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原創
加強交流溝通服務 推動委員雙向發力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加強委員隊伍建設,教育引導委員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重要指示,成都市政協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突出思想政治引領,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加強與委員的交流溝通、強化對委員的精細服務上著力,引導全市政協委員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增強責任擔當,推動政協委員在雙向發力中更好發揮主體作用。
一、 夯實政治基礎
人民政協是政治組織,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成都市政協堅持新思想引領新理念導航,以理論武裝提升政治站位,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引導委員切實把好履職“方向盤”。
一是以思想武裝加強政治引領。堅持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放在委員工作中的首位,教育帶動全市政協委員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和中共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等,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以理論研討增進思想共識。通過市政協務虛會、常委會會議、理論研討會等平臺,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等,常態化開展研討交流,不斷增進委員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強大正能量。
三是以學習培訓提升履職本領。堅持把新思想新理念作為委員學習培訓必修課,探索推行委員學習培訓標準餐、定制餐、自助餐“三餐制”,建立“黨校+高校”“線上+線下”“集中學習+個人自學”的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全覆蓋的學習培訓體系,為委員充電蓄能、更好知情明政,進一步增強委員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系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二、 創新方式方法
創新是做好委員交流溝通服務工作的源動力。成都市政協緊扣委員“需求端”、改進交流溝通服務“供給側”,務實創新,持續優化,搭建更多與委員交流溝通的平臺載體。
一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適應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實際,依托“互聯網+”的信息化平臺,建立履職呼叫響應機制,構建“隨時問”智能問答響應系統,充分利用微信群、釘釘群等在線溝通形式,積極組織委員開展議政沙龍、研討等線下交流活動,有力提升溝通實效。比如,本屆市政協的第三次全會,就是一次“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在香港、澳門的25名港澳委員通過釘釘視頻“線上”參會,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二是“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開辟委員進出機關的“綠色通道”,設置專門的委員接待室、咖啡廳,主席會議成員帶頭,定期邀請委員到機關座談交流、通報情況、了解需求,幫助解決委員在工作、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主席會議成員、各專委會分批分期全覆蓋登門拜訪委員,走訪調研委員所在單位。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走訪委員企業,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得到了委員的普遍贊譽。
三是“私聊”與“群聊”相結合。強化主席會議成員聯系常委、常委聯系委員、委員聯系界別群眾“三聯”工作機制的落地落實,積極發揮常委帶頭示范作用,注重運用生活化、鮮活化的政協話語體系,確保每位常委與每位委員的交流溝通高效順暢。通過把區(市)縣政協主席、各界別中市級部門主要負責人和代表性強的委員吸納為專委會兼職副主任,在每個專委會組建2—5個常委工作組,經常性開展集中式的交流溝通,更好激發委員思維碰撞、提升建言質量。
三、 營造良好氛圍
政協組織是政協委員的“娘家”。成都市政協堅持用心用情、換位思考,著力打造溫馨的“委員之家”,努力為委員履職營造良好氛圍。
一是突出協商中的互動。在堅持視察、調研、提案等履職方式實現常態化的同時,構建協商議政新平臺,每次常委會議圍繞一個主題開展“互動式”協商,邀請市委、市政府領導及部門負責同志到會聽取意見,與委員面對面進行現場互動交流,在平等、真誠的氣氛中碰撞思想、增進共識、溝通情況、研討辦法,從而促進協商問題的解決,充分調動了委員參與的積極性。
二是注重交往中的關懷。制定專門工作辦法,每年國慶節、春節等重大節日送上短信問候,每逢委員生日寄送紙質賀卡祝福,遇到委員生病住院及時看望慰問,當好委員“娘家人”,拉近政協組織和委員間的情感距離,讓委員倍感溫暖,增強政協機關“家”的歸屬感。
三是用活宣傳中的引導。在成都市政協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市級主要報刊、電視媒體等設置專欄,定期編發委員履職專刊雜志,宣傳政協委員在履職過程中出現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例,挖掘政協委員在協商議政、調研視察、民主監督、反映社情民意中的亮點,及時傳播委員聲音,充分展示委員風采,激發委員參政議政的履職熱情。
四、 強化責任擔當
政協委員不是個榮譽,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成都市政協注重強化委員責任意識,引導委員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促進委員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充分彰顯“責任委員”的使命擔當。
一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建立差異化統計指標體系,注重統計委員履職的質量和效果,針對不同崗位、不同身份、不同行業的委員設計個性化指標進行分項統計,并將委員履職成果統計情況作為評先推優和換屆時是否繼任的重要參考依據,持續增強委員履職的責任感。著力推動履職成果轉化,加強對委員所提意見建議的跟蹤督辦,采取多種形式及時向委員本人和單位反饋領導批示和成果采納運用、辦理落實情況,極大提升委員履職的使命感。
二是廣泛深入傳播共識。優化完善常委和委員、委員和界別群眾之間的傳播鏈條,充分發揮委員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以市政協常委會會議學習、專委會會議、知情明政座談會等多種形式,促進委員深化對中央大政方針和最新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具體政策、具體措施、具體要求的理解認識,并通過委員以“隨風潛入夜”“水到渠成”的方式傳遞出去,為經濟社會發展廣泛凝聚各界的共識合力。
三是關注民生民情民事。建立各方聯合調研機制,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民生專項提案等工作,沉下去、下深水,在提升真實性、及時性上下功夫,聚焦與老百姓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多聽委員的情況反映,多聽委員的意見建議,持續提質增效,助力黨委政府增進民生福祉,真正彰顯“人民政協為人民”理念。
(李仲彬,成都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委員 交流 溝通 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