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崔文佳:江河之治見證新時代大國治理

2020年05月15日 16:48 | 作者:崔文佳 |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從“求生存”“盼溫飽”,到“求生態”“盼環保”。中國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從單一地除水害興水利,解決洪澇、干旱、供水等老問題,拓展到水資源保護、水系景觀建設、水系生態修復等新維度。立足山水林田湖這一生命共同體,我們要推動的是治水與治山、治林、治田的有機結合,要追求的是天藍、山綠、水清、人和的美好圖景。

流淌千年的汾河滋養了三晉大地,但早些年一度“有河無水,有水皆污,遍體鱗傷”。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到山西考察,提出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要求。近日,總書記再赴山西,聽取相關工作匯報,對汾河沿岸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表示欣慰。大國領袖對于一條河流的治理念茲在茲,源于歷史的傳承,也飽含時代的思考。 大江大河從來與人類文明興衰密切相關。有學者概括影響中國命運的三大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時而潤澤大地、時而泛濫成災的黃河”。兩千多年中,這條母親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一定意義上,一部中華文明史就是與水旱災害持續斗爭的歷史,這催生了中國人“海晏河清、四海安瀾”的太平理想,孕育了大一統、集體主義等人文傳統,也決定了治水成為治國安邦的重要內容。 中國被冠以“治水社會”之名,但歷史上一直陷于“頻年修治,頻年沖決”的循環。新中國成立之前,國貧民弱,山河破碎,水系紊亂,河道長期失治,堤防殘破不堪,水利設施寥寥。“為政之要,其樞在水”,毛澤東同志在瑞金時期就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集中有限財力投入攸關國計民生的水利項目,相繼開展了對淮河、海河、黃河、長江等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發動群眾在全國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水利更是被擺到了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小浪底等一大批重點水利工程陸續開工興建。如今,近10萬座水庫、超過30萬公里的江河堤防,讓“兩年一小災、三年一大災”的局面得以徹底改變。

洪患頻發的威脅雖已基本解除,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江河斷流、湖庫淤積、地下水超采、水污染頻發等水問題也在出現。治水興水的得失,既關系各地自身的發展質量和可持續性,也關系全國生態環境大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就系統治水作出部署,明確提出了新時期治水的新思路,那就是突破就水治水的片面性,統籌兼顧各種要素、協調各方關系,把局部問題放在整個生態系統中來解決。這意味著中國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從單一地除水害興水利,解決洪澇、干旱、供水等老問題,拓展到水資源保護、水系景觀建設、水系生態修復等新維度。立足山水林田湖這一生命共同體,我們要推動的是治水與治山、治林、治田的有機結合,要追求的是天藍、山綠、水清、人和的美好圖景。

從“求生存”“盼溫飽”,到“求生態”“盼環保”,今日中國的治水理念正在發生著歷史性變化。在這背后,治水為民、治水惠民的根本目標一以貫之。歷朝歷代水患為何難治?除了受制于農耕時代薄弱的生產力水平和落后的技術手段,很大程度上還受制于松散的社會形態,封建王朝的服務責任和公共職能也極其有限。與之相比,我們黨治水的初心始終如一,就是興利、除害、富國、惠民。“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與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結合起來,號召力、行動力是前人所無法比擬的。為三峽蓄水,18年間140萬人告別故土;為南水北調,7個省市100多個縣齊心協力……正是這些奉獻與付出,創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跡。而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更進一步升級了治水理念,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不斷提亮著全面小康的成色。

治國如治水,治水正是中國治理的縮影。執政為民的基本理念,凝心聚力的國家制度,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民族精神,是守八方平安、筑江河安瀾的根本保證,也是中國穿越風雨、走向未來的重要法寶。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治水 江河 治理 中國

更多

更多