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將履職現場帶到群眾中間
北京市政協委員工作室首場活動小記
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3日電(記者 包松婭)7月31日,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小區社區青年活動室里,窗外突如其來的大雨,絲毫沒有影響正在這里進行的活動節奏。
“建議大家都拿出自己的手機,打開微信,上面有一個面對面建群。今年是7月31日,咱們就都輸入密碼0731,加入同一個群。讓委員工作室從線下延展到線上,讓委員與青年們的聯系‘不斷線’,隨時有問題隨時找工作室溝通。”活動主持人,北京市政協常委、團市委副書記王洪濤拿出手機,發出“建群”倡議,一片歡聲笑語中,大家紛紛掏出手機添加微信的畫面“定格”在了活動尾聲。
這場北京市政協共青團、青聯界別委員與社區青年“面對面”活動,與以往有所不同,這是北京市政協按照“不建機構建機制”原則,推動建立委員工作室以來的第一場活動,同時也標志北京市政協共青團、青聯界別委員工作室正式啟動。隨著在不同地點、不同界別群眾中委員工作室的建立,形式豐富、內容多樣的活動還將陸續展開,形成常態化機制。
“我是一名餐飲行業的從業者,我們這個行業受疫情影響還挺大的,就業壓力也比較大,就想問問在這個行業怎么能提升競爭力。”
“我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雖然已經找好了工作,但從大學突然走進職場,一下子有不少精神和心理上的困惑,也不知道能找誰說說。”
……
“面對面”現場,餐飲、保安、社工、教練、快遞小哥、網絡作家、自由職業者、大學生等各行各業的青年代表與委員們并非真正坐得面對面,而是比鄰而坐。“左鄰右舍”的身份穿插,讓大家溝通起來更直接方便。
這不,美團外賣“快遞小哥”常凱,就挨著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二級巡視員劉小軍,他既高興又緊張,“我們這個群體流動性比較強,又缺少職業指導規劃,在勞務外包服務中,就繳納了一個意外險,心里挺沒有底的,覺得沒有依靠,以后有點糾紛找誰呢。”
劉小軍是這個問題的“最佳”解答者,他耐心地解釋道,你說的這個問題確實是普遍存在的,現在各級政府都很重視,要破除一切阻礙靈活就業的限制,“如何保護靈活就業群體,現在主要是社保問題,我們也在探索依托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對這個群體真實情況進行認證,同時對互聯網平臺企業責任分擔機制也在研究之中,相信逐步會有一個妥善的解決”。
常凱點點頭表示理解,但這個話題并沒有就此結束。現場委員們接續給常凱支招,鼓勵他以后可以學點技術慢慢轉型,找個能繳納社保的單位長期才有保障。
在與社區青年的面對面中,大家最多的問題就是關于就業以及職業發展,為此工作室也是“有備而來”,除了人力社保局有關負責人現場答疑,更有法院、大學、企業、醫院、團市委、律師事務所、媒體等領域委員的出謀劃策。
此前,共青團、青聯界別委員工作室專門就主題的選擇上進行了深入調研,面向全市學生、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國企、私企職員等各類青年發放8000多份調查問卷,并進行了專業分析。根據大家關注度高且集中的話題,將活動主題定為:化疫情之“危”,促就業與發展之“機”。
“咱們青年人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時,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提醒一下,比如要明確具體崗位、明確工作地點、明確勞動報酬,同時合同最后不要有大段空白,以免被增添不利的補充條款。”
“現在社會真正缺的還是技術和技能人才,具體在餐飲行業要注意自己經驗和技術上的提升,提升服務能力,能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才有競爭力。”
“網絡作品交易不公平問題上,要提高網絡作家的法律意識,對合同條款要有基本了解,在簽訂合同時就要做到心中有數,遇到問題可以向公益律師、行業協會反映。”
如今,青年們又多了一條了解情況、反映問題的渠道———北京市政協委員工作室,再加上與委員們在同一個微信群,青年們心里更有底了。“太有收獲了,有這樣的機會認識這么多的政協委員,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咱心里至少知道可以找誰問問。”中石油大廈保安李奇說。
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坦言,委員工作室的建立,不僅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境界上的提升,能夠真正實現政協工作的雙向發力,既就有關問題建言資政又在有關方面凝聚共識,使政協履職活動能夠更多地辦在基層、放在一線、開在群眾身邊,實現了政協工作緊緊地聯系群眾,與社會和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同頻共振。
據了解,探索建立委員工作室(站)是今年北京市政協重點工作之一,按照出臺的《政協北京市委員會關于加強委員聯系群眾工作的意見》,將發揮市政協委員界別代表性強和區政協貼近基層的優勢,探索通過多種形式建立委員工作室(站),市政協委員個人或委員群體經批準,可建立委員工作室,或在網上建立工作平臺。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委員 工作室 員工 北京市 市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