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激蕩中國經濟新氣象

2020年07月16日 10:50 | 作者:盛玉雷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恩格斯說過,“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給經濟發展帶來沖擊之時,也的確在客觀上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在疫情防控期間,從新業態的生長到新消費的擴展,從新就業的創造到智能化的發展,新要素層出不窮,新機遇不斷涌現,新氣象漸成規模,為中國經濟注入強大動能。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增加值超過16萬億元,相當于GDP的比重為16.3%;另據統計,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數字經濟增速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約7.85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說明,數字經濟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突如其來的疫情,則加速了這一趨勢的到來。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經濟是一個動態循環的系統,發展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疫情防控期間,餐飲、培訓等行業受到不小沖擊,但外賣、網課打開了新思路,數字化轉型勢不可擋;農特產品銷售遇阻,直播經濟異軍突起,萬億級別的市場應運而生;身處天南海北的職工發現,通過線上協同合作,也能完成在寫字樓完成的任務。事實證明,中國經濟有足夠強的韌性,在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穩如磐石;有足夠多的機會,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過程中乘風破浪;有足夠大的潛力,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新動能不會一蹴而就,新氣象不是一日之功。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在疫情沖擊下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是因為基本面長期向好,“體量”更大、“體質”更好、“免疫力”更強。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具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既能在疫情防控期間開足馬力保障物資,也能在復工復產中迅速搶回時間;我國擁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不僅迎來了線上線下同頻共振、融合發展的新消費趨勢,而且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積攢了強勁的發展勢能,中國經濟的江河就能沖開絕壁、奪隘而出、千里奔涌。

從長遠來看,科技水平是影響世界經濟周期的主要變量,也是決定經濟總量提升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正處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長期以來主要依靠資源、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的方式已不可持續,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勢在必行。從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到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產業,新增長點不斷培育壯大,新動能持續噴涌,中國經濟的發展主動權始終牢牢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創新最大的活力蘊藏在基層和群眾中間,對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強鼓勵和引導,讓新生事物健康成長,讓發展新動能加速壯大。”以新業態開辟經濟新藍海,以新消費提供增長新支撐,以新就業滿足發展新需求,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實現新的跨越、創造新的奇跡。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經濟 中國 發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