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筑起通往幸福的天路
新華社拉薩7月1日電題:筑起通往幸福的天路
晏良、陳懷祥、王德思
仲夏夜,西藏察隅縣洞窮村的僜人載歌載舞,慶祝村新建衛生室的落成。自2018年以來,西藏軍區某邊防團按照“一連幫一村”的模式,選派連隊黨支部正副書記擔任村黨支部的“幫建書記”,幫助他們守護生命健康,成規模發展特色產業。
近年來,軍區部隊先后與藏區130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大力開展“送技術、送教育、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等愛民助民活動,為駐地群眾筑起通往幸福的天路。
惠民工程助力踏上致富路
雪域高原還未開春,一座新型養殖場就在芒康縣榮許村建成。場主扎西不但養殖了100多頭牛羊,還買了車跑起送貨上門的業務,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幾年前,扎西一家還是村里的特困戶。芒康縣人武部與其結成幫扶對子,不僅幫他家蓋起新房,還手把手教授養殖種植技術,提供創業資金。
西藏軍區黨委認為,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讓致富經傳遍千家萬戶,就是扶貧幫困的直接途徑。
部隊還實施一系列惠民工程,讓駐地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
——打造基礎促進工程。軍區各級積極參與駐地基礎設施建設,幫助24個貧困鄉村整修道路180余公里、修筑灌溉溝渠240余公里、安裝用電線路240余戶、修建安全飲水工程70余個,有效改善了幫扶村的生產生活條件。
——打造品牌產業工程。在川藏線、青藏線沿線,官兵們發揮交通道路帶來的輻射效應,采取“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扶貧幫困方法,引導群眾開辦特色旅游和特產加工產業,并想方設法找項目、建設施、抓培訓,使群眾收入成倍增加。
——打造技術示范工程。在昌都、那曲等地偏遠村落,官兵與4個貧困村結成扶貧對子,投入資金帶領群眾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建立的“軍民共建示范田”和“農牧民之家”,成為藏族群眾學習技術的主陣地……
近年來,西藏軍區部隊幫助地方培訓農技、加工、養殖、修理等技術骨干上萬名,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牧民,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
結對助學點燃脫貧新希望
在廣袤的雪域高原,學生們上學或放學途中,看到部隊的運輸車輛駛過時會駐足敬禮。“這些大都是與軍區部隊官兵結成幫扶對子的學校學生。”某運輸旅駕駛員何念屈說。
這些年,西藏軍區廣泛開展“雛鷹育才資助行動”,結合執行運輸任務,為公路沿線學校送去價值100余萬元的書籍、衣物和文體器材,先后資助1700余名藏族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技能培訓可解燃眉之急,支教興教方作長久之計。”西藏軍區黨委堅持將援助教育事業,作為助力地方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方式,堅持在團以上干部中開展結對助學活動,指導部隊與70多所駐地學校結成“幫學對子”。
雅魯藏布江邊的東雅村,村民大多不識字。在某汽車團官兵的幫助下,村里辦起第一所“希望小學”,全村學齡兒童陸續走進課堂。官兵們還與貧困學生結成助學對子,并由高學歷官兵擔任“校外輔導員”,村里不但先后走出兩名大學生,人均收入也逐年提高。
川藏兵站部巴塘大站與巴塘縣團結寄宿制學校結成共建,每年除了資助貧困家庭藏族孩子上學外,還定期組織開展國防知識講座、籃球友誼賽、計算機操作培訓等,多年來先后資助100余名藏族學生完成學業,這些學子學成后返鄉,又進一步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脫貧致富,關鍵在于下一代。”軍區領導說,駐地村寨返貧率逐年下降,就是對官兵的最好褒獎。
黨建幫扶頭雁高飛群雁隨
4月下旬,那曲市色尼區曲果仁毛村黨支部成員格外忙碌:周邊村莊黨員干部相繼趕來,向這個“明星黨支部”學習取經。從雪山深處貧困村,躋身邊境小康示范村,村黨支部書記杰布說,這得益于駐地部隊大力幫促黨建。
兩年前,曲果仁毛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261人,是脫貧攻堅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西藏軍區黨委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現狀,必須把鞏固黨的基層組織作為重點來幫。他們指導各級黨委與幫扶貧困村黨支部結成聯創共建對子,下大力提高黨支部抓黨建水平。
那曲軍分區制訂參與規劃,采取“黨委幫支部、書記幫支書、黨員幫委員”的方式,幫助規范該村黨支部議事規則和工作流程,定期分析援建形勢,研究確立致富思路,激發藏區群眾自主脫貧的內在動力。
頭雁高飛群雁隨。如今,曲果仁毛村黨支部自主抓建的能力日益提高,村黨支部還培養出一批致富能手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困擾村莊多年的諸多難題也逐一得到解決。
當年漫漫進藏路,今日脫貧紅旗揚。截至2020年初,西藏軍區各級累計投入經費3500余萬元,援建扶貧項目70多個,幫助6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使上千名農牧民走上致富“快車道”。(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軍區 群眾 貧困 西藏 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