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樓上過日子,樓下賺票子”
——來自陜西安康的易地扶貧搬遷一線觀察
搬入陜西省石泉縣池河鎮西苑社區的新家后,再到汛期,劉文波也能睡個安穩覺了。
“老房子在滑坡帶上,一遇上暴雨,干部就要組織大家往安全地帶跑。”坐在窗明幾凈的新家里,如今已是一名駕校教練的他憶起過往,感慨萬千。
挪窮窩、立新業、穩得住、能致富……“十三五”期間,在位于秦巴山區腹地的陜西省安康市,33.52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離開深山,開啟走向小康的新生活。
挪窮窩:5年間33萬余人搬離大山
下班回來,劉文波暢快地洗了個熱水澡。為陽臺上的月季花澆水,拿起抹布把家具擦拭個遍。
山大溝深,難養一方人。13歲那年,劉文波就出門討生活。哪一年下了煤窯,哪一年當上保安,哪一年在工地搬磚摔傷了肩……與貧困抗爭的記憶刻骨銘心。一到雨季,他還得跋山涉水回家,守著太爺爺留下的老屋。
易地搬遷讓這些成為往事。2017年,劉文波一家告別深山,搬進120平方米的新居。劉文波成了駕校教練,社區也為他的妻子介紹了工作,小兒子在家門口的小學讀書,吃上了免費營養餐。
新家的墻上,一幅“家和萬事興”的畫卷,描繪出這一家人揮別貧困的心情。
同在西苑社區,62歲的鐘家玉穿起旗袍,成為老年模特隊的骨干。“過去住在山里,連挑水都要走幾里山路。三個孩子初中沒畢業就去打工了?!辩娂矣裾f,現在搬了新家,自己和小兒子單過,兒媳在社區超市打工,日子越過越紅火。
三室一廳的新居被收拾得干凈整潔。一面鮮紅的國旗插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墻上貼滿小孫女的獎狀。“日子好了,希望家里能出個大學生?!辩娂矣裾f。
三代人際遇之別,折射出脫貧攻堅帶來的變遷。站在高處眺望西苑社區,78棟居民樓蔚為壯觀,超市、學校等配套設施齊全,儼然一座山中小城。
“易地扶貧搬遷是安康脫貧攻堅的首勝之役?!卑部凳凶匀毁Y源局局長王琳說,按照靠近城鎮、景區、園區、中心村的選址原則,安康共建設“十三五”搬遷安置房10.53萬套,33.52萬名群眾喬遷新居。
立新業:新家門前 賺錢顧家兩不誤
穿針引線,操作機器,一個活靈活現的布老虎在程愛民雙手間漸漸成形。在安康市漢濱區譚壩鎮松壩社區的毛絨玩具廠里,41歲的他是為數不多的男工之一。腳邊的一雙拐杖,透露出與眾不同。
程愛民15歲患上骨髓炎,27歲才走出大山,卻因身體殘疾打工屢屢碰壁。兩年前,他不曾想過,自己能搬入新家,還在家門口的社區工廠成了上班族。
“活兒不重。父母和我都在這里打工,三口人每月能掙5000多元!”去年全家脫了貧,還置辦了彩電和冰箱,程愛民也在心中許下個“小目標”:“自食其力的感覺很爽!現在,我還想成個家?!?/p>
為了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安康因地制宜興辦社區工廠、扶貧車間。截至2019年底,全市在搬遷集中安置點興辦社區工廠587家,吸納2.13萬人就業。
走進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一棟棟徽派建筑的安置樓依次排開,山上的茶園綠意盎然,山下的社區工廠內一派熱火朝天。毛絨玩具廠里,從大山深處搬遷而來的張運弟快人快語:“有了新家,又在社區工廠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還能照顧兩個孩子讀書。樓上過日子,樓下賺票子,日子舒坦著呢!”
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利縣委書記鄭小東說,為解決好搬遷群眾離鄉離土后續發展問題,平利堅持建社區與建園區、興產業一體謀劃,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25個,引進社區工廠89家。“山上興產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讓群眾樂業安居。
新生活:融入城鎮收獲“穩穩的幸福”
“勞動工具往哪兒放”“社區有沒有地能種點菜”……眼見群眾搬下山,錦屏社區黨支部書記江慧麗卻遇上了新問題。1346戶群眾從11個村搬遷而來,生活習慣迥異。要適應“山中人”變成“城里人”的生活,還得為群眾架起“引橋”。
為此,平利縣在安置社區探索建設“小庫房”“小餐廳”“小菜園”“小課堂”等“十小工程”。江慧麗說,在錦屏社區,定期開設的“小課堂”培訓就業技能,“小庫房”存放生產工具,“小廳堂”推進移風易俗,流轉70畝土地建起“小菜園”,讓有需求的搬遷戶每家分得一分菜地。
在緊鄰錦屏社區的“小菜園”里,69歲的搬遷戶馮德倉正在撒白菜籽。“有了這分地,可以種些菜。孩子們在社區工廠上班,我也有事干?!彼f。
在漢陰縣,當地探索“‘138’后續扶持模式”,通過建好一個支部,辦好居委會、社區工廠、農業園區三大載體,推進便民服務中心、兒童托管中心、矛盾調解中心等八大中心,寫好搬遷群眾融入城鎮的后半篇文章。
“買菜、買藥,老人日間照料,不出社區,啥事都能辦。”在漢陰縣最大的移民安置社區紫云南郡,每到夜間,58歲的周紅艷都會在廣場上翩翩起舞。“我們跟城里人的生活沒啥兩樣。告別了苦日子,剩下的都是幸福。”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社區 搬遷 群眾 工廠 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