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社會責任
95后志愿者王琇琨:向世界講述中國青年的戰疫故事
一場4分鐘的英文網絡演講,讓95后志愿者王琇琨和她的戰疫故事登上了熱搜榜。
4月15日,在由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辦公室、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共同應對新冠病毒”網絡研討會上,這名來自武漢大學德語專業的研一女生,作為唯一一名中國青年代表,面向數萬名全球青年,介紹了中國的抗疫經驗和成果,分享了她與同伴們開展志愿服務、參與抗疫的故事。
王琇琨有著怎樣的戰疫經歷,為何會被聯合國選中發言?這一切要從3個多月前說起……
戰疫:為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搭建線上家教平臺
時間回溯到今年年初。和大部分同學一樣,王琇琨在學期結束后就回到了老家。隨著疫情暴發、武漢“封城”的消息傳出,王琇琨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慮:無法奔赴一線的她,能為戰疫做些什么?
很快,王琇琨主動加入武漢大學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在工作對接中,一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護士的話給了她啟發:“如果我的孩子在家,也像武大的孩子一樣讓人放心就好了!”何不用線上教學的方式,將武漢大學在各地的志愿者召集起來,為醫護人員子女提供關愛?王琇琨思考。
2月9日,王琇琨與4名同學組成的核心團隊發起了“與逆行者同行·為奉獻者奉獻”志愿服務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關愛行動,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者團隊,為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在線家教和心理輔導服務。
招募通知發出后,僅48小時,3個500人QQ群就報名滿員。在整理出兩萬多條志愿者信息和1730條醫護家庭需求信息后,王琇琨和同學迅速開始手動匹配,力求實現孩子需求與志愿者條件的精準對接。經過一晚上的努力,第一批100多個家庭成功對接。2月15日,首批志愿者開始線上授課。
在王琇琨及核心團隊的努力下,他們將服務的家庭范圍從最初的武漢大學附屬醫院,逐漸擴大到全市各醫院及援鄂醫療隊。目前,已有1378名武漢大學志愿者為641名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提供“多對一”的在線輔導。
志愿服務期間,王琇琨平均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盡管疲憊,但活動中收到的反饋讓她感到溫暖。王琇琨告訴記者,活動中,他們收到過小朋友畫的畫、錄的祝福視頻,還收到了醫務人員發來的防護建議,還有一些家長送來了感謝信。
“只要有需要,志愿服務就會繼續下去。”王琇琨表示,等疫情結束后,她要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帶著孩子們手拉手逛武大。同時,她也希望能將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讓更多人得到幫助。
發聲:在國際舞臺上傳播中國戰疫正能量
談到被選中參加研討會,王琇琨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激。
4月8日,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辦公室提出邀請一名中國青年代表參加網絡研討會,會議的主題是青少年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接到學校通知的王琇琨,提交了自己的簡歷。
4月9日上午,王琇琨通過視頻,用英文與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辦公室工作人員分享了她在戰疫期間的志愿服務工作。當天下午,王琇琨便被確定為上場的中國青年代表。
接下來的6天,王琇琨一直在為演講做準備。4分鐘的英文發言稿,她與老師反復斟酌,前后修改了11次,背誦了上百遍。
4月15日當天,在聯合國秘書長青年問題特使賈亞特瑪的推介下,王琇琨第一個發言。她用兩個關鍵詞來總結中國戰疫的經驗,一個是“信心”,一個是“合作”。
“信心”一詞是王琇琨感觸頗深的一點。疫情初期,王琇琨發現自己和不少人一樣,被焦慮、擔心的情緒包圍。但當她從新聞中看到,許多志愿者通過提供物資、募集資金、做社區服務來抗擊疫情,她意識到自己可以加入他們。通過兩個多月的線上家教志愿服務,她深刻體會到信心的珍貴:“只有首先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才能不自怨自艾、無所作為,才能去改變現狀。”
關于“合作”,王琇琨在演講中這樣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與人的團結和國與國的合作,就像我們現在所做的一樣,是抗擊疫情的關鍵。”王琇琨說,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她看到中國對其他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包括輸送醫療物資、醫療隊,甚至是援建醫院等,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了大國風采。“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疫情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它是整個世界所有人類共同面對的困難,只有大家都站在一起才能共同戰勝它。”
“和那些真正在一線戰疫的青年相比,我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對于自己受到的關注和報道,王琇琨坦言感到慚愧。但她也表示,如果這些報道能讓更多青年加入志愿服務的行列、承擔起身上的責任,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談到未來,王琇琨充滿憧憬:“希望能夠借助自己的外語優勢,在更大的國際舞臺上展現中國青年的話語,把中國的正能量更好地傳遞出去,讓世界上更多國家看到真正的中國。”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04日 02版)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王琇琨 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