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北黃土高原走出來的全國政協委員楊承志,對土地一直有著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感,每次回老家探親,他都會到地里走一走,和老鄉們聊聊天。
“寧夏彭陽縣每年覆膜約有4000噸,回收僅400多噸,回收率10%左右,每年大量農膜翻撿不凈殘留地里,殘膜長期留存土壤中將直接造成耕地減產甚至絕收,有的被隨意丟棄堵塞溝渠,影響排灌,有的被就地焚燒,污染空氣;一些破碎殘膜還經常被混入秸稈、牧草里,毒死誤食的牛羊……”在與老鄉的交談中,楊承志發現,覆膜栽培技術讓老百姓“眼前”利益明顯增長的同時,相關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糧食“增產”的背后,農膜殘留帶來的污染愈發嚴重。
經過調研得知,回收利用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回收企業受市場波動出現虧損,生存艱難,回收利用風險加大。二是不良廠商生產的超薄地膜充斥市場,超薄地膜回收率低、殘膜污染嚴重。
“為提高地膜的回收率,相關國家部委在2018年5月1日新修訂的《農用地膜》強制性國家標準,將地膜厚度由原來的0.008毫米提高到0.010毫米,大幅提高了地膜的彈性、韌性和回收率。”然而讓楊承志痛心的是,不良廠商為了牟利而違規操作,導致90%以上超薄地膜殘存在土壤中。
“廢舊農膜”如何變廢為寶?楊承志在提交的提案中建議:加強對回收利用企業的政策扶持,確保其能夠正常運轉;加強對超薄地膜的市場監管,對標地膜零污染國家,修訂提高《農用地膜》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建立地膜全生命周期的app信息管理系統以及產品質量的可追溯體系;對地膜銷售及回收處理立法等。
“要讓國家農膜強制性標準‘長上牙’‘帶上電’。對于超薄地膜,讓不良廠商由之前‘偷著生產’‘偷著賣’到‘不敢生產’‘不敢賣’,控住源頭。”楊承志表示,各級政府統籌安排涉農資金,對回收利用企業,在用電、用水、用貸、稅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時,加大超薄地膜嚴重污染耕地的宣傳力度,讓超薄地膜永遠退出市場。他建議再次修訂的《農用地膜》強制性國家標準中,提高地膜的韌性和彈性,確保各種土壤能夠100%回收。建立從生產、銷售、使用、回收、監管等一系列規定,若生產銷售劣質地膜,使用后隨意丟棄、焚燒、填埋等,一律嚴厲處罰。
編輯:楊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