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人民眼·長江十年禁漁)
赤水河:全面禁漁這三年貴州習水縣漁政執法船在赤水河巡查。
資料圖片
赤水河從貴州習水縣土城鎮流過。
王 慶攝
、
貴州赤水市轉產漁民在赤水河上為游客表演“獨竹漂”傳統技藝。
梁小平攝
引子
花了近1.3萬元,購買13955尾魚苗增殖放流——這份生態修復補償,讓王洪春教訓深刻。
家住赤水河邊,祖祖輩輩打魚為生,貨船司機王洪春熟諳各種捕魚方法。去年夏天的一個夜晚,他在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鰱魚溪碼頭附近放下幾個地籠,捕獲21條野生魚,其中多尾為珍稀魚類,被巡河民警逮個正著。公安機關以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立案偵查,對王洪春實施刑事拘留。
案件偵辦期間,根據遵義市公檢法等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辦理環境資源犯罪案件實行生態修復的實施意見(試行)》,公安機關建議王洪春主動彌補過錯:按照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評估制定的生態修復方案,購買魚苗增殖放流。后鑒于王洪春有認罪悔罪表現,公安機關為他辦理了取保候審。
王洪春付出的偷捕代價,折射出赤水河流域打擊非法捕撈的執法力度。
穿越云貴川三省,蜿蜒約500公里,赤水河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場所。長期以來受過度捕撈等影響,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漁業資源逐年衰退,影響長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安全。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同年底,原農業部發布《關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的通告》,明確從2017年1月1日零時起至2026年12月31日24時止,在赤水河流域實施全面禁漁,禁止一切捕撈行為——這是長江流域首條實施全面“十年禁漁”的一級支流。
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明確要求,“2019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2020年底以前,完成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的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
長江十年禁漁,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關鍵之舉。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落實好長江十年禁漁。
近日,記者沿赤水河貴州段重點水域實地探訪,捕捉全面禁漁3年多來的點滴變化。
禁漁勢在必行
“前些年,捕撈規格普遍不足20厘米,巖原鯉等中大型魚類還是幼苗的時候就被捕撈了,有的土著魚類已經從監測范圍內消失”
連日大雨剛剛消停,赤水河水勢洶涌,陣陣濤聲回蕩山谷。一艘快艇疾馳而來,在河面劃出兩道白色水浪。行至一處開闊水域,遵義市習水縣畜牧漁業發展中心主任張勁松將頭伸出窗外,打量著熟悉的場景。
7年前的那次執法行動,張勁松記憶猶新。
2013年夏天,時任習水縣漁政站站長的張勁松接到舉報——夜間常有人在習酒鎮河段非法電魚。張勁松組織全站3名執法人員,聯合原縣農牧局9名工作人員,開展專項執法行動。
“就在這個地方,眼睜睜看著6艘船從眼前跑掉……”由于沒有執法船,張勁松和同事們只好分守兩岸,準備用繩索和漁網攔截電魚船。誰知偷捕分子將螺旋槳拆卸下來,讓船順著水勢逐流而下,岸邊執法人員束手無策。
早在2002年,原農業部發布《關于在長江流域試行春季禁漁制度的通知》,赤水河被納入春季禁漁范圍。2003年起,貴州省將每年2月1日至5月31日定為赤水河禁漁期。2005年,國務院批準設立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地跨四川、云南、貴州和重慶三省一市,赤水河被納入,其中貴州省仁懷市五馬河口至赤水市大同河口為保護區5處核心區之一。
彼時,赤水河沿岸各地經濟發展提速,貨運船只往來不斷,談生意的、跑運輸的紛至沓來,帶火了當地餐飲業。
“河魚價格不斷往上躥,動輒幾十元一斤,個頭大的魚每斤能賣到數百元。”暴漲的魚價,讓打小在赤水河邊長大的張勁松憂心忡忡:越來越多的人盯上了赤水河里的魚,“除持證的專業漁民外,大量副業漁民也開始活躍起來,地籠、滾鉤、電魚機、密眼網等禁用漁具禁而難絕。”
多年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對赤水河實施了連續監測。監測結果顯示,這里的魚類資源狀況呈明顯衰退趨勢,漁業捕撈規格小型化、低齡化趨勢加劇。
“前些年,捕撈規格普遍不足20厘米,巖原鯉等中大型魚類還是幼苗的時候就被捕撈了,有的土著魚類已經從監測范圍內消失。”每年沿赤水河開展3個月以上實地考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飛認為,相較于其他因素影響,過度捕撈是破壞赤水河水生生物資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漁業法規定“禁止在禁漁區、禁漁期進行捕撈”,赤水河非法捕撈為何屢禁不止?
“執法監督力度不夠是重要原因之一。”遵義市原漁政站站長田景權說,僅靠漁政部門的行政處罰,不足以震懾非法捕撈活動。長期從事漁政監督管理工作,田景權感觸頗深,“一個縣有幾十公里河段,漁政執法隊伍就那么幾個人,要禁絕非法捕撈,力不從心。”
“每年禁漁期就幾個月,魚苗剛長大一點就失去庇護。”田景權和沿河各地漁政部門的同事們心里清楚,改變過度捕撈現狀、打破困局,全流域、全時段禁漁才是最好的辦法。
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一場生態保衛戰在赤水河流域打響。2017年1月1日零時起,赤水河流域“十年禁漁”。“全流域、全時段‘十年禁漁’,為水生生物恢復元氣留出充分的空間和時間,主要魚類可繁衍兩至三代,有助于資源數量、種類的穩步恢復。”劉飛說。
漁民退捕上岸
“所有漁船全部上岸,轉產漁民除了有征收補償,政府還配套后續保障”
14歲上船,40歲上岸,人到中年突然要換個活法,王小均一度陷入迷茫。
赤水河進入赤水市復興鎮后,河面變得寬闊,水流平緩,是各種魚類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過去,守著家門口的“聚寶盆”,復興鎮長江村村民王小均每天只需下河忙碌幾個小時,年收入輕松過10萬元。
“除了打魚沒別的生計,往后拿什么養家?”2015年底,原農業部與貴州省政府啟動長江流域赤水河貴州段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工作,遵義市所轄赤水市、習水縣、仁懷市三地漁民率先退捕上岸。面對上門商談退捕事宜的工作人員,王小均遲遲不愿明確答復。
在擔心后路的同時,王小均也在觀望安置政策。“我是持合法捕撈證的漁民,以前按規定繳納了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如果跟‘三無船’(無船名船號、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一個待遇,當初的錢就白交了。”
在赤水河謀生計的人群里,不僅有持證漁民,還有不少私自建造船只捕魚的沿岸村民。為做好退捕漁民安置工作,赤水市組織專人以調研、座談等方式,摸清漁民生產生活和家庭收入情況,廣泛征求他們的意愿和訴求。經過30多次修改完善,赤水市拿出一套退捕轉產轉業工作方案。
“沒有合法捕撈證的漁民,要是享受同等安置政策,的確有失公允,也不利于‘禁漁令’的實施。”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赤水管理站站長劉定明介紹,赤水市在推進退捕漁民轉產轉業過程中,實施精準退捕。
通過核實登記注冊和《漁業捕撈許可證》發放、年審情況,赤水市從最初統計的300多家船戶中確定138戶為轉產漁民。“所有漁船全部上岸,轉產漁民除了有征收補償,政府還配套后續保障。”合法權益有保障,王小均交出了漁船和捕撈工具。
“上岸后3年過渡期內,每戶轉產漁民每年享有1.88萬元生活補助,生活困難的漁民被納入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無房戶則優先享受城鎮保障性住房。”劉定明說,赤水市累計統籌各類資金1700余萬元,用于落實赤水河漁民轉產轉業工作。
漁船征收補償和生活補助到位后,王小均拿出所有積蓄再加上銀行貸款,在赤水市區買下兩套房子,一家六口進了城,開了一家小餐館。
對有意愿自主創業的漁民,赤水市給予2萬元啟動資金,項目通過驗收后再追加5萬元補助,同時配套貸款貼息等政策。“前后領到7萬元扶持資金,幫我把餐館開了起來。”王小均把臨街那套房子改造成了餐館,在城里站穩腳跟,家庭收入比上岸前翻了一番。
出赤水市區往南約50公里,元厚鎮陛詔村漁民楊正雄也開始了新生活。但與王小均不同,他留在村里發展。
赤水河“禁漁令”出臺后,市場對魚的旺盛需求如何滿足?楊正雄覺得生態魚養殖是商機,用上漁船征收補償款和生活補助資金,楊正雄很快就建好一片占地4畝多的魚池,還引來清冽的山泉水。遺憾的是,第一批魚苗投下去,不到一個月就全部死亡,6萬元投資轉眼打了水漂。
“海拔近千米,水溫比河水低得多,一般的魚還不大適應這種環境。選什么苗、喂什么食都有講究,稍有差錯就會出問題。”吃一塹長一智,楊正雄在農業部門協調下跑到周邊大型養魚基地請教,學習高山生態魚養殖。“口感和野生河魚相差不大,價格自然不會低,撈上岸就有人搶著買,收入不比當漁民差。”
在赤水市轉產轉業漁民中,像王小均一樣從事個體經營的占三成,像楊正雄一樣從事農業產業的占一半,其他的則引導至赤水經濟開發區就業或外出務工。在習水縣和仁懷市,當地還充分利用白酒產業發展優勢,將上岸漁民推薦至本地酒企就業。
“遵義所轄的赤水、習水、仁懷三縣市共完成435戶漁民轉產上岸,拆解631艘船只。”遵義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鄒家文介紹。
執法有力跟進
“現在打擊非法捕撈不再是漁政部門一家的事,執法更多由公安機關和綜合執法部門共同承擔”
27歲的張益,家住習水縣一個偏遠山村,原先一直從事貨運,給礦場運煤。“赤水河的野生魚賣那么貴,一網下去頂干好幾天活,要不我們也試試?”去年初,張益和兩名村民商量去河里撈點“副業”,三人集資近5000元,買來充氣艇、電瓶和電魚機等工具。
“十幾年前就在說禁漁,也沒見電魚的人栽多大跟頭。萬一被抓,也就是罰點錢。”面對家人的勸阻,張益不以為意。去年2月,他和同伙兩次電魚得手,各分得2000多元賣魚款。
去年3月3日深夜,張益一伙來到隆興鎮河段第三次作案。“正在收網上岸,一隊警察圍了上來。”張益沒想到,這次來執法的不是漁政部門,而是公安機關。原來,接到群眾舉報后,隆興鎮派出所立即聯合附近5個派出所,出動20多名警力前來抓捕。
次日一早接到警方通知,張勁松前去清點、鑒定所查獲的水產品,并聯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對生態損失情況開展評估。“現在打擊非法捕撈不再是漁政部門一家的事,執法更多由公安機關和綜合執法部門共同承擔。”張勁松說。
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工作啟動后,針對執法監管不到位、處罰力度偏軟的問題,沿岸各地深化漁政與水務、海事、綜合執法、生態環保及公檢法等部門協作聯動。
如今,張勁松和同事們裝備了兩艘快艇,工作重心轉移到日常巡護和漁業資源保護。每次在赤水河流域發現偷捕者,他總會第一時間聯系警方實施抓捕,并根據現場情況,會同其他部門開展聯合行動。
2017年8月起,仁懷市人民法院集中管轄仁懷市、赤水市、習水縣、桐梓縣范圍內的一審環境資源類民事、行政和部分刑事案件,破解因行政區劃管轄帶來的分段治理、各自為政等問題。
“要知道后果這么嚴重,來錢再快也不敢去電魚。”張益沒想到他們會被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終,三人因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分別被判處拘役4至6個月不等的刑罰,根據遵義市公檢法等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辦理環境資源犯罪案件實行生態修復的實施意見(試行)》,法院還責令他們承擔相應的生態修復責任。為此,張益又采購了2萬元的魚苗放歸赤水河。
全面禁漁以來至今年6月,仁懷市人民法院受理的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達100件,其中4人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185人被判處拘役。
“案件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濫捕濫撈得到了有效遏制。”仁懷市人民法院綜合審判庭副庭長蔡波介紹,在涉漁違法違規案件中充分發揮司法作用,將被告人是否履行生態修復義務作為重要量刑情節予以考慮,形成刑事制裁、民事賠償、生態補償等責任方式有機銜接,有效打擊和震懾了非法捕撈違法犯罪行為,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修復久久為功
“時不時就會有驚喜,特別是消失多年的土著魚類被重新發現,說明禁漁效果初步顯現”
“保護生態是大勢所趨,漁船都上了岸,我們沒有理由不撤離。”孫澤鴻說。去年6月,赤水市5艘餐飲船全部停止經營活動,拖離赤水河后拆解。
吹著河面微風,看著碧波蕩漾,桌上的飯菜散發著誘人鮮香……2003年,孫澤鴻買回一艘餐飲船,停泊在赤水市區東門河邊,開起了本地第一家水上餐廳。
2014年,趕在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開通前,孫澤鴻又打造了一艘新餐飲船,并配套建好污水處理設備、消防設施。
借著當地旅游業快速發展的東風,餐飲船生意越來越紅火。除了孫澤鴻的兩艘船外,赤水市區西門河邊也出現3艘餐飲船。每晚河邊燈火璀璨,音樂聲夾雜著吆喝聲此起彼伏。
隨著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孫澤鴻的餐飲船上陸續迎來一些特殊訪客:從市領導到漁政、交通、生態環境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相繼上門,希望他能帶頭關停餐飲船。原來,餐飲船所處位置正是魚類洄游產卵區域,長年的噪音污染和燈光照射,容易使魚類受到驚嚇,影響其產卵繁殖。
為了還水下一片寧靜,根據第三方評估結果,經多輪協商,赤水市關停餐飲船并拖離、拆解,對業主作了合理補償。
3年多來,在打擊非法捕撈的同時,赤水河沿岸各地加大力度改善魚類生態環境,開展經營性船舶改造、沿河砂石碼頭全面清理、固體廢物清理、黑臭水體排查等專項整治。
“這個是華鯪,那邊是中華倒刺鲃……不要小看這些池子,全年能培育出120萬尾魚苗,其中接近一半是珍稀特有魚類。”在赤水市城郊的大同鎮大同村,一座占地35畝的魚類繁育場里,整齊排列著30個圓形水池,赤水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亓磊對池中的魚如數家珍。
2011年,河南小伙亓磊從上海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研究生畢業,來到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赤水增殖放流站工作,專門從事人工繁育野生魚類。讓亓磊失落的是,“那些年,繁育速度遠遠跟不上捕撈需求,費心費力養出來的魚,放到赤水河就成了盤中餐。”
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的消息傳來,亓磊欣喜不已。“正在新建20個集裝箱魚池,專門用來繁育珍稀特有魚類,長到10厘米以上再放歸赤水河,成活率會明顯提升。”
赤水增殖放流站的工作是一個縮影。在赤水河沿岸,很多地方都在采取人工搭建生態魚巢、修復天然水域產卵場、開展增殖放流活動等措施,補充和恢復漁業資源種群、數量。
“時不時就會有驚喜,特別是消失多年的土著魚類被重新發現,說明禁漁效果初步顯現。”3年多來,劉飛和同事們目睹赤水河里的魚越來越多。
主要江段漁獲物中特有魚類,由禁漁前的每年21.8種上升至22.7種;單船監測產量較禁漁前增加1倍左右……今年4月底,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發布消息稱: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效果初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編制的《赤水河禁漁監測、保護評估及規劃制定中期總結報告》顯示,魚類資源明顯恢復,多樣性水平逐步提升。長江鱘和胭脂魚兩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采集數量明顯增加:長江鱘的采集數量由禁漁之前的每年0.1尾上升至3.0尾,胭脂魚由每年3.4尾上升至5.7尾。
(文中涉案人員均為化名)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07日 13 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禁漁 漁民 捕撈 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