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資訊
江蘇:農村敬老院將變身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如何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7月23日,《江蘇省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及農村養老服務雙提升工作方案》出爐,最新“升級方案”將鼓勵“開門辦院”,用三年時間全面提升省內近千家農村敬老院的軟硬件服務水平。
調查顯示,廣大農村失能失智老人的剛需,是養老“離家不離村”。為了保障農村老人就近養老的需求,根據部署,到2022年底前,每個涉農縣(市、區)至少要建有1所失能(失智)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機構、建成3所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江蘇是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和老年人口較多的省份,據統計,全省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805.3萬人,占戶籍人口的23.04%,比全國平均高出5.13個百分點。當前,農村養老已成整個養老服務體系的“最短板”。與城市老人相比,農村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經濟收入更低,特別是蘇北地區,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空巢老人甚至空巢村現象嚴重。
目前,全省有950多家農村敬老院,10多萬張床位,主要兜底保障農村“五保”老人,大多數不對社會老人開放。但這部分特困老人數量有限,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的敬老院常年入住率只有四成。當前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農村敬老院不具備醫療服務功能,滿足不了失能失智老人護理需求,導致床位空置率較高;另一方面大批農村空巢、高齡、失能老人無人照料,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為此,此次《方案》提出,對全省敬老院和服務設施進行必要的改(擴)建,提升農村失能(失智)特困人員集中照護能力。優先滿足轄區內所有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照護需求,重點為特困人員、經濟困難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困難老年人提供無償或低償托養服務。
在保障特困人員的基礎上,敬老院“開門辦院”是趨勢,敬老院將在今后幾年里逐步轉型升級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村敬老院今后還可交由社會力量承接,并標配基礎醫療服務,向廣大農村老人提供低償、有償服務,有效利用閑置資源。今后,一個區域中心要覆蓋周邊2-3個鄉鎮特困人員供養、社會化住養服務需求。
《方案》要求,各地民政部門要對轄區內特困人員和老年人群體的數量變化、健康狀況、集中供養需求等進行評估,聯合相關部門科學制定計劃,明確本地區專項提升的目標任務、改造標準、實施步驟、責任主體、資金保障等內容;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探索建設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聯合體。
省民政廳同步印發了《江蘇省失能(失智)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機構設置標準》《江蘇省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設置標準》,明確機構的設置標準,涵蓋建筑用房、設施設備、適老化改造、床位照護、居家服務、消防安全等各方面。《方案》對今年的升級改造也提出明確目標,各設區市年底前要在所轄的2個(蘇北地區1個)涉農縣(市、區)建有1所失能(失智)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機構、市域內建有2所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在全市范圍立標示范、探索經驗。
(唐 悅)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農村 養老 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