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時評
學好普通話給脫貧攻堅增添動力
“學會普通話,說話讀書都不怕。”四川涼山是深度貧困地區和彝族聚居區,學前兒童普通話普及程度低的問題是當地脫貧攻堅“短板中的短板”,也是貧困代際傳遞主要因素之一。不會普通話,一度成為阻礙當地群眾與外界交流的攔路虎。不僅大人,就連讀書的娃娃也因聽不懂老師講的普通話而失去自信。(8月30日《四川日報》)
扶貧先扶智,扶智從教育抓起,抓教育要從學習普通話抓起。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貧困地區大力推行普通話語言,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目前普通話語言問題仍然是四川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在個別地方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對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扶貧就是在技術、資金、產業及思想觀念上進行扶持,沒有真正認識到扶貧先扶智的意義,沒有真正認識到語言溝通障礙是導致當地經濟社會相對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不會說普通話,外來投資或幫扶機構無法順利地與其交流溝通,甚至彼此可能產生誤會,導致幫扶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也給脫貧攻堅帶來極大障礙。
學好普通話,增強脫貧攻堅凝聚力。語言溝通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脫貧攻堅推進,推行普通話對推動脫貧攻堅起著極為重要助推作用。近年來,四川涼山下大力氣,采取各種激勵督促措施,依托“一村一幼”幼教點,幫助民族地區學齡前兒童在學前學會普通話,實現聽懂、會說、敢說、會用普通話目標,提高貧困地區普通話水平。推廣普通話工作從學前兒童抓起、從學校抓起效果最有效、影響最長遠。普通話水平的提高既對脫貧攻堅起著極為重要推動作用,也增強了脫貧攻堅凝聚力,普通話的普及讓越來越多的村民拓寬了發家致富的路子。在涼山州越西縣瓦曲覺鄉河西呷多新村,老百姓通過普通話把家鄉的美麗景色,風土人情傳播給前來的游客,也通過普通話架起一條通向各地的橋梁。
學好普通話,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力。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聲音,從大處講,推廣普通話,說好普通話是我們祖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從小處說,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需要。四川在涼山啟動的“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從源頭上打破貧困的“積累循環效應”,從根本上消除貧困的代際傳遞,讓“讓貧困不再在大涼山的下一代中繼續發生”逐漸成為現實,激發出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8/31/8265706.html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普通話 脫貧 貧困 代際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