頤和園等你》與文創(chuàng)的鏈接是歷史必然,因為蘇州街在乾隆年間便是一條皇家買賣街,吸引了全天下各種產品。劉兵希望當下的蘇州街也可以成為一個體驗文化的場所。觀眾除了可以在線上跟著鏡頭走到這條街,節(jié)目之外,也可以到頤和園親自感受這些歷史店鋪的存在。
編輯:楊嵐
關鍵詞:頤和園 節(jié)目 頤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