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政策解讀 時評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頁>扶貧>典型案例

告別地里刨食的苦日子——

西海固 闖出康莊路

2020年07月30日 09:40 | 作者:饒文靖 劉 峰 侯云晨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細雨浸潤下,寧夏西吉縣下堡村碧綠如洗。村口一側的艾草扶貧車間內,數十名女工或分揀,或裝袋,場面熱火朝天。每個月,經她們之手加工銷售的艾草護墊和沐浴包,總價40萬元。

下堡村所在的西海固地區,“苦瘠甲天下”,到2000年,貧困人口還有100多萬。如今,20多年閩寧協作、數年如一日精準扶貧,西海固已脫胎換骨。

盛夏時節,記者走訪西海固,一張張笑臉、一幅幅欣欣向榮的場景,昭示著這片土地的新生。

閩寧協作:特色產業讓農民就業增收

丈夫聾啞,孩子才幾歲,家里離不開,地里沒多少收入,出去務工不現實,下堡村村民馬花一度為生計發愁。2018年,在閩寧專項扶持資金幫扶下,下堡村有了艾草車間,30多名像馬花一樣不能離家的貧困村民,家門口就業。

“風吹不著,日曬不到,干一天能賺100元,這好日子,做夢都沒夢到過。”馬花現在很滿意。

下堡村黨支部書記馬俊平告訴記者,今天的好日子還得從20多年前說起。

1996年,福建對口幫扶寧夏,拉開了跨越2000多公里的閩寧協作大幕。

在閩寧協作的春風下,西吉縣2012年建成寧夏首個“閩寧產業園”。截至目前,入園企業超過2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89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3億元。

一花引來百花開。入駐企業以發展特色產業為重點,精準施策助力脫貧,把大大小小的車間建在了貧困村邊,下堡村也由此成為受益者。

“聘用的工人主要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可解決了我們村的大問題!”談起這種扶貧模式,馬俊平將其概括為不出村、有工打、有錢賺,務農、顧家、掙錢都不誤,“除了幫助貧困戶就業,企業還扶持帶動全村人種植艾草,3年時間,光土地上的收入都翻了番。”

精準幫扶:肉牛養殖成了致富門道

養牛,在西海固不算新鮮事兒。

“不過,以前養牛是為了犁地干活出大力,可十年九旱,莊稼都沒得種,還犁啥地?現在不一樣,養牛就是養牛,就是為了長肉增膘。”在海原縣史店鄉徐坪村,65歲的馮義祥談起養牛頭頭是道,“這些牛,只要用心養,長得飛快。才兩個月的牛娃子,你看這個頭。”

正說著,從鄉上回來的老支書田虎成也進了牛棚。看見牛把槽里的料拱到槽沿,他忙拿起木耙子歸置起來。

“田書記,我那事問清楚了?”

“這不來給你送好消息了,擴建牛舍、擴大養殖,跟之前一樣享受扶持政策。”田虎成說。

2015年,華潤集團幫扶海原縣創建“基礎母牛銀行”模式,截至目前累計外調基礎母牛32051頭,其中投向1046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1409頭。在企業帶動下,全縣建成萬頭養牛鄉鎮4個、肉牛養殖示范村57個,肉牛飼養量超過27萬頭。其中,基礎母牛存欄8萬頭,31家新建規模牛場已全面啟動建設。

短短5年間,肉牛養殖成了海原縣農戶的致富門道。

“我賒購了2頭牛,第二年就還清了欠款,這4年已經有了8頭牛。新下的犢子就能賣6000元,育肥一年還能翻一番。去年3頭就賣了4.7萬元。”馮義祥摸著牛背說,“有補貼、有技術支持,一頭牛掏個零頭就牽回家了,要是現在的日子還過不到人前頭,羞得出不了門。”

“我們村615戶2376人,第一年80戶引進了354頭牛,現在145戶養了654頭牛,今年初又有56戶申報增養246頭基礎母牛。和老馮一樣,村民們現在養牛的積極性可高咧!”田虎成說。

產業引導:村民富了,村集體收入增了

剛到隆德縣鳳嶺鄉李士村村口,一股胡麻油香味撲鼻而來。走進意興油坊,55歲的村民齊國璽熱情招呼。

和許多坐落在六盤山下的村莊一樣,曾經的李士村人多地少,靠天吃飯,產業無從談起。年輕一點的村民紛紛外出打工,想家但又不想回家,齊國璽也曾是其中一員。

“以前在銀川的糧油企業干,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可生活成本高,一年落不下多少錢。回鄉發展嘛,也行不通,土坯房、泥濘路,能有啥奔頭?”長期在外打工,齊國璽說話不遮不掩。

轉折出現在2018年,李士村利用自治區財政廳撥付的村集體經濟壯大發展項目資金200萬元,整合縣扶貧、農牧等部門資金10萬元,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

按照“村集體+股份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李士村建成昌信農家超市、鳳河醋廠、意興油坊、小雜糧磨坊,并組建農機服務隊,多渠道、多元化創新發展村集體經濟。

齊國璽回來了,在外打工的很多村民也回來了。

“村里就像是專門為我想的,辦起了油坊。在家門口,一月能掙3000元,家里的八九畝地也能照顧上。”去年,齊國璽一家順利脫貧。

“純手工生產、無添加劑、原生態,這些招牌城里人稀罕得很。3年多的光景,不光村民富了,村集體收入增長也快。”李士村黨支部書記齊永新介紹,從2016年的零收入,到2017年的1.8萬元、2018年的32.6萬元、2019年的39萬元,今年預計能到50多萬元。

在李士村帶動下,鳳嶺鄉8個村紛紛推出自己的傳統特色產品。馮碑村的石磨面、齊岔村的蜂蜜、卜岔村的土雞蛋、薛岔村的桃核制品……2019年,8個村統一注冊了“朱莊河”品牌,“鳳嶺八珍”線上線下賣得火熱。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9日 02 版)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西海固 村民 精準扶貧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