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0年第三期
一畫天地 萬法唯心—張宜中國畫的寫意精神
真文人-139×70cm-張宜
懷素書蕉圖-140×69cm-2015年-張宜
中國畫是視覺藝術,但它的創作并不只是依靠人的眼睛,而是更多地依賴人的精神,中國畫的意義也不僅僅在于視覺之美,而是應該能夠慰藉我們的心靈。畫家的使命便是探尋內心深處最真切的感動,從而傳遞出對自我和他者生命關照的光芒,在此意義上,畫為心之跡,心是萬物的根源,一切水墨只是心的幻化。一畫天地,萬法唯心,畫雖無言,但卻勝于萬言。
張宜,又號阿一,“一”者,包羅萬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它可以是一根線條或一片墨色,也可以一種圖式或一種語言,抑或可以是一種體悟自然的方式,但在張宜的心中,卻代表了一種藝術創作的心境,寫山川人物,亦寫畫者之心。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心為一切畫法的本源,在它的主導下,無法之法乃為至法,因此,他的“一”,是一種創作精神的本源,是一種心性無限自由的創作境界,這正是中國畫寫意之法的核心。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他擺脫了筆墨圖式與技法語言的束縛,進入到自由的創作心境中,營造出一種灑脫的超然之境。他的“一”,如石濤“一畫”之理,意為作畫過程的無限自由,一切都灑脫自如,萬象都隨心顯現,是內在情感的折射,這種萬法唯心表現出的心性的自然、靈魂的頓悟和身心的解脫,都給我們帶來了心靈的震撼。
一方面,他的作品多在簡約大氣的畫面中展現出自然生命的張力,他的筆墨語言縱橫揮灑,厚重而蒼勁,他作畫一貫講究以少勝多,畫面具有純凈、樸素的至簡之美。在遵循法度的基礎上,通過筆墨的酣暢揮灑,實現內心情感的自由宣泄。在他的筆下,古木奇石、高士羅漢呈現出樸拙豪邁的美感。他畫松石梅竹注重畫面的氣勢,強調縱橫對比,線條穩健昂揚,墨色雄闊蒼茫,很好地傳達出了自然萬物旺盛的生命力。他筆下的達摩、羅漢、民國先賢雖神情相異,但總能表現出人物內在的神韻,洋溢著一種撲面而來的震撼力。另一方面,他畫中剛勁的筆墨氣勢,使他的人物畫注入了直抒胸臆、書寫性靈的新鮮血液,展現出中國畫寫意精神的高度自由。他的人物畫,充滿動感和質感的有力線條,使畫面洋溢著豐沛的激情,墨色的濃淡枯潤又蘊育出了無限豐富的審美想象。他用頓挫自如的線條、滿含情感張力的墨色大筆鑄就人物形象,形成了筆隨心動的自由之美。在揮灑自如的筆墨涂抹之中,畫面呈現的洗卻浮華、復歸于樸的真情實感,使人物的情感得到了盡情釋放。
“豹頭環眼虬髯翁,色正芒寒氣如虹。殺鬼常留三分慈,英雄原本是書生”的鐘馗,在經歷了“十年磨一劍”體悟之后的張宜筆下已經成為一種精神的符號。鐘馗是有相的,又是無相的,張宜認為鐘馗是一種文化圖式,但更是一種正氣精神。近年來,從圖像語言到精神傳達,從再現形象到表達心性,他擺脫了形式的約束走向了靈魂的解放,實現了寫意鐘馗的高度自由。寫其形,意在傳其神,然傳其神,則必知鐘馗之心。他畫鐘馗,不只是傳其人格品質的正義和驅魔降妖的勇猛無畏,也常表現鐘馗作為凡人的率性、可愛和天真。他筆下形態各異的鐘馗形象多為紅衣寬袖,鐵面虬鬢,神情堅毅威猛,手執長劍傲然而立,神情桀驁不馴,既有兇神惡煞之銳氣,更有驅除伏魔之神威。他在創作鐘馗嫁妹、打鬼驅邪、揮劍斬妖等傳統題材之外,又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力,擴展了鐘馗圖式的表現形態。通過對鐘馗的趣味化寫意,表現了鐘馗詼諧、調侃、大智若愚的散淡狀態,創作了《鐘馗罵人》《鐘馗消夏》等現代生活題材的作品,表現出了鐘馗溫柔、慈悲、呆萌、天真等性格,借助滿含夸張、幽默的打油詩,刻畫出鐘馗現實化、生活化的人情世態。他筆下或幽默可愛或神勇無比的鐘馗形象,具有了形象之外的情趣與神采。
張宜為人真誠質樸,行事自帶正氣和俠氣,這使他的畫表現出一種敬畏自然和觀照生命的氣質。對于張宜作品的品評,美術評論家張榮東說“他是在用畫筆構筑著自己精神世界的桃花源”,這是簡單而又深刻的評價。在張宜的心中,他認為藝術的世界應該是自由、純粹和寧靜的。因此,他力圖通過創作體悟生命,通過與自然的情感互動,追尋靈魂的歸宿。他作品表現出的對自然和生命的頓悟,有著一條明確的精神指引,這條道路通向無限自由的靈魂家園,通向他精神世界的桃花源。在這里一切都回歸自然,回歸真實,回歸生命的詩意棲居。在張宜的畫中,這種情懷表現為對天地萬物的感悟和對生命本質的追問。他畫老者、僧人或孤鳥獨立于天地之間,仿佛在感嘆生命和時間的流逝,又仿佛在孤寂中沉思人生的悲歡。畫中的一樹一人、一枝一葉都有著強烈的生命氣息,勃發著生命的光芒,有如八大山人般的生命孤獨之思。唯其孤寂方能純粹,唯有純粹才顯風骨。在他精神世界的桃花源中,畫面中的孤寂有如生命的沉思,又如喧囂之后的沉靜,傳達出的是一種強烈而深沉的生命力量,這就是希望;這不是孤獨,而是回歸真實之后的生命吟唱。
中國畫的水墨語言本身就具有禪的意味。如果說禪宗追求個體生命的覺悟是一種修心之道,那么寫意精神表現的心靈自由也是一種自我反省。中國畫與禪本為一體,作畫也是一種修行的方式,兩者都是內在心靈的感悟。張宜常作佛禪修行素材,他畫《六祖撕經》《苦行僧》《羅漢圖》等禪意作品,表現人物靜立自然山水、放懷天地之間正是中國寫意精神追求的自由狀態。在這類作品中,他對禪畫人物神態和服飾的描繪最為精妙,畫中大筆揮就的線條干澀老辣,給人帶來剛勁的強烈質感,具有厚重的金石氣息,人物雖略勾側影,用筆寥寥卻形神畢現。他用充滿節奏的金石筆墨,表現人物氣韻生動的神態,傳達出直指心性、意動天機的禪意。書法通畫法,張宜寫意筆墨所具有的金石氣息,得益于他書畫并行的創作實踐,對古代書法的長期臨習,使他對筆墨語言的駕馭漸趨自由。他的書法,多取法碑刻,崇尚剛勁雄闊的運筆和結體,通過書法用筆和結體的自由變化,追求書法創作的心性表達,充分發揮了書法和繪畫相同的情感抒發功能,使內心的情感宣泄出來,他把書法用筆的堅實強勁、結體的穩重和雄闊氣勢轉移到寫意人物畫的創作中,使其在書畫線條之生拙和豪放互通的深度上不斷走向自由,呈現出了古拙厚重和風骨雄強的面貌。
多年之前,張宜所作《阿一心燈》為我們營造的一個靜謐、深邃而又孤寂的世界。一片神秘黑暗的幽林中,在微弱光芒的指引下,一個行者踽踽獨步,這樣一個神秘的天地,雖為想象之境,但卻是他最為真實的內心。因為畫中孤寂的行者正是張宜自己,這片天地正是他的心靈圖景,是他精神家園的隱喻,也是他靈魂永遠的歸宿,張榮東說這片密林是張宜靈魂的神秘投影。在這個孤寂的世界中,行者的虔誠與悲憫令人動容,這也正是張宜作畫的寫意精神,一切都回歸到靈魂的寧靜與自由,一切都回歸了自我的本心。其實,行者并不孤單,因為他有自己精神的指引,黑暗中的那一線燭火,在我們看來是微弱的,但在行者的眼中,它卻是永不熄滅的心燈,它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不但照亮了前進的道路,也引領著心靈的方向。
為了百姓安危,老子跪他一回-33×33cm-2008年-張宜
虎溪三笑-200×138cm-2015年-張宜
張宜
張 宜: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駐會常務副主席、山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作品受邀參加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美術作品展、翰墨齊魯—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中國畫節(濰坊)、“中國夢-太湖情”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等大型展覽;2008年發表論文《山水畫中的意境之美》,2010年發表論文《從圖式到精神:鐘馗的文化意味與藝術特質》并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鐘馗圖解》,2015年張榮東、張宜合作出版《廢墟與花朵》山水藝術志,2018年主編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山東地域中國畫藝術個案研究》;2019年主編《百年苦禪:李苦禪繪畫藝術研究》,論文《堅守與拓展:全國美展視角下的當代中國畫創作》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美術高峰論壇·揚州”。
代表作有《民族脊梁》《阿一心燈》《虎溪三笑》《今人不見古時月》《宜境》等。
責任編輯:楊文軍
文章來源:《畫界》2020年5月第3期
編輯:畫界 邢志敏
關鍵詞:張宜 精神 鐘馗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