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聚焦 公益資訊 基金會 公益人物 社會責任

首頁>公益>社會責任

風雨逆行顯擔當——社會應急力量積極參與防汛抗洪救援紀實

2020年07月15日 10:53 | 作者:趙瑩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受降雨影響,連日來,重慶、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C20200714008-zx5

強降雨引發廣西融江水位暴漲,這是融江融安段的洪水(7月11日攝,無人機照片)。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廣西融江水位暴漲。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緊急疏散、搶險救援、供應物資……一場同心協力、眾志成城的抗洪搶險戰役迅速打響,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各家公益組織、民間救援隊伍、志愿者隊伍紛紛沖鋒在前,守護家園。

緊急馳援一呼百應

進入7月以來,南方的汛情仍在持續,暴雨絲毫沒有退卻的意思。中央氣象臺繼連續31天發布暴雨預警后,于7月7日升級發布今年首個暴雨橙色預警。

云南昭通,因暴雨水位急劇上漲,民警許世雄沿街嘶吼50分鐘,“注意房屋情況”“注意泥石流”;安徽銅陵,民警肖帆游到學校門口查看汛情,確認沒有學生后才離開;湖北崇陽,消防員在洪水中用拖船接送被困高考生,喊話:“讀書的小孩快下來”……網絡視頻中,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乘風破浪、排艱除難“逆行”的身影。

據應急管理部初步統計,全國已經有累計120余支社會應急力量、3500余名救援隊員以及大量城鄉社區應急志愿者,參與了廣西、湖南、重慶等地暴雨洪澇災害搶險救援工作。

作為專業的民間公益緊急救援機構,藍天救援隊在6月初就針對暴雨進行了備勤,清洗沖鋒舟、皮筏艇、浮力馬甲等救援設備,準備好食物、飲用水等物資。負責指揮的桂林分隊隊長莫日華曾經在一天中接到400多個求救電話,他緊急調度了14條皮筏艇,派出45名隊員前往救援地。

在莫日華近7年的救援經驗中,此次的洪水量級是他從未遇到過的,“洪水和暴雨同步來,城區一下子就被淹沒了。”

力量跟著汛情走、救援搶在成災前。

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在桂林市陽朔縣開啟抗洪救災行動,繼而擴展至廣西全境,再到廣東、貴州、四川、重慶、云南,目前的工作重點轉移到江西和湖北兩地,整體物資支持已超過100萬元。截至7月12日18時,該基金會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線的“南方水災告急”公益活動,共有36855人次參與捐贈。

進入洪澇災害高發階段以來,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聯合各地伙伴,至今已開展49次救援行動。根據需求,在救援隊監測水情、搜救轉移群眾的同時,加入壹基金聯合救災項目的社會組織主要在安置點、受災鄉村進行緊急生活救助。

記者梳理發現,針對此次洪澇災害,除藍天救援隊、愛新醫療救援隊、展卓航空救援隊、興旺機械救援隊等專業救援隊伍和上述兩家基金會,包括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愛德基金會、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在內的多家公益組織和民間志愿者團隊,皆在第一時間啟動了救災響應機制,并快速展開轉移安置被困群眾、搜尋失聯人員、轉運救災物資,以及疏通滑坡、坍塌道路等救援行動。

洪災救助需眾人拾柴

作為資深應急救援專家,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負責人郝南及其志愿者參與了國內外上百場災害救援。

“面對災情的發生,我們看到老百姓更愿意捐物而不是捐錢,可這些基于自我理解捐贈的物資大多數派不上用場,最終只能白白浪費。”對此,郝南希望公眾能夠有所警醒,“救災是一項需要很強專業性和職業性的工作,而這一工作中的專業內容并不容易被公眾所了解和認可。”“資源導向能讓我們去解決的問題,往往只占受災地區需求的很小一部分。而那些我們想解決的問題、可以采用的方法,其背后是缺少資源支撐的。”在他看來,公眾捐贈意愿和理念的教育與宣導,值得思考。

郝南的感受并非孤例。此次災情發生后,壹基金先后在多家互聯網籌款平臺發起災害救援項目,為受災地區群眾特別是兒童籌集“夏季溫暖包”等災后物資。

“要把災害對個人及其家庭的影響降到最低,不管受災是大是小,都需要社會公眾的支持和幫助。所以在開展一線救災行動當中,還要積極募集社會資源,也就是籌款。”壹基金備災救災部主任劉園月介紹說,雖然在籌款平臺上同步了災情信息以及所開展的救助行動,但從目前的捐贈情況看,無論是話題傳播度還是募集金額,公眾整體參與度不高,所籌資金與受災群眾需求之間還有很大距離。

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看來,此次受災地區比較分散,公益組織在發起募捐時,難以聚焦到一個地方,公眾很難選擇到底支援哪個地方。這也導致公益組織募款時社會關注度不夠,社會力量難以動員起來。

他同時表示,在救援過程中,社會組織要積極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之后若災情加重,在應對時,政府和社會組織需要有明確的職能劃分,以提高救援效率。

對此,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救災賑濟項目中心主任殷濤建議參與救援的社會組織,提前到當地政府部門報備,說明物資存量、救援特長等,將整支隊伍納入到政府的統籌,便于統一調配,避免旱澇不均。

“對于像我們這樣的地方性樞紐機構,期待著得到更多來自基金會等公益組織的資源支持。”安徽省廣善公益助困服務中心執行主任張軍呼吁,面對災害應急救援,建立統一平臺整合公益組織力量,在政社協同的作用下,以利于其發揮各自的功能與效用。

強化社區應急能力建設

所謂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不少業界人士表示,做好災前階段的減防災、備災工作的效果,比災后救助好得多。

自小生長在長江邊的真實經歷,讓北京師范大學風險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強深有感觸,幫助社區建立本土化的救援支持體系、做好日常防災減災工作,或許是除應急救援外,社會組織更加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領域。

全球的災害應對經驗表明,如何抓好社區這個關鍵性節點的建設,成為災害治理創新中的重點、熱點,也是難點。抓好社區為中心的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建設,也就成為構筑系統防線的重中之重。

“我們應當注重社區減災,這既是相關自上而下政策作用的終端部位,也是自下而上全面守護生命安全的一線基礎。”張強認為,助人自助,要激發當地的社會責任,“沒有社區層面的意識提升和能力提高,很難想象可以在防災中常備不懈、減災中科學有效以及救災中臨危不懼。”

為此,他建議做好社區化“第一響應人”隊伍建設,動員全社區開展風險評估、繪制參與式社區風險地圖,當然,科學制定家庭減災計劃也至關重要。

“疏散、安置、救援,‘第一響應人’隊伍可以為社區受影響民眾提供及時救助,組織協調未經培訓的志愿者參與救災,收集信息以協助專業救援人員做災情評估,并協助救災物資發放。日常,這支隊伍還可以成為社區災害風險管理教育的推廣者。”張強坦言,實現社區“第一響應人”“社區風險地圖”和“家庭減災計劃”的體系建設,需要全面動員黨政企社產學研,一個不能少,創新建立協作社群,聚沙成塔。

為進一步引導社會應急力量參與防汛抗旱工作,應急管理部日前下發《關于進一步引導社會應急力量參與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從全面掌握情況、暢通信息渠道、有序參與救援和加強安全工作等方面,對引導社會應急力量參與防汛抗旱工作提出要求。

通知強調,各地應急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社會應急力量組織靈活、貼近基層、反應迅速的優勢,配合常備應急力量開展搶險救援;指導社會應急力量參與重點目標巡護、風險隱患排查和群眾轉移、人員搜救、物資轉運、道路疏通等工作;在救援行動時對風險隱患進行認真評估,明確緊急避險措施。

對此,張強表示贊同并提出,系統變革傳統災害風險意識,促進社區主動式知識學習,帶動災害風險管理工具的普及和標準化,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構建生命安全防線。

暴雨洪水無情,而那些不顧個人安危、奮勇向前的身影讓我們感受到擔當、溫暖、希望。那些期盼著向陽而生的力量,蓄勢待發。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救援 應急 社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