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人物
王壽君:科學規劃核工業全產業鏈
“核能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優質能源,是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戰略性產業,在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實現能源轉型、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科技進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四五”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同時我國核工業正處在“兩彈一艇”以來最為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處于核科技工業能力體系建設的關鍵期,謀劃好核能領域的“十四五”發展對實現推進能源革命意義重大。
王壽君給出這樣一組數據:至2019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47臺,裝機容量為4874萬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2.5%。2019年,我國核能發電量為3481.31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88%。經過30余年發展,我國已逐漸建成了大亞灣、田灣等13個核電基地,從未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INES)二級及以上的運行事件,核電安全總體水平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提升了核電自主創新和獨立設計能力,實現了核電技術由“二代”向“三代”跨越;具備了每年制造8~10臺套核電主設備能力;形成了同時建造30多臺機組的工程施工能力;建立了較為完整、自主的核燃料循環體系,核燃料加工與供應能力完全可以滿足核電中長期發展的需要。
核能是支撐我國核工業體系建設的產業基礎和經濟龍頭。面向“十四五”,如何科學規劃核工業全產業鏈?王壽君建議,首先要明確我國核電產業中長期發展裝機容量占電力總裝機容量比重達到10%~20%的目標。基于我國核能發展已有基礎和條件,充分考慮核安全和公眾影響等問題,“十四五”期間每年新建10臺左右核電機組。加快部署一批“華龍一號”等核電項目,以及快堆、重水堆、高溫氣冷堆等項目。對“十四五”和面向2035年的核科技創新重大項目給予專項支持,加快核工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全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按照區域發展要求,“十四五”期間,在內陸電力負荷較大的區域,適時啟動內陸核電站建設,依據市場需求,推進沿海核電機組實施熱電聯產。如,在我國北方地區,積極推進核能供熱堆規模化建設,推動核能制氫示范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核動力破冰船與海上浮動核電站建設,推動我國海洋強國戰略實施。“最后,出臺對核電出口的融資支持政策,推動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等自主核電技術加快‘走出去’。”王壽君最后說。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核電 核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