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生態中國>要聞 要聞
中國文旅地標保護專家委考察安徽淮南八公山
近日,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中國文旅地標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孫建,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生態旅游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美食地標評定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時理想等一行應邀赴中國豆腐發源地、國家野生大豆保護基地——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區進行考察。
考察組在淮南市八公山區人大主任王正海,八公山區山王鎮黨委書記陳進、八公山區政府辦主任科員謝敏鐘、安徽阜陽富龍建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長富等陪同下,先后考察了國家野生大豆保護基地和八公山豆腐食品產業園,考察過程中與當地企業進行了交流。八公山有關部門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八公山豆腐產業發展與品牌建設情況,考察組對八公山野生大豆保護和豆腐深加工產業情況給予充分肯定,并建議依托太和縣生態原產地品牌非轉基因大豆原料基地,對八公山豆腐深加工產品的生態食材、中國美食地標加快申報工作,條件成熟時將八公山風景區申報中國文旅地標品牌。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孫建考察中介紹:1、中國美食地標是2019年5月19日,由地名研究所、商業飲食服務業發展中心主辦的“中國美食地標保護暨全國餐飲地名庫建設”工作會議,出臺的《關于開展“道地產品與美食地標保護工作”的通知》文件,中國美食地標品牌國際交流活動,可以促進世界各國餐飲企業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解,加深了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友誼,并擴大了中華飲食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影響。2、《中國文化旅游地標》是中國地名學會聯合中國社會出版社編輯征集出版“中華文化走出去大型系列叢書”,并通過中國社會出版社在財政部立項的“中國國情多語種走出去”對外傳播平臺翻譯成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語等語種向全球發行,擴大、增強各地文化旅游資源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推動各地旅游市場的開發力度。對入選“中國文化旅游地標”文旅保護單位,叢書將對入選項目以圖文并茂多語言的形式面向世界推薦宣傳。3、生態食材是指按照生態食材團體標準種養加工出來供人類消費的農產品等。《生態農產品(生態食材)團體標準》已于2018年發布。 2019 年5月4日,2019修訂版發布會在北京召開,由商業飲食服務業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中國地名學會文旅委員會、中咨國業規劃設計中心等單位共同起草和發布實施。出席當天會議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張建華,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理事長王道龍,中國地名學會常務副會長陳高桐等。新標準突出了農業生態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
據了解,漢代淮南王封地中的八公山風景區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區,歷史上是淝水之戰古戰場,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是在這里誕生的,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劉安尚文重才,廣招天下賢達飽學之士3000多人。風景區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面積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先后評定為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八公山國家 AAAA 級旅游區。“淮南蟲”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起源。
據悉,八公山也是國家野生大豆保護基地和中國豆腐發祥地,公認淮南王劉安及八公為豆腐發明人,八公山豆腐是淮南市八公山區、壽縣的地方傳統名小吃。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劉安。相傳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藥,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黃豆和鹽鹵制作靈丹妙藥,結果仙丹未得,卻無意中發明了豆腐,稱之為“八公山豆腐”。 2008年9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批準成為地理標志產品,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安徽十大經典名菜。豆腐問世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隨著制作工藝的不斷發展,豆腐制品種類的逐步繁多,豆腐菜肴的日益豐富,豆腐品嘗的方法和感受,豆腐的精神和品質,林林總總,構成了獨特的“豆腐文化”。她是美食文化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是以豆腐為載體,以豆腐的獨特品味、豐富營養、風格品質、蘊含哲理、歷史淵源等為基礎,由飲食滲透到人類精神領域的一種文化。
建國后,淮南市在開展野生植物大普查中驚人地發現了該市八公山區等地生長了大片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生大豆,區域內野生大豆資源如此豐富,在我國極為罕見。野生大豆起源于我國,是改良食用大豆的重要物質基礎和研究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必不可少的載體。目前成為農業部確定的野生大豆保護區。
根據近期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公布“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示范創建和第一批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創建名單的通知》。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產品被列入第一批示范名單,必將推動八公山生態豆產品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本文由全國生態食材評定專家委員會專家陳小梅、楊超供稿)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