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閱讀
鐘南山進高考語文題 這本書記錄他的哪些故事?
近日,“鐘南山進高考語文題”登上熱搜。據媒體報道,今年全國Ⅲ卷高考語文題中,實用類閱讀材料為《對話〈鐘南山:蒼生在上〉作者》。
著名作家熊育群正是這本書的作者。他用15萬字,記錄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今年新冠疫情中的果敢與擔當,也記錄了許多中國人的抗疫經歷。
一篇報告文學的由來
今年1月份,一張鐘南山在火車上仰頭小憩的照片傳遍網絡。當時,這位84歲的院士正趕往處在新冠肺炎疫情漩渦中的武漢。
熊育群也被這張照片深深地打動了,“我曾數次采訪鐘院士,這些年也特別關注他。所以,我接受了廣東作協的提議,決定寫一篇相關的報告文學。”
一個與現實零距離的題材不太好駕馭。抗疫期間,鐘南山的身影不斷出現網絡和新聞報道中,行程往往十分密集,人們也非常關心他怎么說、在做什么。
熊育群聯系到了鐘南山的助理蘇越明,每天連珠炮似的拋過去一堆問題,除了必要的休息時間外,一刻不停地刷手機,整理素材、寫作,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
“敢醫敢言”的院士
《鐘南山:蒼天在上》沒有按照以往的套路,單純復述鐘南山的個人經歷。而是把他放在了更宏大的背景下。熊育群想的是,通過寫鐘南山,把中國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歷程寫出來。
對鐘南山本人的情況,熊育群并不覺得陌生。全書分成六個章節,寫到了鐘南山在疫情中的舉動,也寫到了大量鐘南山的過往生活,他的父母、家庭、婚姻,以及當年在英國留學的經歷等等。
鐘南山也曾經歷過很多挫折。書中提到,他年輕時曾打破男子400米欄全運會紀錄,但此前遭遇過預選落選;陰差陽錯中,甚至還曾被安排燒鍋爐。
當鐘南山終于調動回到廣東,已經35歲了。這一年成了他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在醫學上重新起步,最終作出巨大貢獻。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他行程密集到令人眼花繚亂。
“我也采訪了鐘南山團隊的醫生,到訪他工作的醫院,多角度去印證。”熊育群認為,只有把鐘南山的人生寫透了,讀者才能明白他為何敢醫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懷和作為。
復盤、采訪與定稿
書稿初步完成后,熊育群又開始了新一輪采訪,“疫情是變化的 ,要及時調整文字,新的事實出現了,還需要補充。”
為了復盤鐘南山在疫情中的部分行動軌跡,他專門去了一趟武漢,“接受我采訪的人也會出現記憶偏差,比如一些日期、車次等等,都需要反復核實。”
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病房,熊育群采訪了張繼先醫生,去她最早發現并報告的新冠肺炎患者家里走訪;采訪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
“只有到武漢,到鐘院士去過的地方走一走,才能有更深的體會。”他把采訪得來的事例,通過蘇越明向鐘南山進行核實,力求細節真實。書名則是最后才定下來的。
一位有血有肉的醫者
經過數次修改,這篇稿子率先在《收獲》長篇專號春卷上發表。6月在花城出版社出版。
不過,他沒想到,今年全國Ⅲ卷高考語文題中,實用類閱讀材料為《對話〈鐘南山:蒼生在上〉作者》。有四川考生表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這次考試試卷中出現了鐘南山。”
這樣的話令熊育群有些感動。他提到,《鐘南山:蒼生在上》中體現的就是最真實的鐘南山,一位有血有肉的醫者。
在熊育群的印象中,鐘南山本來就是一個很真實的人,“我采訪他時,他幾乎從不回避問題,總是回答得很坦率。有一次,我聽他世界哮喘病日的公益講座,面對病人,他特別有耐心。”
“講座結束很久,還有病人拉著他提問,鐘院士就一個個詳盡解答病人的問題。”熊育群感嘆,鐘南山實在太在意自己的病人了。(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南山 熊育 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