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一直是兩會的熱門話題,受到廣泛關注。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聽取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科技體制改革進展情況和下一步改革思路匯報,并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出新要求,強調創新作為科技發展第一動力的突出地位。
科技力量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硬仗中顯示的強大支撐作用,讓人印象深刻。病毒信息及時與全球共享,迅速推出多種檢測試劑產品,篩選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推薦到臨床一線,多條技術路線并行推進疫苗研發……全國范圍內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團隊被迅速組織起來,加緊攻關,取得了重大突破,發揮出巨大作用。公共衛生危機千鈞一發,由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等共同組成的戰“疫”團隊,能夠快速響應、多招制敵,既顯示了這個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儲備實力和科技長期積累的厚度,也凸顯出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實踐證明,應對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始終離不開關鍵核心技術的強力支撐。放眼未來,要在激烈的科技創新能力競爭中搶占制高點、掌握主動權,仍需錨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充分利用好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這既指明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性,也點出了攻關的艱巨性。從一窮二白到創新成果碩果累累,舉國體制一直堅強守護著中國科技一路披荊斬棘、奮力向前。這次疫情敲響警鐘,我們要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也提示我們要繼續憑借新型舉國體制這個獨特優勢,來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應對不可預料的重大風險考驗。
此次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正是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之時。但與此同時,當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我國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怎樣加快科技創新應對挑戰?如何讓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助力高質量發展、滿足民生需求?怎樣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這些重大議題都需要代表委員們特別是來自科技領域的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提供自己經過調研和思考得來的真知灼見,匯聚成國家層面施政方針和舉措的智慧源泉。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節點,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來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是其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通過破除體制性障礙、打通機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創新,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新突破。同時,也要看到,科技體制改革任務落實還不平衡不到位,一些重大改革推進步伐不夠快,相關領域改革協同不足,一些深層次制度障礙還沒有根本破除。為此,要從體制機制上增強科技創新和應急應變能力,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
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不少來自創新創業一線,不乏著名科學家、知名企業家以及科技管理部門、高校和科研機構負責人,我們期待代表委員們對于問題敢說真話,對于未來敢下判斷,共同探析將科技體制改革推向深入的種種好辦法,讓改革能夠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保障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更高效、更可持續。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只要堅持全國一盤棋,集聚最廣泛智慧,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既著眼當前急需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又放眼長遠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布局,我們一定能突破更多的技術瓶頸,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科技和“硬核”產品,助力科技強國建設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